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从“江山一统”到“天下三分” 麻精药品市场悄然变局
2007-01-18 来源:医药网 文字:[    ]

  2006年12月12日,对上海市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上药)和重庆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重药)来说绝对是个值得庆祝的“好日子”——3家全国性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定点批发企业的公示审查期这一天正式结束,上药和重药作为新入围者正式获准进入全国性麻精药品流通市场,同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国药)分享这一特药“蛋糕”。而对整个麻精药品的一级经销代理领域而言,其意义绝不止于几十年来国药江山一统的垄断经营自此被打破,天下三分的市场格局渐次形成,更重要的是,从国家布点的态势中,更多企业似乎已隐约看到市场放开的一线曙光。

  ■三足鼎立

  “和重药一样,我们现在正等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最后颁发证照。”说这句话的时候,王贤成和他的同事们已经做好所有营业准备,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安安静静地等着,随时准备开展业务。”

  作为上药特药部经理,王贤成现阶段的工作重心几乎全部放在已经箭在弦上的麻精药品全国代理一级经销上。而事实上,自上药11月28日在SFDA网站上开始被公示的那一天起,这一已然在望的重要利好就几乎霸占了所有证券分析资料的黄金位置。11月29日,公示期第二天,上药以0.29%的涨幅收盘。

  “以麻精药品一级总经销商身份正式开展业务,届时,将与国药三分国内麻精药品代理天下”,是业内从这一事件中能最先预见到的可能结局。

  “麻精药品使用得当就能防病治病,使用不当就是毒品,美国今天仍旧把麻醉药品和毒品一起由国家司法部管制。”谈及麻精药品,原中国医药工业公司总工程师、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资深专家俞观文对记者介绍说,过去几十年来,出于安全考虑,麻精药品一直是严格管制、高度垄断,即“国家下计划、定点生产、三级批发直接到医院。当时中国医药公司的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唯一的一级批发,各省最多一至两个二级批发,还必须向一级批发申请才能设立,然后向下到县市级的三级批发,最后到医院”。

  “但是,现在看来,市场经济环境下再采用计划经济的垄断管制方法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引入竞争机制,且在WHO呼吁提高癌症病人生活质量、不再忍受疼痛的趋势下,对于扩大麻醉药品的医疗使用也无益处。”俞观文认为,“今天国内麻精药品市场之所以与国际市场存在差距,与此也有一定的联系。”

  而另一方面的事实是,自从中国政府20世纪90年代允许合资企业在华生产麻醉药品后,2003年西安杨森将商品名为“多瑞吉”的芬太尼透皮贴剂等产品注入中国市场。俞观文认为:“在麻醉药品年销售额达6亿元人民币的情况下,仅各厂所产芬太尼这一单一产品的年销就已经达到了1亿元之多。放开已经成为市场、医疗和监管的共同需要。”

  据报载,根据国内麻醉药品分销制度改革方案,三家代理商将依据地域划分业务范围,其中上药将成为华东和华南地区的一级代理商。上药特殊药品经营部负责华东地区的医院直销,华南地区则计划采取批发的方式,由广州医药在医院销售。据悉,华东地区在国内医药市场占据40%的市场份额,再加上富庶的华南地区,两地占国内市场份额估计应在50%左右。而另一方面,重药由于天然的地理环境等特殊原因,在这一市场具备先天的垄断优势——若照此看来,上药和重药进入这一市场确实“来势汹汹”。

  王贤成的踌躇满志当然还有上药物流的支撑:“公司在医药物流、储运仓库等方面已经做了调整,新建成的医药物流中心已经投入运营。”他告诉记者,上药定位于第三方物流的物流中心是目前国内最大且与国际接轨的药品配送中心及信息中心,原有的14个药品仓储中心已经陆续并入新的物流中心,每年可处理药品100亿元~150亿元。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纯销企业,以分销为核心业务,上药可以将麻精药品从一级经销直接做到终端医院,从而获得更为丰厚的回报。据了解,从一级经销商到终端医院之间大约存在35%的差价,扣除中间配送等成本,麻醉药品在流通领域的毛利率约为28%左右。上药通过加强对终端的控制能力,能够使麻醉药品的毛利率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这将成为上药未来重要的利润增长点。此外,上药还将增加高毛利的进口麻精药品的销售比例。

  但分析人士同时指出,麻醉药品经销不同于普通药品,保存和运送条件要求更高,上药初步介入麻醉药品代理,还需要时间来积累经验和建立营销网络,因此在短期内恐怕还难以预测该项业务对其业绩产生的实际影响。

  而对处于“守势”的国药来说,由于一直以来,经销麻精药品的利润相对丰厚——按照政府相关规定,一级批发商可以加价17%,二级批发商在原来价格的基础上可以再顺加18%。国药原来销售麻精药品的毛利率在13%左右,远高于销售其他药品的毛利率。由于在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的总经销方面具有很强的垄断性,加之通过收购青海制药等公司逐步实现了对麻醉药上游原料的控制,国药在此领域享有相当稳定的利润来源。

  国药麻药部、特药部经理李军对于新进入的竞争者似乎并不担心:“我担心的不是市场‘蛋糕’的切分,而是竞争手段的问题。”李军解释说,以前麻精药品领域没有让利等竞争手法,但是现在有新进入企业,相互之间难免会出现压价等现象,“麻精药品的销售额本身就不大,如果做成像普药那样的竞相比价,将会严重损害整体市场”。

  ■国家布点

  我国新修订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实施一周年后,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流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麻精药品的生产、流通秩序进一步规范,患者的合理用药需求得到基本保障,初步实现了“管得住,用得上”的监管目的—-这是SFDA对于一年来的市场情况做出的总结。

  SFDA组织对原有麻精药品经营企业进行清理和核查情况显示,截至目前,在新修订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实施一周年后,我国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区域性批发企业485家,数量与一年前基本持平;第二类精神药品批发企业则从近4000家下降到2305家,第二类精神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从近12000家下降到643家。

  事实上,早在2005年11月1日《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实施后,在综合考虑麻醉药品、精神药品需求总量以及人口、经济发展等因素,本着“保证供应,强化安全管理,引入竞争机制,确保供应体制转换期间平稳过渡”的原则,SFDA就进行了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定点批发企业布局。

  而上药和重药的获准进入,正是SFDA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特别之举——在华东地区和西南地区分别增设一家全国性批发企业,打破原有一家垄断经营的模式。在3家全国性批发商之外,按照“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年销售额连续三年在500万元”(指销售给医疗机构含税价,以下同)以上行政区域内设立区域性批发企业不超过3家,500万元以下的不超过2家,100万元以下的可设立1家的区域性批发企业的标准区域布点。SFDA特别强调:“鉴于重庆市地域和交通状况的特殊性以及现有麻醉药品供应状况,重庆市设立区域性批发企业应不超过18家,其中市区不超过2家。”

  SFDA新闻发言人张冀湘表示,政府希望通过流通体制改革,缩短麻精药品的流通链条,并在流通各环节引入竞争,促进药品经营企业提高服务水平,改善供药环境,为降低药品流通成本提供空间,初步形成严格管理、有序流通、供应快捷、适度竞争的麻精药品流通新格局。

  根据国药麻药部的统计,近几年麻药市场销售呈现三大特点:全国销售普遍增长;部分地区和品种稳定增长;用药结构向好的方向发展,如吗啡使用量增加,而杜冷丁销量下降——杜冷丁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去甲杜冷丁具有中枢神经毒性作用,且半衰期较长,连续使用易在体内蓄积引起中毒。

  与此同时,有资料显示,我国是世界上麻醉药品生产的主要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医疗消耗麻醉药品品种较多的国家之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人均消耗量甚至仅为其1/100,与其他国家的麻醉药品用药水平差距悬殊,这也是造成其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

  ■两“级”之争

  “现在还没有听说加价的事情有什么最新的进展,我们还在等待中国麻醉药品协会的消息。”杜兴敏所说的“加价”源于10月末中国麻醉药品协会主办的“中国麻醉药品协会第一届四次理事会议”,该次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就是讨论开展麻精药品流通环节实行统一加价,以确保全国各地能实行统一零售价的调研活动。

  当时,作为安徽省国泰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身份出席会议的杜兴敏在加价问题上投了赞成票。

  “因为之前国家没有对麻精药品的价格实行全国统一管理,所以各地的药价差距很大。”杜兴敏告诉记者,“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上海、广东等地,卖到医院终端的加价率大概在31%~35%之间;而在边远地区如西藏和新疆等地,由于配送成本较高,加价率至少在100%以上,西藏甚至达到200%。但总的看来,二级批发商的利润偏低,一些地区很难维持供应。”

  “但毋庸置疑的一点是,由于两级流通环节存在不同的加价率,很容易引起麻精药品价格体系混乱,这也是建议实行统一加价的初衷。”中国麻醉药品协会秘书长刘蕙兰指出。

  因此,在此次会议上,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在流通环节上,实行一级批发商从供应商处进货之后,可以顺势加价17%,区域性批发商即二级批发商在从一级批发商处进货之后,在原来价格的基础上再顺加18%。全国的三家一级批发商和各地的二级批发商都按照这个标准执行,以此保证终端价格全国统一。同时,考虑到一些边远地区配送成本确实比较高的实际情况,国家有关部门建议,在这些地区,一级批发商可以适当让利3~4个点给当地的二级批发商,从一定程度上照顾这些二级批发商。

  在加价问题尚无定论之时,上药和重药获得一级全国经销身份或将再次引发两级关系的调整——原有国药一家指定的二级经销企业不再固定,重药和上药的二级客户也将因此获得新的商机。

  “我们现在就是按照中国麻醉药品协会提供的二级经销企业名录进行拜访,出于安全性因素,可能将更多地考虑以往合作过的老客户。”王贤成告诉记者。

  而对于一些二级企业担心的上药越过二级批发直接配送医院的问题,王贤成明确表示,“上药不会直接进医院——对偏远地区来说,我们的运输、人员各方面都存在问题,不如和当地的二级商联系,让他们进行更有效和低成本的分销。”

  而俞观文则提醒说,尽管市场有所放开,但因为麻精药品属于国家管制的特药行业,二级批发的准入恐怕还需要国家主管部门“最终裁决”。

在这一点上,杜兴敏没有太多同行们的担心。作为安徽省大型医药民营企业之一,从事麻精药品二级经销的安徽国泰与上药此前就存在着业务往来。杜兴敏认为两家全国定点批发企业的加入至少在短期内很难看到对市场产生的影响——“各自有自己营销网络优势覆盖区域,产品种类也很多,想要完全垄断也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
文字:[    ]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