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机构爆发上市潮
2007-11-20 来源:解放日报 文字:[
大 中 小 ]
来自权威部门的最新消息表明,保险机构上市的队伍逐渐壮大,继中国人寿、中国平安成功实现沪港IPO之后,中再集团、太保集团的国内上市计划近日也摆上了日程;而H股的人保财险也正谋求A股的回归。保险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角色,正在从一个资金供给者,向资金需求者转变。若中再和太保顺利在年内完成A股IPO,那么国内保险股将达到4家,但相比14家银行股,仍算得上是稀缺资源。
上市扩大融资能力
近年来,我国不断扩展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提高入市投资比例、允许资金境外投资,但仍旧不能满足保险机构对融资的需求。上市是公司融资的重要方式,尤其是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对融资有着更强烈的渴望。业界普遍认为,保险公司成功上市不仅能迅速筹集大量资金,而且还能够提高品牌知名度,提升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整体实力。
资本金直接关系到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和偿付能力。《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对每一危险单位的自留额不得超过其实有资本金加公积金总和的10%,财产保险公司当年自留保费不得超过实有资本金加公积金之和的4倍。”同时,《保险公司管理规定》还明确规定:“保险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为其会计年度末实际资产价值减去实际负债的差额。”
承保能力和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经营的命脉。承保能力不足将限制保险公司的业务开展,影响市场份额的占有率;而偿付能力不足则会影响保险公司市场形象及其保险产品的吸引力,更可能进一步危及续缴业务。
莫为上市而上市
今年下半年,建设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和北京银行在A股市场接连上演银行股大登陆。如今,保险集团、保险公司、保险中介也纷纷造势寻求上市,大有与其一较高下之势。
中央财大保险系郝演苏教授认为,虽然基本具备上市的条件,但是保险公司的资产与银行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保险公司不应该把目标都定在上市,决不能“为了上市而上市,为了融资而融资”。当然,市场地位稳定、资产质量状况良好的保险公司,可以考虑优先上市。
保险公司上市的最大阻力就是连续3年盈利的条件。此前,由于太保寿险2004年出现亏损,导致太保集团整体上市的计划至少搁置了2年时间。据悉,新会计准则施行后,太保寿险这笔亏账被重新核算,这才让集团报表符合上市条件。
有消息称民生人寿等民营保险公司也将上市作为发展目标,专家表示,这其实是将融资方式错误地定为融资目标。此前,华安财险为实现借壳上市,不惜放弃一切亏损业务,包括赖以生存发展的车险,其搁浅的现状将是后者很好的借鉴。
文字:[
大 中 小 ] [
打印本页]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