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2021-2026年我国视频会议市场规模预测分析
2020-11-20 来源: 文字:[    ]

经过多年发展壮大,我国视频会议行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政府和行业信息化不断深入、安防要求不断提高,视频会议和视频监控业务的需求持续增加,尤其是社会治安、交通管理、远程会商等方面的需求快速增长。在上述需求的带动下,目前我国视频会议行业正处于行业发展周期中的成长阶段。

2020年,疫情短期内促使云视频会议系统快速渗透,但终究是以免费扩容为代价,收益尚未体现,加之硬件视频会议厂商损失第一季度的稳定收益,2020年市场增速并不乐观,需靠被激活的增量付费企业客户与亟需升级系统的政府客户来抵消疫情负面影响。推测,疫情红利或滞后一年显现,归功于硬件厂商后期发力加速回款周期与云视频会议厂商摸清变现之路,市场会更加乐观。未来视频会议系统将在超高清、云技术和远程呈现等方面进一步发展,视频监控则会继续沿着网络化、高清化和智能化的道路前进,可以预计未来我国网络视讯行业会继续保持快速的发展势头,行业将处于较长的景气周期中,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60亿元。

图表 2021-2026年我国视频会议市场规模预测

1、高清化发展

视频会议的呈现还依赖视频的分辨率,高清晰度是视频技术发展的主线之一。视频技术的分辨率实际是指图片的分辨率,一个视频是由无数的相同分辨率图片组成,分辨率大小决定了视频的清晰度,分辨率越高,视频的质量也越高。但同时,分辨率的增加需求更高的视频流码率,会要求更高的网络传输带宽和速度。视频技术的发展经历了CIF格式、480P、720P、1080P、2K、4K。目前,高清晰度(4K)是视频发展的主流趋势。

2、融合化发展

视频融合化是指将不同制式和来源的视频资源统一整合接入单一平台进行处理,目前国内视频融合主要体现为在通用视频会议系统架构的基础上接入监控、多媒体点播、数据传输、信息发布等多种功能,针对重点行业开发适用的软件,形成一系列视频会议行业解决方案。

未来视频通信应用更多地作为一个模块协同作用于智慧城市、政府党建、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应急指挥等应用场景,并以非线性应用模式,成为一种全新的不可或缺的企业生产力。

3、移动化发展

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为远程视频通信提供了基础,移动智能终端在高速网络环境中快速增长。

在4G基站建设方面,据工信部发布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最为突出,4G网络建设全面铺开,2019年4G基站总数达到544万个,同比增长46.25%;2020年上半年,我国4G基站总数达560万个。2019年,中国开始5G第三阶段试验,并着手部署6G网络研发,窄带物联网也进入快速部署阶段。

在5G基站建设方面,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建成5G基站超13万个;截至2020年截至9月底,累计建设5G基站69万个,提前完成2020年5G基站建设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了地市级5G网络覆盖,目前累计终端连接数已超过了1.6亿户。到2020年年底,我国5G基站数可能达到75万,实现全国所有地级市室外5G连续覆盖、县城及乡镇重点覆盖、重点场景室内覆盖。

对于视频会议来说,基于云计算技术,云际视界等企业推出云视频会议,借助网络通信为企业提供远程视频会议,网络环境不好会直接影响到视频会议质量。5G技术的超高带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云视频会议的稳定性。在5G技术的支撑下,移动设备的承载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借助高速的网络传输,将终端设备收集到的信息传输、储存在云端,并由云端进行处理,让移动终端更高效的做信息交互处理,弱化终端等硬件的性能限制,提升云视频会议召开的便捷性。

步入2020年,5G、折叠屏等新技术的集中爆发,使得云视频会议移动化趋势更为明显,5G高速网络的应用,为远程视频通信提供了网络支撑,此外折叠屏技术提升移动办公的体验,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更利于人们在移动状态下进行交流和协同办公。

4、智能化发展

当前远程视频会议仍需要人工进行文字记录,会后通过邮件或其他方式共享给参会人员。采用语音识别技术,可以采集到与会人员的发言内容,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来判断该将哪些内容保存成文字,自动形成会议纪要并实现自动共享,大大提升远程会议的效率和用户体验。

文字:[    ]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