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制药企业获美国政府流感疫苗研究合约
2007-02-12 来源:医药经济报 文字:[
大 中 小 ]
中国的中药产品走出国门,目前遇到的一大难题是临床研究缺乏经费。新年伊始,浦东科技发展基金助力现代中药走向国际,出资100万元用于张江药谷企业中药产品在美临床研究,目前资金已全部到位。
企业不再单打独斗
通过科技发展基金,实现由政府“埋单”来推动现代中药国际化进程,使得企业不再单打独斗。中国的中药产品若能通过美国FDA的上市批准,这就意味着拿到了进入国际主要医药市场的准入证,这当中最关键环节是要启动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临床研究,巨额的临床研究经费是个大问题。
美国卫生部1月17日宣布,将向两家欧洲医药企业和1家美国生物技术企业投资,用于研制H5N1型流感疫苗,以应对禽流感导致人类流感大爆发的情况。
其中,诺华公司获得了5500万美元投资,葛兰素史克公司获得6500万美元投资。美国IOMAI公司获得1440美元用于对其产品进行第I期临床试验,如果第I期试验成功,IOMAI公司将从美国卫生部获得1.41亿美元的投资。
这3项研究的重点都是使用称为“佐剂”的辅助物质增强人体对疫苗的免疫响应,降低人体所需的疫苗剂量。疫苗供应是否充足,是决定流感疫情能否得到控制的关键因素之一。
3家公司将利用该投资进行新疫苗研制(包括完成最终的第Ⅲ期临床试验),并在获得美国生产许可后在美国建设生产设施。合约完成后,每家公司都必须有能力在流感爆发后6个月内生产出1.5亿剂流感疫苗,或足够1.5亿剂疫苗所使用的佐剂。
目前,全球疫苗的市场规模约在70亿美元左右,目前为葛兰素史克、诺华等大公司控制。不过,一些规模较小的新兴企业也正在进入这一市场。这些企业除了获得政府资助以及积累自有资金进行研发和市场化运作外,也开始逐渐获得风险资本的青睐。
文字:[
大 中 小 ] [
打印本页]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