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分析认为,中国进口矿突增对未来钢价的影响会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影响正在进行的铁矿石谈判,二是造成库存压力进而压制
钢材价格。
据中国证券报5月21日报道,在
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的同时,中国铁矿石进口却屡创新高。而由于每年六月份是铁矿石谈判的'攻坚期',这让国际矿业巨头的谈判砝码分量加重;另一方面,也对
钢铁价格回升形成阻力。
据中国
钢铁工业协会介绍,中国每月约需铁矿石6,000万吨,每月进口的正常数量是3,000万吨左右,而2009年4月进口矿石5,700万吨,几乎超出正常进口量一倍。
钢铁企业或二次'去库存化'。进口铁矿石大部分被国内中小型钢厂买走,除了进口矿便宜的原因之外,中小钢厂'生意红火'也是他们敢于大量'吃货'的原因。据介绍,一些地方上无生产许可的小钢厂目前一吨
螺纹钢有800至1000元的利润空间,巨大利益必然会驱使这些钢厂加大生产,但对于大钢厂来说,2008年的高价铁矿石还处于消化过程中,在加上经营成本居高不下,所以现在出现了小钢厂红火而大钢厂亏损的'冰火两重天'局面。
根据中钢协统计,2009年以来排在增产前50名的绝大部分是500万吨以下的中小民营钢企,宝钢、武钢、鞍钢等大企业都在限产。在需求没有明显恢复的情况下,中另日均产量却于2009年2月创历史新高,3月虽有所回落,但若这些小钢厂不断增产的冲动得不到遏制,
钢铁行业可能会面临二次'去库存化'。
值得注意的是,自国家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出台之后,相对低附加值的长材的市场需求明显比板块旺盛,春节后热卷板的价格一度低于
螺纹钢超过300元/吨,而国家的
钢铁振兴规划中却是要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淘汰低附加值产品的产能。就
螺纹钢而言,国家鼓励使用三级
螺纹钢,但事实上市场中主要流通的还是二级钢,所以国家政策鼓励的方向与市场需求有所背离,除了工信部的'限产令',建筑、汽车、家电等相关主管部
门也应该出台更严格的质量规范,让无生产许可、质量低劣的
钢材产品无路可销,这才能从上下游两个方向促使国内
钢铁产品尽快完成产品结构升级。
进口矿突增对未来钢价的影响会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影响正在进行的铁矿石谈判,二是造成库存压力进而压制
钢材价格。
首先,每年的6月是铁矿石谈判的'攻坚期',最近几个月中国
钢铁日均产量和铁矿石进口量不断创新高,说明至少中国的表观消费量在增加,这就给了'三巨头'谈判的砝码,目前铁矿石到岸价相比2008年合同价降低了40%,如果未来谈判结果达不到降价40%的目标,
就意味着铁矿石会涨价,对于大部分钢厂而言要面对销售不旺和采购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行业亏损面会继续扩大。
其次,大量进口铁矿石已带来了沉重的库存压力,根据钢之家的统计,目前全国主要港口铁矿石库存已经从年初的6,200万吨上涨到7,000万吨以上,这必然会对
钢材价格产生抑制作用,一方面2008年的高价矿石难以消化,另一方面却是进口不断增加,如果未来限产令得不到实际执行,低廉的铁矿石成本会导致小钢厂继续采取低价竞争策略,中国
钢铁行业将可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