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服务机器人产业链分析
2020-11-20 来源: 文字:[    ]

服务机器人的全产业链,从基础硬件、系统集成及整机制造、终端应用(上、中、下游)这三大环节的发展情况

探究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现状,展现服务机器人行业目前所处发展阶段、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未来机遇及挑战等。

研究内容基于产业链展开,将对服务机器人中上游核心技术模块及下游终端应用两大部分进行纵向分析。其中技术模块的内容占比相对较低,报告将对技术模块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主要参与者及技术解决方案等内容进行基本梳理,呈现服务机器人行业技术层面的基本发展情况;而终端应用部分将占据大比例的研究份额,将从应用需求属性、商业模式、行业竞争格局、发展趋势等角度展开,探究服务机器人落地应用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图表  服务机器人产业链

虽然我国服务机器人在导航移动技术领域已率先实现商业化,但在运动控制、感知交互两大领域仍有短板,尤其是在伺服电机、芯片、机器视觉核心元器件、SLAM技术等领域需着力突围,打造全球竞争优势,早日实现引领行业发展之宏愿。

高度重视国产芯片布局,摆脱国际封锁。从全球竞争格局来看,欧美韩日继续领先该市场,且基本垄断中高端云端芯片,国内企业主要集中在边缘端,云端差距较为明显。目前多数国产芯片研发仍处于较为早期的阶段,目前处于追赶状态,但国内芯片已经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如瑞芯微、珠海全志、炬力,瑞芯微的RK3399和RV1108芯片已应用于服务机器人。未来,应高度重视国产芯片布局,在机器人的基础计算和指令控制技术领域摆脱国际封锁。

强化我国伺服电机自主研发能力,助力国产品牌崛起。伺服电机曾一度成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瓶颈,从全球竞争格局来看,西门子和博世力士乐等欧美品牌基本垄断大型伺服市场,而松下、安川和三菱等日系品牌则在中小伺服市场占据重要位置,我国伺服市场中的国产品牌渗透率只有20%。近年,我国在伺服电机的自主研发取得了一定成果,如汇川和埃斯顿等国产品牌正在崛起,优必选科技自主研发的伺服电机在参数和性能方面与日本、韩国和瑞士等一流公司不相上下,在价格和性价比方面更具优势。进一步推动我国伺服电机自主研发,强化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突围,助力企业在机器人行业竞争中获得先发优势。

在机器视觉核心元器件自主研发领域率先实现突围。目前,中国正在成为机器视觉领域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尤其在人脸/物体识别领域基础技术已相对成熟,市场进入商业化探索的高峰阶段,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5%以上。但从全球竞争格局来看,中高端市场几乎均被国际巨头康耐视、基恩士、海克斯康所垄断,国外公司则具备核心元器件自主研发的技术优势,而国内企业主要是系统集成商,尚未出现具有主导地位的龙头企业。在我国机器视觉核心元器件自主研发领域率先实现突围,赋予机器“看清”世界,“识别”物体的能力。

加速布局多传感器融合的SLAM(同步建图与定位)技术。目前,全球科技巨头苹果、谷歌和脸书(Facebook)都在大力投资与发展SLAM技术,如谷歌正在通过Project Tango实施SLAM技术, Tango主要通过两个摄像头来感知环境深度且拥有上下文情景。苹果收购德国AR公司Metaio获得关键SLAM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ARKit。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SLAM系统是2015年诞生的Watchhhh SLAM,此外,百度也在积极布局SLAM技术领域。加速布局多传感器融合的SLAM(同步建图与定位)技术,解决机器人导航和定位难题,在机器人、自动驾驶、VR/AR等多种领域实现技术与场景紧密结合,发挥最大效能。

全面优化我国机器人交互技术水平。在全球竞争格局中,谷歌、苹果、微软、亚马逊作为国际四大巨头,不仅加强了对该领域自主研发,也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并购进行扩张,扩大自己在语言交互领域的技术优势。目前,我国以语言交互为主的机器人交互技术已步入正轨,并取得一定突破,如科大讯飞的智能人机交互服务新界面AIUI,在统一接口交互的基础上,可实现不同内容和场景下的交互服务;思必驰通过语音相关技术整合打造出AIOS人机对话操作系统,为硬件合作伙伴提供服务。但中国在语言交互领域仍有诸多不足,如,行业内普遍关注的连续沟通、噪音影响、远场识别等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完美的解决,国内语言交互技术方面整体仍有待提升。未来,全面优化我国机器人交互技术水平,除了语言交互的能力,进一步下行电子皮肤触觉交互拓展,提升机器人亲和力和应用价值,使机器人更趋近于人类特征。

助推国产服务机器人操作系统构建机器人生态圈。在全球竞争格局中,老牌开源系统占据了主流市场,大多数主流机器人的操作系统都是基于Linux内核开发的,例如:国际有ROS、Android系统,国内有优必选科技操作系统ROSA、图灵机器人操作系统Turning OS等。此外,微软也推出WindowsOS机器人操作系统,主要应用于医疗机器人领域。助推国产服务机器人操作系统进入国际市场,整合全球软硬件资源,打造基于国产操作系统的服务机器人大生态圈。

文字:[    ]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