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馅饼还是陷阱?―棉花市场分析与预测
2010-12-09 来源:全球纺织网 文字:[    ]

一、全球棉花供需及纺织形势分析
结合2009/2010年棉花供求情况,消费量年度增长速度为2.7%,预测2010/2011消费量按2%的增长速度,棉花供需增减及动态库存情况如下:

棉花供求统计表
单位:万吨

地区产量
 09/10年产量
 10/11年产量
 同比增减
 消费量
 可供出口
 供需差额
 
中国
 680
 636
 -44
 1019
 -310
 -383
 
印度
 523
 566
 84
 462
 120
 104
 
美国
 265
 428
 163
 76
 342
 352
 
巴基斯坦
 232
 155
 -77
 235
 -76
 -80
 
巴西
 105
 163
 58
 100
 52
 63
 
全球
 2186
 2509
 338
 
 850
 
 
消费量
 2447
 2544
 45
 
 
 -35
 
期未库存
 945
 977
 32
 
 
 -32
 
库存消费比
 36%
 39%
  
  
  
  
 


 

(一)、2009/2010年度全球供需缺口达261万吨,其缺口主要集中在我国。尤其是2010年8月至11月初缺口集中体现,是今年棉花暴涨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成为国内游资炒作的一个绝好机遇,充沛的流动资本在国家对房价多重调控以及股市低迷中蜂拥而上。货源渠道开始被垄断,短缺信号、减产信号被放不断放大,加之今年新棉上市晚,供需矛盾被加倍炒作,在外部环境上,美元弱势,国际大宗商品普涨,全球通涨其预期的明显增强,推波助澜最终将棉价推上了32000元/吨以上的历史新高。

(二)、2010/2011年度全球供需基本平衡,但从局部看我国的供需缺口创历史新高。我国纺企经历过2010年上半年的残酷考验,许多企业都将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面对高达383万吨棉花缺口,如何整合国内国际资源有效满足国内纺织行业需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棉花价格波动不仅是政府调控的目的,也是纺织企业的共同愿望。

二、影响棉花市场因素分析
(一)、利多分析

1、从全球经济情况来看,汇率的不稳定性将成为常态。美元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其偏弱势的地位,但不排除其利用外国经济危机影响促使美元短期升值或维稳,以维持其信用的可能。中国经济的持续向好,美元较长时期处于弱势地位,国际市场货币纷争加剧,国际大宗商品继续走强的概率较大。

2、人民币依然有较强的升值预期,中国成为较早走出经济危机阴影的国家。尤其明年通涨的预期仍然很大,甚至面临全球性的通涨问题。有经济报道我国明年的CPI将调至4%,预估涉农产品板块在国家惠农政策的大政方针下逐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可能性较高。

3、充足的民间资本,在国家对楼市的调控和股市的清理整治,国内大宗商品尤其是存在明显供求缺口的资源性商品仍然会是这些资金的主要目标。

4、从国内供需关系看,2010/2011年度中国棉花的缺口达到了再创历史高位。

5、我国期末库存下降到287.9万吨,库存消费比28.11%,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十个百分点。国家储备据估仅不足100万吨,可投放市场数量有限作用甚微,长期来看有必要适当增加收储以调节市场。

6、从棉花安全看,国家有必要对棉花价格进行一定调整。而从我国在国际市场的贸易中看,凡是我国需要大量进口的资源,价格都不会太低。按年内的通涨及生产成本,籽棉至少需要维持5.5元/斤以上农民才有可能保本创收,也才能让棉农有信心种植棉花。

7、今年国内棉花成本综合测算在27000元/吨左右,如果再加上持有成本,则还会上升,棉花刚性支撑较强。

8、从下游来看,下游企业不怕价格高,就怕价格波动,因为企业可以在期货市场中做买入保值,且下游纱厂利润其实仍可观,现在他们担心的是因为原料大幅降价,导致棉纱价格明显下滑。

(二)、利空分析
1、我国提高准备金率以及调息的预期,加上国家对市场炒作行为的打击,提高了市场炒作资金的成本和风险,国内大宗商品仍有可能下跌,但其幅度有可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2、从历史看矫枉必过正,目前恐慌气氛正浓,恐慌性抛售的不在少数。目前纺织下端不敢接货,以清仓为主;中端不敢加仓,以控制为主;上游不敢抄底,以观望为主,防止超跌损失。

结合以上情况综合分析,我们的判断是明年棉花仍会在26000-30000元/吨高位运行。目前价格已经进入底部区域,最新棉花均价与棉花价格指数倒挂已达2000元,目前政策对期货市场影响也成超预期之势,其对现货市场的影响难以持久,当调控压力逐渐被减抵时,作为持有高成本棉花的棉企又将迎来价格触底回升的新机会。

文字:[    ]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