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平昌县把农业机械化作为实施产业兴县战略的基础性工作,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农机推广,一手抓农机培训,全县农业机械普及率有了跨越式的提高,农机化程度涵盖了农村生产生活各个领域。据统计,全县拥有各类农业机械20.6万台套,比农机化促进法实施的2004年增长480%、农村户平拥有农业机械0.9台套;农机总动力达到33万千瓦,同比增长83.5 %,土地亩平拥用农机动力0.6千瓦;农机装备总值1.97亿元,同比增长41%,人均占有农机装备229元。
高度重视,科学规划,农机工作配角变主角。近年来,平昌县高度重视农机推广,把农机推广当作生产力发展,把农机推广当作致富产业来办,把农机推广当作民生工程实施,出台了《平昌县关于全面推广普及农业机械的决定》和《平昌县农业机械化发展三年规划(2009-2011)》两个规范性文件,要求,三年内全县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机耕、机收、机插分别达到可操作面积的80%,其它农作物生产逐步实施机械作业,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60%。通过一年多来的实施,规划明确的三年内的计划目标将会如期实现,其中的机耕面已达到30万亩,机耕目标可望提前一年实现。
部门统筹,县上配套,农机推广提速增效 坚持用“政府引导推广、政策配套扶持、市场运作推进”的农机推广新模式提高农机推广及普及率,其实质是如何加大补贴,提高农民购机积极性的问题。该县农机购置补贴始于2004年11月1日实施的《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经历了三个过程,即“农机化先行县”项目建设、“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建设和现在普遍实施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前两个过程均要求地方财政承诺等额配套,但在实际实施中由于受地方财力的限制并没有真正做到配套。2009年,县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光有国家的补贴是远远不够的,应在此基础上再添一搂柴,再烧一把火,因此决定,“充分用好用活新时期扶贫政策、困难农户救助政策、劳务开发及农民工技能培训政策、金融服务“三农”政策”,解决落实县级再补助30%的问题。2009年,在项目集资500多万元的推动下,实现推广新型农机具2000多台,今年以来,农民购机热情持速高涨,半年已补贴推广新农机具1000多台。
整合资源,打捆培训,农机驾操人员素质不断提升 随着农机装备的增加,农机培训滞后的问题也日渐显现,据调查,除极少因硬件损坏需修理换件外,绝大部份均是由于对机器性能的不了解和缺少基本的机械常识而造成误报故障。鉴于此,该县将分布在全县各系统和单位的上级下达的培训项目指标进行整合,专项用于全县的农机培训。仅2009年就整合劳动部门的“劳动技能培训”指标2000人,培训经费80万元;开发办的“劳务扶贫培训”指标500人,培训经费20万元;农办的“劳务品牌培训”指标600人,培训经费18万元;农业局的“阳光工程培训”指标500人,培训经费15万元,共计整合培训指标3700人,培训经费133万元全部用于了对农机驾操人员的培训。今年以来,农机局再接再励,采取农机校固定办班,流动到乡镇办班,到重点帮扶地办班,购机前 “流水席”强化培训班等方式,共举办培训班15期,已培训农机操作手2500人,实现半年培训计划1500人的167%。也再没有发生过因对机具的不了解和蛮干造成的误报和安全事故了。
“两手抓”,催生一支新型农业生力军 推广与培训的组合对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带来了质的蜕变,“牛拉肩扛木头犁,水桶碾盘竹簸箕”已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一支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开着收割机、插秧机、耕耘机,使用棚内喷灌的新型农民,他们不仅劳作在自家田头,还将其作为一种服务方式进行商业运作。全县已涌现农机专业大户1675 户,农机专业合作组织50 个。以五木方强为代表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年收入均在30万元以上,服务的足迹遍布全县大部分乡镇,以何学可为代表的农机大户更是靠耕田耕出了一条致富路。更有以党组织为业主的支部代耕队深受缺劳农户的欢迎,他们不仅成了新形势下农村土地流转的中坚力量,更成了关键时候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今年5月,眼见驷马镇、双鹿乡、得胜镇、江口镇国光村仍有大遍因缺劳而荒抚的田地未耕作,时不待人,农机局及时组织驷马、得胜、五木、双鹿、响滩、云台、江口镇等7个乡镇的农机专合组织和农机大户的52台微耕机,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连续加班作业,昼夜突击,仅用三天时间就完成机耕面积1230多亩,既解决了农民的燃眉之急,更是对新型农民战斗力的一次充分展示,在现场跑前跑后的村干部激动地说,“现在的机耕服务队硬是有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