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高效农业险”在田头生了根
2010-12-02 来源: 文字:[    ]

     高效农业险的推广一直是个难题,投保的规模门槛以及投保成本等因素,让不少农户望而却步,也让保险公司为之挠头。记者近日在大丰采访时了解到,去年该市肉鸡投保195万只,今年刷新到了500万只,猪投保则由去年的4000头,增长到今年的5万头,设施农业从去年4000亩,到今年有望突破2万亩……这些数据显示该市今年的高效农业险推广规模成倍增长。这其中有什么奥妙?

  大丰农委农工办主任陈小沛告诉记者,今年,他们鼓励有条件的农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主动为农户投保,在保费补贴上,省级财政和市级财政补贴分别达到60%和10%,投保方只需要承担30%。这一举措,让合作社、龙头企业成为投保主力。

  农户不再被挡在门外了

  “很开心,现在终于能通过合作社参保啦。”南阳镇城乡村的奚贞鹏家里种有3亩蔬菜大棚,之前,他很想投保,但高效农业险对每一险种都设置了一定的门槛,蔬菜大棚投保必须是50亩起,规模不够,只能被挡在了门外。

  以合作社、龙头企业为依托的新型投保方式,帮投保无门的农户们解决了这个难题。“我们村虽然总共种了1000多亩韭菜,但是每户平均不到5亩,农户自己家肯定搞不起来的。”大丰城乡韭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卫东介绍说,今年已有100多亩先行参加保险,每亩地投24元,今后将逐步带动合作社300多户农户参保。

  龙头企业还为农户支付了部分保费。“一只鸡的保费为1毛2分,农户只要承担2分钱,其他均由公司出,最高可赔偿10元。”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邵煜波介绍道。位于大丰市新丰镇的温氏养殖基地,如今有着400多家养鸡户。集团在去年就花费23.4万为农户们投上了肉鸡保险。

  “我们只要花200元就能买一棚上万只鸡的平安。”养殖户严汉萍认为这笔账划得来,“有公司保护价收购和养殖保险的双重保障,我们不仅不用担心市场风险,就连生产风险都不怕了。只赚不亏,当年都能收回成本。”

  合作社、龙头企业也有利可图

  合作社、龙头企业为何愿意给农户投保?

  “其实这也降低了我们自身的风险,如果农户受损,吃了亏,生产的积极性就不高,甚至会退出合作。如果农户鸡养得好,尝到甜头,就会带动更多的农户加入,我们的肉鸡产品供应也就有保障。大家双赢了,就能稳定我们与农户的合作。”邵煜波一语道出其中的门道。

  大丰市农工办财务辅导站朱山明告诉记者,温氏集团以这种方式,带动了新丰镇近400户以及周边更多的农户参与养鸡。此前,由于养鸡的风险大,当地养殖户仅为10多户。

  “合作社投保,还可避免农户因投保而消极防灾带来的减产。”朱卫东说,有的农户认为投了保,防灾主动性降低,而如果任由灾害发生,最终会影响到合作社的产量效益。此外,一家一户参保,还存在骗保的道德风险。发生灾害时,有的农户故意夸大损失程度以期获得更多赔款额,这对合作社信誉也是一个损害。“以合作社作为投保主体,可以很好地约束农户个人行为,对合作社的效益保障和信誉维护有一定促进作用。”

  保险公司降了成本扩了规模


 作为政策保险,最让保险公司挠头的事情之一,就是挨家挨户的推广。为此,保险公司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

  “只需要出一份保单就可集中承保,这大大节省了我们的工作量和经营管理成本。”中国人保大丰支公司副总经理周凌峰对合作社、龙头企业投保方式的便利赞不绝口,“合作社一般是由面临同质风险的农户组成,他们对农业风险保障有着共同的需求,更容易吸引农户参与。这种形式不仅方便了集中承保,在理赔阶段,合作社对损失程度的评价比较准确,大大减少了理赔纠纷。”

文字:[    ]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