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份,全社会累计用电量为74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66%,低于去年同期增速5.6个百分点。剔除统计天数、电力行业本身用电量影响,我们测算1-2月份用电量同比增长为2.33%左右。具体分析如下:
1、 统计天数影响用电量增速约2个百分点。2012年2月份天数共29天,较去年同期增加1天。按照29日用电量140亿千瓦时计算,增速下滑约2个百分点,即用电量增速约为4.67%
2、 电力行业本身用电量贡献50.9%的总用电量增量。1-2月份电力行业用电量占总用电量比例为13.6%,同比增长30.6%,贡献约50.9%的总用电量增量。其中,线路损失电量同比增长130.6%,贡献38.5%的全社会用电量增量。剔除电力行业用电量影响,那么1-2月份总用电量增速应下降一半,即为2.33%左右。
分析用电量低增长的原因,我们认为天气影响不明显,主要原因来自实体经济不景气。具体分析如下:
1、 天气因素影响不明显。2011-2012年1、2月份全国平均气温分别为-8.0、-1.2和-7.2和-3.2摄氏度,且气温偏低地区未出现在电力、人口负荷中心。
2、 企业生产动力不足是主因。轻工业用电量大幅下滑,在低基数背景下,同比增长-3.85%;其中,服装、造纸、工艺品用电量分别同比下降8.76%、9.30%、9.50%。高耗能产业生产不振,且冷热不均。从四大高耗能产业用电量增速来看:受房地产政策影响,水泥、钢铁行业用电量增速同比大幅下滑,增速分别为-6.68%、-6.18%;化工和有色金属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7.69%和10.63%,其中铝冶炼行业用电量大幅增长17.73%。
1-2月份化工、水泥、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分别同比增长7.69%、-6.68%、-6.18%、10.63%;总用电量增长贡献度分别为8.96%、-2.54%、-11.44%、11.87%、50.85%。
分省市比较1-2月份用电量增速情况,总体呈“东低西高”的分布。长三角地区(江苏省除外)、珠三角地区、环渤海湾地区等经济发达地区用电量增速整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云南、广西等省份水电来水不足,因限电导致用电量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