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粮食价格将小幅上涨
2007-01-22 来源:中国食品商务网 文字:[
大 中 小 ]
2006年我国粮食价格基本保持平稳走势,但是,10月份以后,北京、广东、山东等地相继出现了部分粮食和食用油价格上涨,11月份在全国粮、油价格普遍上涨的推动下,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9%,为全年最高水平。11月份食品价格上涨3.7%,拉动CPI上涨1.22个百分点,其中粮食价格上涨4.7%。食用油价格上涨主要是受国际期货市场转基因大豆价格上涨的影响。而面粉等粮食价格上涨,一是由于去年全球小麦主产国由于严重干旱等原因,大幅减产约5%~7%,小麦限制出口,国际市场小麦价格走高势必导致国内小麦价格上涨;二是受国内保护农民利益政策的影响,去年小麦的收购价高于市场预期,客观上抬高了小麦的市场行情,许多农民开始惜售,导致稻谷收购紧张,致使面粉加工企业货源不足,推动了小麦价格的上涨。而玉米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玉米的提取物被用作燃料替代品具有广阔的前景,从而导致玉米价格一路走高。
世界银行对2007年世界粮食价格的预测普遍看涨。初步预测,2007年粮食价格将上涨6%左右,涨幅高于2006年,粮、油等食品价格上涨将成为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
2006年年末,许多省市粮油价格大幅提高,粮食和农副产品供不应求的状况浮出水面,这无疑为农业生产传递了一个增收盈利的信号,粮油价格上涨将吸引和提高2007年种植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投资热情。但是,由于粮价上涨,2006年年末农资价格涨幅明显提高,10月和11月分别上涨1.8%和2.6%,为前11个月的最高水平,1~11月累计上涨1.4%,高于居民消费价格。2007年随着粮食形势的好转,会有更多的农民投入到种植业生产中,这样必然使全国化肥、农药、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需求较为旺盛,在一些地区出现不同程度农资短缺等问题,因而,农资价格阶段性出现较快上涨不可避免。
但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今年将抓住经济发展较快和财政增收较多的时机,继续巩固、完善、加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实实在在为农民办一些实事。因而在国家保护农民收益政策的调控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幅度将受到一定控制,不会出现持续、大幅上涨局面。
文字:[
大 中 小 ] [
打印本页]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