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保险:用爱心和专业护航特奥会
2007-10-26 来源:国际金融报 文字:[
大 中 小 ]
本报记者 张颖 发自上海
昨日,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运会拉下帷幕。记者从特奥会执委会了解到,特奥会虽然已经闭幕,但特奥会保险期限仍未到期,保险服务仍在继续。
记者获得的最新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0月9日上午9点30分,中保集团共受理保险案件175笔,其中人身险153笔,财产险22笔,总估损金额51万元。
保险服务创新
“全面承保世界级别的综合性体育赛事,对于中国保险企业而言还是第一次。”保险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7月16日,中保集团与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运会执委会在上海签订协议,成为特奥会独家保险合作伙伴,并携旗下太平人寿、太平保险、民安保险三家指定保险服务商为本次特奥会提供金额高达1600亿元人民币的风险保障。
记者从中保集团了解到,为确保特奥会保险万无一失,公司在前期集中专业技术力量,精心制定保险方案,其设计的一系列险种多有创新,在保障条款和范围上突破了国内传统保险的诸多局限,并更具人性化,真正达到保障全面覆盖。
据统计,太平保险等三家公司共有500余人、逾百辆保险服务车直接参与本届特奥会保险服务工作。10月2日至11日特奥会赛事进行期间,中保集团更是调集精兵强将现场服务,仅太平保险就有200多人驻扎上海,为特奥会提供全天候不间断的保险服务。
理赔凸显爱心
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在本次中保集团对特奥会的保险服务承诺中,“关爱”被放在了第一位。无论是对长途跋涉水土不服的特奥运动员,还是突发疾病的外籍专家,无论是因急性心肌梗塞进行手术的特奥会执委会官员,还是参加开幕式彩排不慎摔倒骨折的居委会干部,关爱的服务理念在一个又一个案例中得到诠释,并在越来越多的人们中间传递和蔓延。
太平保险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特奥会期间,每当接到报案,理赔服务人员都会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根据案情,快速进入一套已经测试演练过多次的完整的理赔服务流程。
以救援开幕式外籍舞台技术总监MO的过程为例,由于病人病情严重可能危及生命,理赔服务组立即启动了重大事故处理机制,并与执委会保持密切沟通,同时立即联系SOS救援事宜。在随后的6天里,理赔服务组和上海现场服务小组的领导、工作人员多次致电或前往医院了解病人的最新情况。直至病人身体状况恢复到允许其转运回国的当天,太平保险总公司领导还亲自去医院看望病人,并关心转运细节安排。
信心源自专业
“Excellent(很好)!”这是在国际特奥会官员听取上海特奥会风险查勘报告和理赔服务方案汇报时,出现频次最高的一个词。这不仅是对太平保险等三家公司敬业精神的称赞,更是对他们作为保险人控制风险和管理风险的专业水平的肯定。
一般而言,衡量大型国际赛事保险项目的成败,绝不是仅仅看它赔付额达到多少,更应看是否通过保险公司的专业服务,提高了活动各方风险防范的水平和应对风险的能力。作为本届特奥会的指定保险服务商,太平保险等公司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最大发挥。
一位执委会官员告诉记者,在特奥会开幕前,太平保险与中保集团下属多家公司共同组建了一支由产险、寿险、保险经纪、再保险境内外专家组成的风险查勘队伍,对特奥会的开幕式、闭幕式场地、赛事场馆、酒店、医院、车队等进行了全面的风险查勘,为特奥会提供了一份厚达60多页的风险管理建议书。本届特奥会执委会主任、上海市副市长周太彤亲自批示:中保集团提供了高质量的风险查勘报告,请各相关区县马上整改。
专业的风险管理在赛事进行期间得以延续。
据了解,10月2日晚,当8万名观众在上海体育场如痴如醉地欣赏开幕式演出时,紧邻体育场的东亚大厦913房间里,保险服务现场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也在密切关注着开幕式的进行。最后一名观众离去之后,现场指挥中心立即召开碰头会,就散场时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于次日与特奥会执委会及时沟通,对闭幕式如何更加安全、有序、快速地疏散人群提出改进建议;10月7日,当台风“罗莎”临近时,指挥中心立即通知各场馆保险责任人检查薄弱环节,并向执委会提出了防灾防损建议。这些专业意见都得到了执委会的重视和采纳。
对此,特奥会组委会综合协调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季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中保集团这个合作伙伴的工作“十分满意”,“可以说,本届特奥会能够安全举行,太平保险等公司的专业风险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字:[
大 中 小 ] [
打印本页]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