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万能险产品煎熬冷门期 加息催涨结算利率乏力
2010-11-29 来源:理财观察 文字:[    ]

 2010年10月20日起,央行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与此同时,作为万能险结算利率最主要参考价格的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则骤然从此前的3.60%提高60个基点至4.20%。

  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此前万能险结算利率节节下挫,至2010年7月,万能险排头兵中国平安人寿亦终于独木难支,将结算利率(年化,下同)下调至4%之下,9月其个人银行万能险结算利率已经降至3.75%——仍略高出5年期定存利率15个基点。

  据本刊统计,150个万能险账户9月份平均结算利率为3.69%,除了国寿外,仅有寥寥几只较小型公司的还坚守在“4”之上。而到10月份,中意人寿和瑞泰人寿稳赢B账户同期结算利率微幅上调,分别达到4.5%和4.3%,而在同期,天安人寿万全理财B小幅下调7个基点至4.72%——上述三只产品亦是仅有超过现行4.2%的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万能险。

  换而言之,有关此次加息,对于更多的其他万能产品所产生的一个几乎是必然的连锁反应是——同步大幅上调。

  亦步亦趋

  尽管,在相当多的时候,万能险结算利率高低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寿险公司对万能险的市场策略取向,但其共同面对的,却是刚性的5年期定存利率的底线。

  而自万能险诞生以来,每一次的加息,都是万能结算利率若隐若现的分水岭。

  2006年,央行分别在4月与8月进行了2次加息。当年4月加息之后,中英人寿万能账户就开始上涨0.2个百分点,达到3.50%;随后8月份的加息,令平安人寿结算利率从此越过3.35%的防线,中美大都会的万能险结算利率在8月之后由先前的3.30%朝3.40%迈进,太平洋安泰,中英人寿等万能账户也纷纷提升。 更汹涌的飙息大战则在2007年之后。

  2007年央行进行了频繁的6次加息,此时虽尚且不是万能险结算利率的最高峰,但却是万能险结算利率在加息的通道中上升最快的一年,也是在这一年,万能结算利率才开始迎来“4”时代。

  是年3月,央行该年第一次加息,同月中英人寿旗下所有的万能账户结算利率直接奔4而去,上涨0.4个百分点;5月,央行第二次加息,中英万能账户再次上调0.35个百分点,成立不多时的泰康旗下万能账户,其结算利率也向“4”一举跃进。之后,随着央行在7、8、9月连续加息,万能结算利率一路与银行利率开始赛跑,中英人寿的万能账户在2007年8月一下由7月的4.60%提升到了8月的5.35%,并在9月达到了该年结算利率的最高点5.60%。

  泰康万能账户则在当年的9月,结算利率就已经攀升到了5.5%,但彼时的平安结算利率一直蛰伏于4%的区间之中。

  到2008年夏季央行上一波最后一轮加息前后,万能险的市场占比和结算利率亦达到最高点,彼时一度万能险在整个寿险行业占比最高达到20%,平均结算利率达到惊人的5.5%。

  而从今年10月份各寿险公司最新的数据来看,其在加息之前公布的10月万能结算利率仍然基本维持在与9月相同上:平安和国寿两大主要公司,分别为3.75%和4%,大幅低于5年定存利率;至于曾在2007年加息通道下极度活跃、领跑同业的中英人寿,其当下的万能账户其结算利率也已经连续三个月低于4%;而一直坚守万能险阵地的泰康人寿,其10月份暂且按兵未动,但却在9月份刚刚下调结算利率12.5个百分点至3.875%——刚刚卡位于国寿和平安之间的中位线上。

  而不同以往的一个坏消息是,由于新会计准则的推行,万能险保费收入之中的绝大部分不再计入保费收入,这对于诸多看中规模的寿险公司而言,此次加息对于万能险结算利率的上行推动力却可能小于此前的历次。

  除此之外,另一个行业内广为人知的事实是,年底恰恰也不是万能险的销售旺季,近两年来万能险的最大户中国平安,从来都是在年初或者稍早前的12月份发动结算利率攻势,而其他中小寿险公司,又从来都掀不起太大的波澜。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受到几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万能险暂时很难走出冷门期,其受加息影响的程度可能要小于以往。
  A股获利动能

  不过,在加息的刺激之外,A股10月的适时反转看上去也给结算利率上行提供了弹药。

  根据本刊统计,三季度末各家万能险账户不约而同地提高了持仓:其中,泰康人寿新进南京港等7只个股;同期平安在新进恒星科技、福建水泥等三只个股同时,更大幅增仓金地集团至5600余万股,此外,其原先重仓持有1.3亿股的中国一重在本季度亦未有丝毫减持。根据本刊统计,其所持有的6只股在三季度平均涨幅还是达到了35.42%,而泰康万能险在第三季度虽新进更多个股,但其平均涨幅约为12%,明显逊于前者。

  其中,即使是在11月中旬的大跌之后,恒星科技自三季度以来涨幅仍几近两倍,但金地集团涨幅已渐趋于零。

  同期,万能险规模小小的中国人寿仅出现在3只个股的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上,相比上一季减少两只,但其仅有的三只个股中除仅持有14万股的长青股份外,其余两只如重庆啤酒和云南锗业均是涨幅惊人,在11月中旬数日大跌之后仍有接近或超过一倍的涨幅,而国寿万能险同期持有重庆啤酒466万余股,单此一直股票三季度以来的账面浮盈就超过1.6亿。而国寿万能所持有的云南锗业也恰恰是三季度以来最热的有色板块成员。

  事实上,抛开万能险不谈,就保险资金整体运作而言,国寿三季度之手法是显而易见的最为精准。

  上海财汇统计数据显示,三季度末,中国人寿在一如既往地持有大量包括金融股在内的大盘股的同时,新进、增持或持有了大量的有色、煤炭股,有色股如金钼股份、锡业股份、山东黄金、中金黄金、南山铝业等,三季度以来涨幅大多一倍有余;煤炭股如山煤国际、大同煤业,同期涨幅也近一倍;此外,资源股横店东磁更是涨幅近两倍。

  同期,上一轮最热的医药板块个股如片仔癀等亦频频现于国寿持股名单之中。

  与国寿截然不同的是,三季度末的平安和泰康的持股之中,对有色和煤炭板块几乎毫无涉猎。

  截至11月17日,上证指数自本轮的最高峰3186点急剧下挫至2838点,将万能险前期的浮盈掠去良多,为之后结算利率上行空间平添一丝丝悬念。

文字:[    ]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