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熔融纺氨纶将大幅增长
2008-04-01 来源:中国纺织报 文字:[
大 中 小 ]
熔融纺氨纶采用绿色环保的生产工艺,制造成本也比干法氨纶低,而且其应用领域和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熔纺氨纶是未来氨纶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将有大幅增长之势。在近日召开的2007中国氨纶产业链技术与市场论坛上,这似乎是到会专家和企业表达的共同观点。
熔纺氨纶优点多目前,氨纶生产的两大主流制造工艺是干法和熔融纺。熔法工艺生产氨纶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全球掌握熔融纺氨纶技术并进行规模化生产的国家主要是日本和中国。熔纺法以设备投资少、投产周期短、生产流程简单、产量高、成本低,尤其是环保无污染的优势受到业界普遍关注,成为各大厂商竞相研究、开发、投资的热点。
2004年,我国熔纺氨纶纤维生产厂家只有8家,而现在,我国已经有30多家熔纺氨纶生产企业,总产能约在2万吨/年左右。记者了解到,以建设年产1000吨的装置为例,干法氨纶需投资1.25亿元,而熔纺氨纶仅需3 000万元。熔纺氨纶生产不需溶剂、凝固剂,并无废水、废液排放。产品无残留溶剂,非常适于制作内衣、游泳衣、袜子等贴身织物和对环保要求高的出口氨纶织物。而且熔纺氨纶细旦丝具有优良的光泽性、透明性、柔软性和均匀性。熔纺氨纶目前存在的主要不足是回弹率、耐热性低于干法工艺,应用范围受到一些限制。
据悉,国内江苏南黄海等熔纺氨纶制造企业目前生产基本处于满负荷状态,目前20D熔纺氨纶丝售价9. 5万元/吨,20D熔纺氨纶丝、熔纺氨纶羊毛衫、熔纺氨纶真丝面料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氨纶需求扩大化氨纶及其制品生产的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特别是杜邦棉+莱卡技术理念的大力推广和深入人心,引导了氨纶的平民化趋势,使其应用领域得到了极大拓展。
近几年,氨纶已经从传统的三口领域扩展到经编类、针织及袜类、纬编类、机织类和带类等五大类,广泛应用于内衣、针织衫、运动装、休闲装等更为广阔的领域以及许多新兴领域如高弹力时装、高档成衣等。需求刺激了国内外企业的不断扩能投产,仅美国英威达公司的产能已达到10万吨/年,韩国晓星紧跟其后,产能为7.4万吨/年。预计到今年底,全球氨纶总产能将达到50万吨,我国就占一半。
此外,氨纶的消费结构亦开始由纺织领域向医疗卫生等领域渗透。原料发展滞后相对于氨纶市场需求的极大增长,生产氨纶的上游原料发展较为滞后,严重影响了国内氨纶产业的健康发展。MDI和PTMEG是氨纶生产的两种主要原料,两者含量占到氨纶组成的85%以上。近些年,国内加强了氨纶原料产业链的建设,随着山西三维、中化国际、大连化学陆续投产,基本可以实现PTMEG本土化供应,但目前国产产品质量还不够稳定。而MDI,巴斯夫上海漕泾24万吨/年MDI、16万吨/年TDI项目和烟台万华(宁波)16万吨/年MDI项目先后投产,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的短缺状况。
此外,拜耳上海漕泾23万吨/年MDI工厂也计划在2008年投产。国内熔纺氨纶原料的供应基本被德国巴斯夫和美国诺誉两家公司所垄断,切片价格昂贵,高于5000美元/吨。吉林赛诺斯公司的年产4000吨纤维级TP U切片工厂已经投入工业化生产,这无疑对国内融纺氨纶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尽管这样,目前国内氨纶原料短缺和高度依赖进口的现象依然存在,不仅增加了氨纶行业运行的风险,更是影响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差别化仍是关键据了解,我国氨纶目前大部分为通用品种,具有高性能、多功能、多用途的差别化氨纶品种太少。这主要是由于氨纶生产技术工艺的趋同性发展所致,同时也制约氨纶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加剧同类同档次产品的市场竞争。有分析指出,目前我国氨纶差别化率小于30%,而在技术先进的发达国家,氨纶差别化率大于50%。
因此,专家指出,国内氨纶行业亟待加强研发能力,积极开发高吸放湿氨纶、高定型氨纶、抗菌型氨纶,耐磨、抗氯、抗静电、吸汗、除臭、透气、保暖等高性能功能性差别化氨纶,积极开发高档化、时尚化、个性化氨纶织物。江苏双良正在筹造一条差别化氨纶生产线,无疑对提高我国氨纶技术水平、扩大应用领域、提高国际竞争能力,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韩竞
文字:[
大 中 小 ] [
打印本页]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