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
2013-09-16 来源:北京万基国际咨询(WOKI) 文字:[    ]

1、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

当前机器人发展三大重点方向:(1)工业制造---焊接、装配、搬运等;(2)特种环境---国家安全、医疗外科与康复、危险环境作业等;(3)老年人服务、家政服务、教育娱乐等。

重点关注的前沿关键技术:仿生材料与复杂构件一体化设计制造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视觉、触觉、听觉等);智能感知及生机电信息识别与交互技术;不确定服役环境下的动力学建模与控制;多机器人协同作业、智能空间定位技术等。

重点关注的产业关键技术:应用工艺,应用质量与成本效率,机器人与环境布局,优化流程仿真,相关后边设备集成;创新设计,外观与工业设计,功能设计,环境设计,配套使用设计等;模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材料选择技术,模块化、标准化互换性与重用性的接口技术,基于成本设计制造技术;智能控制技术,视觉、听觉与触觉等感知技术,信息识别与人机交互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应用环境使用设计技术,功能检测技术,产品可靠性认证技术;安全性技术,移动操作安全技术,交互安全技术,电源安全技术等。

图表 6 机器人各部分技术发展方向

部位

技术发展方向

本体

轻量化、柔性化;模块化、对称设计

电气

驱控一体化(比实时网络更快);冗余设计,更安全、可靠

集成

软件模块化、专业化;虚拟仿真功能更强

传感器

小型化、精度更高、采样速率更快;自带数据处理,更可靠

2、外资品牌最新研究进展

(1)库卡(德国->上海):

全球机器人制造技术最高,最大负载3KG~1000KG(6 轴),围转半径635-3900 毫米。目前年产量超1 万台,全球累计销量15 万台(自重负载比越小越好,分界线1/3)。2013 年推出7 手力矩控制柔性轻便机器人。材质的重量和负载的重量最好是越低越好,要达到1/3,很轻柔。讲究小工作间协同工作,在汽车生产线上机器人都是密集在一起的,要协同工作,这也是很难的一个技术。

针对科研和教育的移动机器人平台:全向移动平台;5 轴机器人;实时以太网通讯;开放式接口;手臂及平台可以单独使用。可实现后退、原地旋转、前进、平移功能,四个轮子分别可以控制前后旋转。

(2)史陶比尔(瑞士->杭州):

响应速度最快,控制器、驱动器都是自己生产。每分钟200 次(提高速度等级必须解决的问题:轻量化、定位、图像采集、识别、抗震动能力,很多综合技术才能达到每分钟200 次。每次停顿基本是有摇摆,很顺畅。)

(3)柯马(意大利->上海):

第三代“中空腕”机器人系列:对称机器人,焊接生产线两侧的对称布局;可不停顿持续工作8 年;最多比同类机器人节约25%以上能源。

(4)尤傲(丹麦):

最大的两个特点,一个是关节机器人,每一关节就是一个小机器人,包括驱动部分都在里面,所有通讯都会通过网络通讯,所有数据信号通过电源线再拨上去,所以电缆非常非常少,另外一个是非常安全,有自我保护功能。

(5)那智不二越(日本->上海):

机器人高端品牌,超高速。自重负载比非常优秀,高端日本品牌、比日企同行产品贵40%左右。那智机器人最大特点是动态响应快,负载能力最大。这一点非常难做到,控制算法和别的品牌也有所不同。一般售价比同类贵40%左右。

(6)发那科(日本->上海):

驱动带自学习自检测功能,这一点其他品牌没有。通过控制器网络把所有驱动器参数送下去,还有自检测功能。

(7)韩国服务机器人:

国际上是做得最好,应用、研究也特别多。特点是有一个核心技术叫表情识别功能。

文字:[    ]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