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品牌走下"神坛" 本土平板突破"埋伏"
2008-01-25 来源:市场报 文字:[
大 中 小 ]
回顾2007中外平板的竞争,可以称得上最惨烈搏杀的一年。从专业调查公司获得最新信息,经过12个月的鏖战,双方从整体市场份额上打成了“平手”,而平局背后胜负的天平已经开始向国产阵营倾斜。
外资品牌走下“神坛”
根据市场调查公司中怡康提供的城市市场监测数据,外资平板在过去两年中曾经在5个“节点”上与国产平板的份额最接近,即2006年1月、5月和10月,2007年5月和10月。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这些“节点”适逢元旦春节旺季及黄金周,外资平板集中降价都超过了国产平板。其中,索尼、三星成为外资品牌最大的赢家,成为中国平板市场前几名。
“市场份额的飙升印证了价格战的威力,这把锋利的双刃剑在扩大外资品牌市场份额的同时,也让品牌形象开始下滑。”专家指出,夏普液晶电视“台湾屏”引发的诚信危机从2006年延伸到了2007年;LG彩电的“翻新门”事件以及其处理态度使之品牌形象大大受损;一向品质口碑颇好的索尼,连续两年多在中国市场的不断降价正将其昔日高高在上的品牌形象逐步拉下神坛。
本土平板突破“埋伏”
“此前,由于没有掌握上游核心部件资源,部分国产平板在‘冒进’的价格战中亏损严重,也失去了发动甚至应对价格战的能力。”专家表示,面对外资平板主动降价促销,本土主流的彩电企业压力空前。
不过,在外资品牌的价格战中,国产平板依然在最艰难的环境中保住了50%的份额。而且迎来了生机,中外平板双方的战局正在发生深层次的变化。
市场调查公司中怡康有关人士分析,中外平板2007年在销售额的比例上打成了平手,即使一线城市市场,国产品牌与洋品牌也几乎在50%份额形成了僵持。
“在贴身搏杀中,国产平板更多的是通过最新技术的应用和渠道深耕来实现价值提升。”专家指出,常年彼此间厮杀的本土企业开始携手,以售后服务联合为核心的“春风计划”强化了自身优势,“家电下乡”计划对巩固三四级市场价值不菲。
更为重要的是,国产品牌在技术领域则成为最新技术应用的引领者,在平板全高清平板领域全面超越外资品牌。其中,TCL不仅研发出“薄绝H78”这样的领先全球的“超薄”液晶电视,而且其自主研发的“自然光”技术上做到了世界领先并成功向日本芯片企业出售了核心专利技术。TCL“炫”系列高端产品价值甚至高于外资平板,在高端平板市场中争得了主动权。
国产品牌弥补“短板”
专业人士指出,以往国产品牌最大的短板是技术、品牌和成本控制,不过今年的北京奥运会给国产平板提升品牌影响力创造了机遇。目前,TCL、长虹等厂商正在布局上游核心部件产业。国产企业经过国际化竞争后,其产业链和成本控制能力已与外资品牌差距不大,国产阵营的“短板”正在悄然得到弥补。
事实上,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将给中国本土企业的崛起提供方向性指引。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表示,韩国品牌三星从1988年从采取新技术出发开始了追赶索尼等日本品牌的步伐,只用了10多年时间就抓住CRT向平板过渡的机会,赶超了所有的日本对手,中国企业要赶超三星则可以在更短时间内完成。
据了解,国产平板在通过进军上游核心部件获得价格的主动权后,在品牌、产品品质和应用技术上的突破则使其产品具备了比外资品牌更优的性价比,其制造能力、技术整合能力也开始获得外资品牌的认可。
“国产平板经历2007年磨难后逐渐站稳,并且在核心竞争因素上拉近与外资的差距。”专家指出,中外平板竞争格局正发生深层次变化,这预示着国产品牌有望迎来对外资品牌的竞争优势。(周闻)
文字:[
大 中 小 ] [
打印本页]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