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万科:王者归来
2008-03-13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文字:[    ]
“现在不是开香槟的时候。”新一期的《万科周刊》,头条的标题显然希望整个团队警醒一些。此时,万科前10个月的销售额已经达到400亿元,距离千亿的挑战极限还有一定距离,万科仍需要“练兵”。

  “2007年,万科销售额达到了523.6个亿,创下了房地产企业销售的新纪录。”万科总裁郁亮承认“这是值得骄傲的事情”,但是否可以成功冲刺千亿,而不在中途摔跤?

  “这是狂飙突进的一年,这是激情澎湃的一年。”2006年年报,那一颇具个性化的描述比当年所达到的200亿元的销售额更引人注目。2006年,万科的销售金额、主营收入、净利润、开工面积、竣工面积同比增长都超过50%。根据该公司发布的业绩预增报告,2007年的业绩预增将达到100%到150%。又是一轮狂飙突进。100亿、200亿、400亿,以上三个数字是从2005年开始至2007年万科实现的销售额突破。如果令万科管理层振奋的预测成真,万科的销售额有望在2009年达到千亿级别。

  而按照该公司2004年的规划,在连续10年年增长30%之后,2014年该公司销售额达到1093亿元。显然,这一预计必须被重新刷新。“股东既需要短期利益,也需要长期利益。股东分为不同种类投资者,有的机构长期持股,这么多年时间不改变。所以,我们短期和长期都需要稳定的增长。增长速度太快,长期无法维系;太慢会伤及短期利益。我们通过倍速于大市的弹性增长方式,根据市场情况确定增长目标,30%~60%的增长速度是较为合理的。”郁亮说。该公司的战略也在配合着新一轮的业绩狂飙。

  “我们走快速开发的路子,不能捂盘,不能囤地。我们还需要留下一部分钱做售后服务。”这是原则,王石定的。

  “维持快速增长首先需要有足够的项目可以开发。”郁亮深谙“粮票”对于“千亿”所具有的关键性意义。近几年各地的土地供应计划一般都比较紧张,公开市场没有充足土地供应。郁亮称,万科必须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存量土地激活上。在过去两年中,存量土地成了很重要的项目来源,2005年是48%,2006年是60%。郁亮一直相信万科能够实现快速增长和加强合作开发有所关联。维持快速增长首先需要有足够的项目可以开发,但近几年各地的土地供应计划一般都比较紧张,公开市场没有充足土地供应。2007年,万科存量土地的比例并没有增长。即使如此,万科2007年拿地已超过1000万平方米。同时,通过公开的数据判断:2007年万科计划开工面积约70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600万平方米;而2006年对应的数据为新开工面积500.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达327.5万平方米。2007年除了约700万平方米的开工面积之外,还有1000万平方米的新增项目资源。

  股市的繁荣又为万科的股权融资带来了便利。今年以来,万科获得建行200亿元授信。这些还不算是万科最有别于其他房地产企业的特质。一个千亿销售额的企业,只有钱和土地,依然会有很多问题无法解决。目前万科所竭力推进的产业化与加快企业运转周期有关。在郁亮看来,虽然绝对成本增加了,但是生产周期缩短了,从花钱买地到销售这个时间缩短了,总的投资回报率是比较好的。万科董事会秘书兼董事肖莉说:“万科的开发周期已经从14到15个月,降低到10到12个月。”根据郁亮的估计:成熟之后建造工期可以比传统流程缩短25%~30%。但因为目前规模还很小,效益短期内可能不会很明显,但是成熟后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按照万科的预期,2008年除上海外,还会加大在深圳、广州等城市的推广力度。2009年之后,可以批量推广。

  董事长王石的表述则更为直白:若按照传统的施工模式,公司所能承受的发展极限是600亿到800亿元的销售规模,但是万科的目标就是1000亿元。

文字:[    ]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