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分析
2020-11-20 来源: 文字:[    ]

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装备,代表着未来智能装备的发展方向。推进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和发展,对于改善劳动条件,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球工业4.0的背景下,工业自动化逐步演变为围绕以工业机器人及成套设备的集成应用为核心。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分类如下图所示:

图表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

 

我国工业机器人研发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及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2014年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1.7万台,较上年增长78%。服务机器人在科学考察、医疗康复、教育娱乐、家庭服务等领域已经研制出一系列代表性产品并实现应用。自2013年起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2014年销量达到5.7万台,同比增长56%,占全球销量的1/4,机器人密度由5年前的11增加到36。

经过30余年的发展,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基础,在制造领域、应急救援、野外勘测、资源开发、国防军工等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仍存在较大差距。一是产业基础薄弱,关键零部件仍严重依赖进口。二是公共服务平台、标准、人才等产业体系尚待完善。三是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市场影响力弱,推广应用难。四是市场竞争不断加剧,重复建设隐忧显现。

虽然我国机器人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机器人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零部件中高精度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等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薄弱,高端产品质量可靠性低;机器人推广应用难,市场占有率亟待提高;企业“小、散、弱”问题突出,产业竞争力缺乏;机器人标准、检测认证等体系亟待健全。

文字:[    ]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