一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主流
无论2011年车市几家欢喜几家愁,大家都绕不开一个话题是——汽车业粗放式增长方式到达了临界点,无论是交通抑或环境都已经不堪重负。
在汽车业膨胀与环境这对矛盾前,一味依靠道德力量呼唤人们减少对汽车使用显然是不现实,而倚重行政手段限行限量不仅会触及公权力扩张敏感话题,也不利于经济长期发展,毕竟,汽车业是反映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产业之一。
当历史又一次把汽车业推到了转折点上,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汽车业新发展方向已是不争事实。而对于我国来说,汽车业这个转折点意义格外重大,因为我国不仅可以借此实现交通能源转型,向能环保型社会迈出重要一步;新能源汽车发展也可以成为我国宏观经济增长又一亮点。
更为重要是,由于汽车业起步较晚等原因影响,过去几十年中,我国虽然是汽车生产大国消费大国,但却并非汽车强国。各外资合作伙伴欢愉地切走了我国汽车业发展中大块蛋糕,只为国内车企留下了微薄利润空间和若干已不再核心技术。但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产业革新,无疑是一次全新洗牌,我国汽车厂商终于可以和从前领跑者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二新能源汽车研发分析
三纵三横布局已形成
目前,世界范围内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包括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高效生物燃料等。混合动力汽车结合了汽车效率优势和部分时间通过发电机提供能量混合优势。而电动汽车没有内燃机,单元化依赖发电设备能源储存或电池组提供能量。目前电动汽车和混合电动汽车数量还相当有限,但各大汽车制造商都在对该领域投资。而氢燃料汽车技术是基于氢转化为电能。由于成本高昂,目前只有非常有限几个厂家在生产。
而根据国元证券研究报告,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力量,经过10 年突破,业已经形成了“三纵三横”格局。所谓“三纵”就是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与燃料电池汽车;而“三横”则是指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和电池及其管理系统。
在“三纵三横”研发格局中,参与车企与科研机构也有不同分工与侧重,如清华大学侧重氢燃料电池大巴,北京理工大学侧重纯电动大巴,同济大学侧重燃料电池轿车;一汽东风长安奇瑞等企业主攻混合动力轿车;上汽主攻氢燃料电池轿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下属天津清源主攻纯电动轿车;中信国安盟固利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则主攻锂电池氢燃料电池研发。
各有侧重研发格局,无疑是新能源汽车发展迈出一步,但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研发中,还面临着研发投入不足配套标准法规几近空白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瓶颈。
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草案已经出炉,相信在明年就会出台。从目前透露出《规划》细则看,中央在能与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研发上投入将达到千亿元以上,而相关标准制定也被提上了工作日程,系统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政策体系正在构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