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2006中国汽车保险大盘点
2007-01-29 来源:中国汽车界 Candy 文字:[    ]
随着我国私家车保有量的增长,汽车保险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作为社会稳定器的作用越来越突出。1988年我国汽车保险的保费收入超过20亿元,占财产保险份额的37.6%,首次超过了企业财产险,成为财产保险的第一大险种。此后,汽车保险一直保持高增长率,2005年我国车险保费收入达855亿元,2006年1〜7月车险保费收入613亿元。不久前,麦肯锡公司的一项关于中国汽车保险市场的最新调查显示,预计2010年中国汽车保险费用将增长到2400亿元。

  确实,中国个人汽车保有量的增长,“交强险”推出后保险渗透率的提高,“交强险”所保责任范围扩大、车辆维修和医疗费用提高以及新险种的推出,这些都将导致车均保费的提高。于是,各家保险公司的车险险种越来越多,条款越来越细,费率越来越变化多端,对于一头雾水的车主来说就要擦亮眼睛了。

  2007年新年钟声临近,回想2006这一年,交强险的实施、商业车险条款费率趋于一致、以及车险费率优惠的“限折令”⋯⋯各大保险公司过得也并不轻松,来自内部的和外来的竞争压力使其丝毫不敢懈怠,各种各样的促销高招频频出新,但偿付能力不足的警钟不时在耳边响起。2006年,中国的车险消费者也比以往更加理性与成熟,但还是有人被营销员的花言巧语所迷惑。总之,浮躁的车险市场还需要降温,不理性的车主还需要成长。

  1.首个驾驶员责任险登场

  今年3月,强制第三者责任险尚未出台之时,永安保险公司推出了国内首款“驾驶员驾车致人重大伤害责任险”,可以暂时填补强制三者险的部分空白,消除了司机无过错也要承担10%〜20%赔偿责任的顾虑。

  据介绍,该险种对投保人的驾龄、性别、职业等无任何限制,凡持有中国驾照者均可投保,每份保险卡保额为10万元,保费为350元,每人投保总额累计不超过50万元。保险卡随人不随车,投保人驾驶他人车辆出险也可获赔。

  有关人士特别强调,该车险仅是对强制三责险的补充,而不是代替,一旦出险,还是要由强制三责险先行赔付,超额部分及强制三责险不予赔偿的司机无过错责任部分才由该险种另行赔偿。

  2.保监会限令车险最多打七折

  今年3月,保监会下发了一份名为《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动车辆保险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今年6月1日起,各公司通过无赔款优待、随人因素、随车因素等方式给予投保人的所有优惠总和不得超过车险产品基准费率的30%。此前某些保险公司销售的五折车险被叫停。

  车主买车险多数还是最关心价格,于是保险公司为了能拥有更多的客户不遗余力地打起了价格战,有的公司推出了各种优惠政策,有的公司则是给客户暗扣。据业内人士介绍,这些暗扣中隐藏着大量风险,比如许多代理商利用消费者不熟悉车险市场行情的弱点,误导消费者。这场不见硝烟的价格战严重地影响了车险市场的元气。截止到2005年,车险市场已经连续3年处于亏损。

  对于保监会的这个新规定,各保险公司都开始着手上调折扣,不过多数消费者对此并不买帐。

  3.人保推出500元快速理赔

  4月12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对外宣布,正式推出车险500元零手续快速理赔服务。具体而言,500元零手续快速理赔即是客户直接将车开至人保定损中心或派驻定损员的推荐维修企业,定损后,即可当场办理送修手续,车修好后,直接取车。客户无须办理事故证明等各项手续,由人保财险理赔人员办理相关各项事宜。只要是在2004年10月31日(含)以前投保人保家庭自用汽车损失保险和在2004年11月1日以后投保家庭自用汽车损失保险并附加不计免赔额特约条款的客户,均可享受此服务。据人保公司统计,北京地区低于500元的事故约占全部事故的53%。

  自在保险市场中引起轩然大波的“500元不赔”风波后,500元赔与不赔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人保北分相关负责人表示,赔与不赔,车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

  4.首单新车贷险深圳卖出

  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履约保证保险(简称车贷险),一年前被中国保监会在全国范围内叫停后,今年5月在深圳重新启动,由太平洋产险深圳分公司卖出了全国首单新车贷险。

  据介绍,新车贷险打破原来的统一费率模式,注重个人资信,根据客户资信程度及评分结果决定费率档次。保险公司将根据投保人是否有固定住所、负债比例、收入情况、配偶收入情况、个人历史信用等情况给其打分。年费率分为0.8%、1%、1.2%、1.5%和2%等5个级别,费率最大差距可达1.2倍。据太平洋产险深圳分公司有关人士介绍,向该公司投保的市民必须在深圳有固定住所,且要求贷款期不超过3年,首付不少于3成。另外,投保人必须将汽车机动车产权登记证在车管所办理抵押登记,还完贷款前,车辆不能过户。尽管手续有些繁琐,不过有了车贷险,车主可在银行、保险公司和车行的帮助下圆了购车梦。

  5.“交强险”正式强制实施

  经过两年多的等待后,交强险终于在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3月28日,《机动车交通事故强制保险条例》正式出台,条例从投保、赔偿、处罚三方面确保强制三者险的实施。6月20日,保监会再度就交强险的实施细节推出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基础费率表》。

  据解释,交强险是指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

  根据机动车种类的不同,交强险的基础费率共有42种,但对同一车型,全国执行统一价格,如每年家用轿车的车主必须缴纳1050元的交强险保费。

  7月1日起,凡未按规定投保交强险并张贴或携带交强险标志的机动车将不得上路,凡投保交强险的机动车车主需将交强险标志贴在规定位置,而保单已于7月1日前生效的商业三者险车主在开车上路时要随车携带保单,以便接受检查。

  以往,在处理交通事故时,往往责权利扯不清,主观裁量性较大,有失公平、公正,为制止交通事故责任“扯皮”以及裁量失准的现象,我国出台了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自从2004年5月份就已经开始筹划的交强险两年来一直备受关注,如今终于正式上岗。

  6.新商业车险首赔精神损失

  过去,出了交通事故,要想获得精神损失方面的赔偿,基本没有这样的概念,但是现在这一切将有可能改变。今年8月保监会公布的新商业车险费率中,多家保险公司首次推出了精神损害赔偿附加险,对在交通事故中发生伤残、死亡、流产等引起的精神损害进行赔偿。

  据悉,新商业车险中的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主要针对交通致使第三者或本车上人员的伤残、死亡或怀孕妇女意外流产,受害方据此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如果驾驶人在交通事故中无过错责任;保险车辆未发生碰撞事故,仅由惊恐引起,造成第三者或车上人员的行为不当所引起的伤残、死亡或怀孕妇女意外流产等情况,保险公司则不负责。各公司新车险的精神损害附加险在事故赔偿限额和绝对免赔率的设定也不相同,比如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将每次事故的赔偿限额分为2万元和5万元两个档次。

  众所周知,此前精神损失作为间接损失,并不列入车险责任的范围内。精神损害抚慰金,是指除死亡补偿费和伤残赔偿金以外的,经人民法院判决的精神损害赔偿费用。对于增设精神损害赔偿,有关专家表示,精神损害标准和赔偿额度很难确定,对保险公司的核赔是个很大的考验,只能视将来实际执行的情况而定。

  7.汽车厂家涉足汽车保险

  自打销售利润越来越薄,后市场成了汽车厂商的必争之地,而保险无疑是其中投入最少,却回报可观的“摇钱树”。鉴于此,汽车厂商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便应运而生。今年9月,东风日产推出了“保险管家”服务,与人保、平安两家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由保险公司向当地专营店授予出单和理赔权限。按照厂家的说法,从明年开始,东风日产的车主们,只要通过专营店买保险,即便在外地出险,也不用自己垫钱修车了,前提是当地有一家该品牌的服务店。

  厂家与保险公司合作,看似是多赢,在一汽丰田与太平洋保险、东风本田与天安保险的合作尝试无疾而终后,东风日产的此番涉足,专家表示要想实现,还需迈过两道坎。

  如何说服经销商是最大的瓶颈。保险公司的选择一直是经销商的“自留地”,现在种什么庄稼却要由厂家说了算,“收成”能否保持原有的佣金水平也是个未知数。若有所下降,必然会招致经销商的抵制。另外,与此前保持合作关系的保险公司一旦中断业务,理赔能否顺利过渡也存在问题。即便在合同期满后结束合作,保险公司必然马上收回定损权,而相当数量的保单仍未到期,经销商势必无法履行对客户的理赔承诺。

  8.首届中国汽车保险产业链发展论坛召开

  随着中国步入汽车社会,汽车保险的社会稳定器作用日益突出。9月17日,由中国保监会政策研究室、财产保险监管部、保险中介监管部和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主办、天平汽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以“发展汽车保险,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汽车保险产业链发展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这是首次以保险行业为核心举办的产业链论坛。

  中国保监会周延礼副主席在论坛上指出要构建汽车保险产业链,不仅需要保险公司的努力,更需要保险中介、汽车服务行业、法律服务等相关行业的大力支持。只有保险的上下游产业密切合作,协调发展,才能使汽车保险产业链产生系统整合效应。

  此次论坛上第一次系统阐述和解释了汽车保险产业链的概念和形态,并就构建产业链上的信息沟通和对话机制作出了初次尝试。它必将为我国汽车保险产业链的系统整合,解决产业链上存在的内外部问题,实现产业链内部经济性和外部经济性的统一,为消费者提供安心、舒心的购车、用车环境产生重大的推动意义。本次论坛将成为我国汽车保险产业链发展的里程碑,标志着一个和谐、生态的汽车保险产业链开始形成并发展起来。

  9.七大保险公司联手抓骗子

  11月22日,为了遏制越来越频繁的车险骗保,占北京90%市场份额的中国人保财险、太平洋财险、平安财险、中华联合财险、大地财险、华泰财险、永安财险等7家公司联合开出了一剂药方——集中各家保险公司的车险理赔信息,与网络技术公司合作,共建反骗保网络服务平台,一起“抓骗子”。

  据悉,从2003年至2006年,短短4年时间,仅因为骗保,保险业的损失就达到了28亿元。尽管保险公司对骗保深恶痛绝,但由于很难通过法律进行认定和制裁,骗保行为十分猖獗。典型的骗保手段主要有一次出险多家索赔、假报车辆被盗抢、酒后出险找人代驾和碰瓷四种。另外,汽车维修厂故意欺瞒车主,利用客户委托其索赔的机会,在修理过程中“偷梁换柱”向保险公司索要高额保险赔偿金,赚取差价的行为尤为严重。

  七大公司此番联手抓骗子势必会遏制一些黑心修理厂和不法车主的骗保行为,对于车险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10.首款白话车险保单亮相

  很多车险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过程中都有过这样的感觉:条款表述缺乏亲切感,“干巴”、“生硬”让人很难读下去;专业化程度高,很难读懂;条款大段表述,往往要读上几遍才能领会其中含义。有调查显示,21.28%的北京消费者认为车险产品不满意的首要问题是条款复杂、看不懂。

  12月11日,《中国银行长城卡持卡人家庭自用汽车盗抢保险》上市,该保单条款尽量采取通俗化的文字,比如以前在车险保单中普遍使用的例如“投保人”等专业保险术语都变成了“您”等口语化的语言。这是国内的首款白话车险保单,多数消费者对此表示欢迎,纷纷表示能看懂条款消费者的权利更能得到维护。

  不过业内人士却有不同的看法,有专家表示:投保人看不看保单并不在于保单是否通俗,关键在于投保人愿不愿意看。通俗化的合同把握不好很容易引发纠纷,而且目前行业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究竟到什么样的程度,公司也很难把握。因此出台行业标准很关键。
文字:[    ]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