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粮食生产创先争优的湘乡实践
2010-09-30 来源:农民日报 文字:[    ]
“上半年出现低温、洪涝,但村里早稻还是奇迹般增了产;现在晚稻插迟了十天,秧苗老,病虫多,但我们还是有把握稳产保收!为什么?农业局、农技站肯帮忙、点子多!最近他们为村里又派来了一名技术员,还送来了尿素、九二O、粒肥等物资……”

  站在一大片绿油油的稻苗中,湖南省湘乡市育塅乡上山村支书刘泽光笑呵呵地对记者说。像上山村这样的水稻千亩片示范片,在湘乡市就有120多个,总计面积达到近20万亩。

  这仅仅是湘乡市粮食生产创先争优的一个缩影。该市人均耕地不足0.6亩,却在解决近百万人吃饭问题的同时,近年每年向国家和外地销售粮食20万吨以上,实现了连续七年增产,创下了粮食单产居全省县市区第五位、总产居全省县市区第十位的业绩;今年,全市未出现2亩以上连片抛荒情况,复种指数达到96.59%,双季稻面积达到98.6%,创近年最高纪录,且虽受低温、虫害和洪涝等影响,早稻单产有所下降,但因新增种植面积2万多亩,早稻总产比上年还增加了9000多吨。

  “三大块”资金的保证

  为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确保粮食生产试验示范项目的顺利实施,湘乡市采取过硬举措,广辟资金渠道,经过多方努力,积极争取,保证了粮食生产的投入。

  该市保证资金投入主要为三大块:一是保障国家的各项惠农投入及时到位。通过对上衔接,到6月底,今年国家下拨的各项惠农补贴款全部到位,已发放到户,其中水稻良种补贴1291万元,全部发放到户;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共5213.96万元,实际补贴到户5300.76万元,本级财政补差86.8万元;9月初该市农业局会同财政、供销、乡镇等部门,对农民以实物方式发放了612万元的国家南方双季晚稻主产区增施肥促早熟防病虫补助。二是争取其他专项资金到款到位。通过积极争取,从国家粮食大县专题资金中争取了165万元用于粮食生产,争取水利建设本级投入525万元,争取救灾备荒种子储备投入15万元,争取水稻高产创建配套经费20万元,争取农业技术推广、农民培训、稻水象甲防控、中低产田改造等农业项目配套经费139.7万元,争取乡镇农技人员工作经费增加150万元。三是争取本级财政配套资金100万元,种粮大户和粮食先进乡(镇)、村及个人奖励65万元。本级财政投入累计1266.5万元。

  因为有了扎实的资金支持,农民和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得到空前提高,为加快全市粮食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抑荒扩双,有效减灾

  根据湖南省农业厅下达的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方案和做优做强湘米产业项目,结合本地生产实际,湘乡市创办粮食生产示范点7个,其中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4个,高档优质稻示范片2个,新品种示范点1个。从各专业站抽派18名技术骨干组成办点工作组,分赴各个示范片驻村办点,共投入办点经费120余万元。各示范点实行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专业化防治,普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软盘抛秧、机耕机收等轻型高产高效技术。示范效果明显,辐射功能强。

  该市坚持点面并重,促进平衡增产。在强点的同时坚持扩面,在扎实办好示范点的基础上,狠抓了大面积粮食生产。特别是在“抑荒扩双”保粮食面积和应对灾害性天气等方面,抓得主动,抓得及时。一是不折不扣落实好“四补贴”和最低收购价等惠农政策,加强农业生产资料调控监管,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层层分解粮食生产任务,市、乡、村层层签订责任状,将粮食生产工作列入乡镇、村、组的年终绩效考核,明确乡镇、村、组责任。对连片抛荒2亩以上,所在地村支部书记、主任和驻村干部实行诫勉;对连片抛荒6亩以上,所在地乡镇主要负责人和联系点后盾单位负责人实行诫勉。三是建立健全粮食生产长效机制。去年该市下发“湘政发[2009]5号”文件,明确规定继续执行《关于稳定粮食面积,严禁耕地抛荒的通知》,市委、市政府组织成立督查组,对发现的问题发出了通报,限期整改。四是严格把关,让国家惠粮政策落到实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对改变稻田用途和稻田抛荒的大清理,对改变稻田用途或抛荒一年以上的稻田,取消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通过政策导向,稳定种植面积。五是采取有力措施,应对灾害天气。今年该市灾害性天气频繁出现,给早稻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针对灾害性天气,市委、政府及农业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对减轻灾害损失,夺取粮食丰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在今年3月至6月,农业部门发出了4次紧急通知,印发到全市各个农户,并通过电视台滚动播放。在灾害性天气出现前后,及时向农户提出了抗灾救灾的生产自救措施;农业局干部实行分组,在每次灾害性天气出现时,分片包干,第一时间赶赴各乡镇组织抗灾、救灾工作;同时,市政府批准了《湘乡市救灾备荒种子储备方案》,并拨出专款储备救灾备荒种子3.75万公斤,未雨绸缪为粮食生产提供保证。由于工作主动,各项措施得力,该市灾情虽然严重,但损失得到了有效控制,早稻丰收得以保障。

  今年,通过实施奖励政策和土地流转经营,全市未出现2亩以上连片抛荒情况,复种指数达到96.59%,创近年最高纪录。尽管受低温和洪涝灾害影响,早稻单产有所下降,但因新增种植面积2万多亩,总产比上年还增加了9000多吨。

  农合组织和农技推广魅力双显

  近年来,分散经营的粮食生产形式,在生产管理各方面的矛盾逐渐显现。“我们采取的首要对策是,培育农合组织,推广统防统治。”湘乡市农业局局长刘子忠对记者说。

  该市把建立农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化服务队伍作为工作重点,为水稻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较好地解决了种粮劳力不足、耕作措施难到位的矛盾,促进粮食生产规模化、专业化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积极培育粮食种植合作组织和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专业队伍。全市已成立了优质稻种植协会10个,组建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22个、专业化防治队40支,购置担架式机动喷雾器188台,背负式机动喷雾器523台,全市统防统治面积20万亩,其中双季稻面积10万亩。如潭市镇德哥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组建12支水稻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机防队,共有机防队员120余人,拥有担架式机动喷雾器10台,背负式机动喷雾器80余台,统防统治面积达到1.5万亩;虞塘镇大胡子水稻种植协会组建了4支统防统治专业服务队,拥有担架式机动喷雾器6台,背负式机动喷雾器10台,承包统防统治面积5000余亩。

  同时,狠抓技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农业新技术广泛应用,也一直是湘乡农业的一个亮点。

  今年,湘乡市农业局狠抓了软盘旱育抛秧、水稻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猪—沼—稻生态种养、频振灯诱蛾杀虫等高产高效节能农业新技术,农业新技术入户率达到99%,陆两优996、株两优819、中嘉早17、创丰1号、湘早籼45号、丰源优299、天优华占等早晚稻新品种普及率达到100%。全市早杂面积达到45%,比2009年增加10个百分点,晚稻杂交面积达到90%,高档优质稻面积10%。尤其是油菜—双季稻免耕节氮水气平衡栽培技术试验研究等节水型现代农业新技术获得了重大的进展,今年7月18日经上级农业部门专家测产验收,每亩新增稻谷100.3公斤,每亩增收节支586.4元,实现了节水型生态农业新技术的重大突破。尤其是今年,虽然遭遇了低温、洪涝、多种病虫害,全市60万亩稻田中双季稻面积仍达到98.6%,比去年还增加3个百分点,早稻面积、总产同步增加:早稻55.64万亩,比上年增加2.09万亩;总产25.205万吨,比上年增加1.33万吨。

  一把手负责,专业化管理

  湘乡市着力创新机制体制,实现生产突破。创新的第一大特色,是该市粮食生产实行一把手负责、专业化管理。

  “再接再厉上台阶,争创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稳定粮食面积、提高粮食产量、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目标,突出在种植面积、产量、投入、效益和争创全国先进上“五个突破”。为实现目标,该市市长阳建民向全市人民作出了当好“粮食市长”的承诺,乡镇、村行政一把手向上级递交了责任状。“一把手”切实负了责任,粮食生产资金难保障、耕地抛荒问题难杜绝、粮食复种指数难提高等瓶颈性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推行专业化管理,是湘乡市粮食生产实现优质高产的重要一环。市里由农业等部门人员组成专业管理服务班子,对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实行统购统供。同时,推行统一育秧方式、统一管水、统一病虫害与天灾防治等“统管模式”,对推广科学种植方法、减少灾害损失起到了关键作用。全市还组建了70多个粮食种植合作组织和社会化服务专业队,对促进土地流转经营、提高管理水平、拓展粮食转化渠道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粮食生产工作机制上,该市还进行了三项创新。一是实施“市万乡千村百”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即市办4个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每个片3万亩以上,每个乡镇办一个双季稻高产创建千亩片,每个村办一个双季稻高产创建百亩片。全市共办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740个,累计示范片面积24万亩,占双季稻面积的43%;二是实施“十、百、千”科技服务工程,即组织100名中级职称以上农技人员,每人联系指导10个科技示范户或种粮大户,全市对口指导1000个农户,通过传帮带,解决生产中的疑难问题,提高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三是市政府作出决定,对改变水田用途或抛荒一年以上的水田,进行全市性大清查,并取消其粮食直补。通过政策导向来保护耕地,遏制抛荒。多项工作机制的创新,使该市早稻生产战胜多种频发的自然灾害,连续7年获得增产。

  湘乡市作为湖南粮食生产先进县(县级市)之一,已纳入湖南省争创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计划。日前,湖南省政府检查验收组来到该市,实地考察大面积粮食种植、粮食高产万亩示范片创建、粮食产业发展等方面情况后,投下了满意的一票。

  “晚稻培管正抓紧进行,一个丰收季节又要来了。今年全市粮食产量有把握突破60万吨大关,较去年增加近2万吨,其中优质稻占50%以上。我们创先争优的步子不会停!”湘潭市委常委、湘乡市委书记李世宏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

文字:[    ]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