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电视机外观结构件行业的产生和发展与电视机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自20 世纪80 年代我国引进的第一条彩电生产线竣工投产后,我国电视机行业开始形成规模,并涌现一大批国产品牌以及众多中小规模的电视机整机厂,到1987年,我国电视机产量达到1,934 万台,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到上世纪90 年代中期,国产品牌电视机年产量高达3,500 万台,稳居世界首位并保持至今。2007 年,国内电视机产量达8,807 万台1。2008 年国内电视机产量为9,024 万台。(根据新华社报道,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08 年我国彩电总产量为8,932 万台;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2008 年我国彩电总产量为9,033.1 万台。)
随着国内电视机整机厂竞争的不断加剧,电视机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消费者对电视机外型的时尚化、个性化的需求日趋强烈,在外型上能领先市场的产品,一般能以高出市场平均价格进行销售。在此背景下,一批能够承担高昂的电视机模具风险、具备一定的工业设计能力的电视机外观结构件供应商应运而生。目前,电视机外观结构件供应商在工业设计、模具开发、制造能力等方面优势的不断凸显,越来越多的整机厂选择通过向电视机外观结构件供应商直接采购成套的外观结构件,进行成品的组装、测试和销售。这些整机厂通过与外观结构件供应商的合作,降低了高额模具投资风险,提升了产品上市速度,产品外观从数量到质量均得到提升,也使得整机产品获得了更好的市场表现。随着电视机外观结构件供应商数量的不断增多,竞争将日趋激烈,在外型设计、生产工艺、成本、产能、材质的处理与应用等方面具备竞争优势的电视机外观结构件供应商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