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监会8月内披露去年保险市场年报
2007-08-13 来源:经济日报 文字:[
大 中 小 ]
本报讯 记者 殷楠 报道:由保监会编制的《2006中国保险市场年报》即将于今年8月中旬面世。作为全面公开反映我国保险市场运行情况的报告,年报完全按照国际标准和惯例制作,中英文对照,填补了多年来我国一直缺乏系统反映保险市场运行情况年度报告的空白,在我国金融监管部门也是首次尝试。这一年报的出版,为促进中国保险市场与国际保险业的交流发展搭建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信息平台,也为社会各界了解我国保险业、研究保险市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权威性窗口。
为了准确描述当前我国保险市场的运行情况和特点,及时反映保险业改革发展进程中的重大政策和事件,向社会提供权威性、系统性的市场运行年度报告,满足国内外社会各界了解中国保险业、认识中国保险市场的需要,从2006年起,中国保监会专门组织力量编写了保险市场运行年度报告,并计划每年编写一份报告。
编制保险市场年度报告是保监会全面掌握保险市场运行状态、促进保险业发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全局的一项重要举措。年报分为主席致辞、摘要、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保险业积极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现代保险监管制度不断完善、保险市场运行状况、2007年保险市场运行趋势展望和附录等八个部分,内容涵盖了保险市场运行的各个方面,对于国内外、业内外广大读者综合了解中国保险业发展、深入研究保险市场运行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年报具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数据的权威性。以权威数字说话,总揽我国经济社会和金融保险业发展大局,全面阐述了保险市场运行的总体情况和有关政策措施,对保险市场的改革发展具有一定启示作用。二是内容的系统性。
准确记录了过去一年里我国保险市场发展成长的轨迹,系统介绍了保险市场运行过程中的重大政策和事件,客观深入地反映了当前保险市场发展的状况,并对保险业未来一年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信息全面、内容丰富。三是风格的务实性。既有对当前保险政策问题的提示,又有对保险市场运行实际情况的描述,实践性强,叙述简明扼要,文字通俗流畅。
《2006中国保险市场年报》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国际规范要求,开拓创新,完善内容,适度扩大信息量,风格更加鲜明,质量和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在内容选编上,结合对外开放新形势,新增了外资保险业务介绍;针对保险业热点问题,精选并新增了部分专栏;附录部分则增加了监管机构最新监管动态及影响等,力求全面准确反映中国保险业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最新成就。在信息披露上,加大数据披露量,减少定性描述,更加强调市场运行的客观性。同时,适当增加了对保险市场存在问题的反映。
编制和发布年报是国际监管部门较为通行的做法。年报作为保险市场的重要对外窗口,对于提高监管政策透明度、增强外界了解监管动向和行业发展情况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保险业作为现代金融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保险业立足于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积极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社会管理和资金融通功能和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2006年,全国实现保费收入5640.2亿元,同比增长14.4%;保险公司总资产1.9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8.9%;保险公司赔款和给付累计支出1464.5亿元,同比增长29.3%。
文字:[
大 中 小 ] [
打印本页]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