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IBM公司开发出了最早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系统。50年代末到30年代末是以大、中、小型计算机为中心的时代,这一时期的教育软件都是为一些大、中型的计算机辅助教育系统开发的。由于这些系统硬件投资比较大,教学软件数量较少,使得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曾一度走入低潮。随着30年代末微型计算机的出现,计算机教育应用峰回路转,迅速发展,到90年代初,多媒体技术逐渐发展成熟,计算机教育应用和教育软件的发展引起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大量的教育软件进入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之中。目前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教育软件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的计算机教育应用是80年代初从苹果机开始的,比国外发达国家晚了20多年。进入90年代后,中国的教育软件开始了商品化和市场化,涌现出了一批从事教育软件开发的公司,如北京科利华公司、北京新未来电子技术公司等,推出了一批有影响的教育软件,如CSC校长办公系统、园丁校长办公系统、CSC电子备课系统、CSC电脑家庭教师(小学版、初中版和高中版),武大“华软”系列多媒体智能教育软件和深圳“鹏博士”多媒体教育软件等,极大地推动了教育软件的发展。
十二五时期,中国的教育软件呈现出快速发展、需求旺盛、市场供应充足、前景良好的一片繁荣景象。在经历了初期的市场需求强劲、产品供不应求阶段,以及随之而来的众多企业进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成长阶段之后,目前国产教育软件行业进入了一个相对低谷阶段。从2002年开始,几乎所有的教育软件企业都陷入了经营上的困境,产品的销售量和销售额不断下降,单纯依靠教育软件盈利来维持生存的企业几乎没有。不少企业由于无法继续经营而选择了退出,如:深圳鹏博士、人教文博、武大华软、华茂、维美、金海航、凯迪、育碟苑等;在这场冲击中幸存下来的企业,如:翰林汇、树人、清华同方、方正、联想、杭州托迪斯、清华泰豪、广州唯一数码、湖南国之源、深圳智慧之源等,并没有因为竞争对手的减少而使各自的经营状况好转。很多企业不得不依靠其他方面的业务来弥补软件业务的不足,因为单纯靠软件业务很难维持企业正常的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