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大豆到港量增加对豆类形成压力
2008-11-24 来源: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 文字:[
大 中 小 ]
文华财经(编辑李伶晓)--南美大豆播种正进入高潮期,阿根廷农业秘书处的数据显示,截至周五该国大豆播种完成42%,比去年同期落后3个百分点,主要是干旱耽误了播种进度,但是最近的小雨对干旱有所缓解,实际上播种以来阿根廷一直处于偏干旱的状台,我们前几周曾指出,由于干旱,部分葵花籽和玉米小麦在耽误了播种期后,转种了大豆,这也是预计阿根廷大豆播种同比大幅增加8%的原因之一。巴西大豆播种快速推进,截至21日已经完成预期播种面积的66%,上周为55%,去年同期为74%,历史平均为69%。
基金持仓方面,根据CFTC的数据,截至18日,美豆基金持仓净多单为24587张,上周为23244,豆油净空单为4914,上周为净空1134,豆粕呈净多状态,净多单为11534,较上周的11756略有下降。指数基金在农产品的持仓净多单持续减少,本周在小麦、玉米、大豆、豆油、棉花、白糖、咖啡、可可的净多单全部呈减持状态。
国内豆粕现货价格仍高企,期货价格继续维持大幅贴水状态,截至周五各地豆粕现货价格仍在3100-3200元/吨,虽然较上周下跌100-200元/吨,但仍较m0905高出800元/吨,实际上豆粕的现货价格已经高于大豆进口的理论到港价。由于国内现货豆粕价格高昂,刺激了豆粕的进口,主要是印度豆粕,到港价格约为2800元/吨,不过最近几年的情况看,我国进口豆粕的量一直不大,不足以对国内市场产生太大影响。目前,我国豆粕每年消费量在3200万吨左右,而进口量只在几十万吨的水平。
我国计划增加大豆和玉米收储,因此前的第一批收购并未起到支撑国内粮食价格的作用。政府将在原计划收储150万吨大豆基础上,增加收储150-300万吨。另外,玉米亦将在现有的500万吨基础上,新增500万吨收储量。但是收储后剩下的国产大豆因为低价进口大豆的冲击仍无法以高价销售,除非采取措施令进口豆价上涨。按照现在的到港大豆成本和国内现货豆油豆粕价格计算,压榨利润丰厚,这将大豆刺激进口大豆的进口,12月份将有大量低价大豆到港。实际上,不只是进口大豆直接冲击东北大豆,如果差价过大,豆油也会流向东北地区。
根据海关统计,10月份中国大豆进口量213万吨,同比下降25.3%,1-10月国内大豆进口量为3082万吨,同比增加25.6%。预计11月份大豆到港量将达到280-290万吨,到港时间相对集中在11月的中下旬,且12月份进口大豆数量有望进一步增加,目前中国采购美国大豆趋于活跃。
黑龙江大豆较上周小幅下跌,黑龙江集贤地区大豆入厂价格在3400-3420元/吨,友谊、宝清地区3360-3400元/吨左右,跌20元/吨左右。即使这个价格也是在收储的政策影响下的价格。而目前东北豆农在当前的价位出售并不积极,因为这个价格没有利润,而压榨企业因为看淡后市,以及进口大豆和国产大豆存在巨大的差价,也不愿收购。据称目前东北大豆压榨企业开工率仅仅一成。
国内大豆由于受到收储政策的影响保持坚挺,政策的短期干扰令操作难度加大,预计后期大量低价进口大豆到港,对豆粕和豆油的价格产生较大压力,预计豆粕后市进一步下跌,并将影响到国产大豆价格。
文字:[
大 中 小 ] [
打印本页]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