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福建与欧盟贸易额近百亿美元 同比增19%
2007-01-25 来源:中新福建网 文字:[
大 中 小 ]
欧盟是福建省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出口目的地。二00六年,尽管受到欧盟环保“双指令”、纺织品配额、反倾销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福建对欧盟贸易仍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全年贸易额九十九点二五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约百分之十九。
福州海关人士介绍,二00六年福建省对欧盟进出口方式以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为主,进出口主体仍是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增长最为迅速。
出口商品中,福建机电产品克服欧盟环保“双指令”的消极影响,对欧盟出口呈现良好增长态势,二00六年全年对欧盟出口机电产品三十六点五一亿美元,同比增长约百分之二十七。
纺织服装和鞋类等福建传统出口商品则因受配额限制、反倾销影响,出口呈现低迷状态。其中,欧盟设限的十类产品出口额一点零三亿美元,下降十五个百分点;出口鞋类七点九二亿美元,仅增长一个百分点,其中反倾销指向的皮鞋出口二点七八亿美元,下降百分之十三点一六。
有关人士指出,继二00五年纺织品争端之后,二00六年中欧贸易摩擦显得更为频繁。二00六年,欧盟先后对中国的皮鞋及童鞋、彩色显像管、塑料袋、草莓、压缩机、焦炭等商品采取了反倾销措施。高额的反倾销税使得中国原有依靠劳动力价格优势出口竞争的传统方式在欧盟市场遇到了障碍,传统商品面临着退出欧盟市场的风险。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对中国皮鞋,六月起福建省皮鞋出口连续七个月下滑,而且跌幅呈逐月加深的态势。
其次,技术壁垒日益升级。二00六年七月,欧盟开始实施《关于在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对机电生产企业在回收和生产材料方面做出更为严格的规定,与二00五年八月实施的《报废电子电器设备指令》一起成为横挡在中国企业向欧盟出口机电产品的两道门槛。
二00六年十月、十二月,欧盟分别通过了PFOS(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禁令和《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规》,两项新法规的实施将波及中国更多产品。目前,欧盟市场上的化工产品和其下游的纺织、轻工、机电等产品等均在其受控制之列。
此外,二00六年欧盟还对中国的化纤布、手动叉车进行了反吸收调查,对中国的金属硅、香豆进行了反规避调查,其后果可能是在目前的反倾销税基础上再加征新的高额惩罚性反吸收关税,或是反倾销措施延伸到第三国。
文字:[
大 中 小 ] [
打印本页]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