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最大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新品服饰品牌广告:贴近“文化” 赢得市场
2007-07-20 来源:服装界 文字:[    ]

  都知道广告要贴近“文化”,可问题是:贴近什么文化?

  “2007年新品的设计,是进一步丰富‘狼文化’,从比较刚强、沧桑的‘狼’形象,到更加懂得生活的形象,渲染男人要了解生活的各种面相、各种形态,通过各种生活的色彩,尝试各种生活体验。我们所要展现的,将是一个工作上奋斗上进,生活上品味、享受、爱妻儿、爱家庭的‘铁骨柔情’的男性形象。”

  这是在2007春夏新品发布会上,七匹狼总经理周少雄对公司经过丰富后的品牌文化的阐释。随后,在央视二套《第一时间》等栏目中,都播放了公司的新版广告——“男人,不只有一面”。

  在这个广告中,七匹狼多年以来一直坚持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相信自己,相信伙伴”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男人在社会生活中不同身份所表现出的不同面貌,有呵护儿童的慈父面,有义务献血的慷慨面,有体贴爱侣的温柔面,有见义勇为的英雄面,也有独自加班的独孤面,等等。 

  “七匹狼的这则广告,就是将它的品牌定位和品牌价值,更准确地传递到消费者当中。”泉州白金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坚认为,企业打广告,刚开始就是为了知名度和招商,等到品牌初步形成之后,就面临着如何提升的问题,“到了一定阶段,就得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如何让他们产生共鸣。”

  在他看来,七匹狼新版广告所传递的“男人多面性”,即男人对事业的追求进取,对家人的关爱等不同角色间的切换,就是很多成功人士的写照,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

  不过,也有一些业内人士表示,“男人多面性”会使大众重新审视身边的男性,发现他们身上以前不被人注意的人性光辉,短期内可能会非常有效。但相比之下,以前的公司所打造的“相信自己,相信伙伴”的团队形象,或许才更有生命力,也更吻合七匹狼的品牌形象和企业文化。

  其实对于广告如何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企业文化,中国服装企业从很早以前就进行过各种各样的尝试和努力。

  比如浙江品牌太子龙,为了给消费者提供具有影响力的符合国际潮流的文化形象,无论是电视还是平面广告,一直聘请影星姜文出任代言。身为中国影帝的姜文的成熟内敛,恰好符合太子龙“展男人风采与博的精神”的内涵。从几年的市场反映来看,这样的定位是成功的。而太子龙商务休闲装的新版广告“我定规则我就赢”,姜文用打台球的姿势赢得高尔夫球比赛,又展现了成功男士庄重优雅之余洒脱、诙谐的一面。

  另一个国内著名休闲装品牌美特斯•邦威通过其广告“不走寻常路”,也进一步树立了自己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的品牌形象。

  不过也出现了问题。

  即使企业绞尽脑汁推陈出新,用以表现自己品牌文化的广告还是不能得到全部消费者的认同。也许“众口难调”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但在目前国内服饰广告已经超越介绍功能效用的阶段,企业过度强调了品牌的社会身份认同和情感享受,而对受众的心灵感召却有所忽视。

  在心灵上的无法沟通,导致一些品牌苦心设计的用以强化品牌形象的广告,根本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其产生某些效果反而让品牌哭笑不得。

  比如上面提到的太子龙广告,就有网友将其评价为“最恶俗的广告”之一,原因是“我定规则我就赢”听起来“太赖皮了”——似乎也不是全无道理;而美特斯•邦威的“不走寻常路”更被网友恶搞成各种版本:有工作版的“不加寻常班”,学习版的“不考寻常试”、“不挂寻常科”,以及应该是时下比较流行的“不跌寻常股”等等。

  毋庸置疑,太子龙和美特斯•邦威都是我国非常优秀的品牌,其广告的创意、表现手法和对品牌文化的阐释,也非常到位,但这些广告居然沦为娱乐大众的工具,被网友无情的恶搞。其实这种现象也并非只发生在少数几个品牌身上,有业内人士表示,不能把大众从内心打动,靠一时的噱头或一句煽情的广告语,来制造或强化一个品牌理念的服饰广告,不能成为经典,更没有生命力,而在这种广告下为消费者传递的品牌信息,也很可能会随着下一个更煽情的广告语的出现而被更迭,而这对于任何服饰品牌的发展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

  其实我国服饰广告中也出现过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告,比如红豆。

  无论从当初的男装,还是2005年推出的“Hodo”女装,红豆都坚持给消费者传递一种浪漫、亲切,带有古典美感的精神。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钟情和追求,也使红豆把品牌竞争的层面提高到精神和文化上,用符合中国人审美情趣的文化构筑品牌的价值内核。“红豆致力于品牌文化的传播,这种文化是一种情感的传承。”红豆总裁周海江说。  

  而雅戈尔则用美籍歌手费翔拍摄广告形象,其身居美国却情系中华的“根”情结,也非常符合中国人的道德观念。

  虽然从整体看来,这些广告还需要打磨得更加精致,但它们都没有过份强调某一个“概念”,而是很好地把握住了国人的情感、思维逻辑和道德标准,这就首先为其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被认同,扫清了障碍。

  都知道广告要贴近“文化”,问题是贴近什么文化,才能使一个品牌在大众的心目中牢牢扎住根?

文字:[    ]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