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简介
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现代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已具雏形,并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在我国,促使生物医用材料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四个,即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体组织和器官寿命有限,将导致对生物医用材料的需求增加;交通和体育等事业发展导致的中、青年创伤的增加;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健康意识逐渐增强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特别是医改政策的实施;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层次的提升,促进产业向价值链上游转移。
据统计,2010年我国生物医用材料市场销售额已近10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30%。保守估计2020年年销售额将达到1355亿美元,10年内将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生物医用材料市场。在2015年,我国工信部发布的《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就明确提出,预计2015年全国需要人工关节50万套/年、血管支架120万个/年,眼内人工晶体100万个/年,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陶瓷和医用金属等材料的需求将大幅增加。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不管是从国务院发布的《生物产业发展规划》还是到今年发布的,“十三五”发展规划,都明确指出要大力推动医用新材料产业。
但是,我国是人口大国,每年临床所需的医用植入体依然大都来自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从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与药品市场规模的对比来看,2012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大致为全球药品市场规模的47%,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14%。我国出口产品主要以医用耗材、按摩器具、常规设备等中小型、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为主。

纵观中国的人口基数和国情现状,到2025年和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比例将分别达到12%和25%。因此大力发展医用新材料和医用植入器械产业,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目前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存在的问题比较多。首先是产业规模较小,技术装备落后、规模化生产企业尚未形成、缺乏市场竞争力。2010年我国从事生物医用材料生产的企业约2400家,年平均销售额约为120万美元/家,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非常少,上亿元的企业仅30家左右,销售额排名前5位企业销售额总和占国内生物医用材料总销售额仅10.2%。除此之外,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比较低,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技术结构落后,技术高端产品70%以上靠进口。我国生物医用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成果工程化、产业化水平 低,80%-90%的成果仍待在实验室;企业规模小、研发经费缺乏,2010年本土企业研发经费平均仅占企业销售收入的1.77%。在医用材料产业链管理方面,完整的产业链尚未形成。我国已向全球提供60%-70%的低值医用耗材,却无医用级金属、高分子及其他高分子等专门供应商,也无通用基础原材料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同时,缺乏产业化接轨机制,风险投资出口狭窄,融资渠道不通畅,缺乏成果产业化及企业技术改造资金。相应的管理部门缺乏协调机制,未能形成统一的全面规划和管理机制,重复立顶,多头管理常见;政策法规不健全,产品注册时间过长,处理效率低,一些政策规定和灰色的行规不利于中资企业的发展。
在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的发展初期,涌现了不少以生产低值耗材为代表,采用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驱动型发展模式的企业。随着互联网技术、3D打印技术、基因测试技术等新型技术的问世,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拓展到可穿戴设备、个性化植入物、精准医疗等新领域,并购、IPO上市、新三板挂牌和成立投资基金等各种形式的资本运作也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风起云雨。资源消耗和廉价劳动力等物质要素驱动型的产业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必须向技术创新和资本驱动型发展模式转变。在产业结构方面,我国应当结合目前的基本情况,通过专业孵化器、税收优惠等手段促进中小企业向专业化、精细化,特殊化和创新性方向发展,使之与大型企业形成良性互补和竞争关系,从而优化产业结构。目前,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链领域比较领先的企业有乐普(北京)医疗、江苏鱼跃医疗、广东冠昊生物、山东威高、上海微创、创生医疗和康辉医疗等企业。生物医用材料行业专利申请居前十的申请人申请总量在2014年共计392件,其中大学和研究机构是主要的申请人,申请数量较多的无锡中科光远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在2014年申请专利69件,占比17.60%,其次是西安中邦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2014年的申请量为57件,占比15.56%,其中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以及清华大学均进入专利申请前十。
通过对我国生物医用材料市场的整体分析可知,当前医用材料制品正向规模化、精准化、个性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技术创新化、产品高端化、产业融合化、区域集群化和布局国际化是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的发展大趋势。在全球的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传统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结构急需优化,产业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令人欣慰的是,我国几家优秀的企业(如乐普医疗、泰格医药等)实现了不同细分领域之间的跨界融合,并衍生出新的产业形态,实现了自身跨越式发展,推动了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发展模式从资源消耗和廉价劳动力等低级要素驱动向技术创新和资本等高级要素驱动的转化,并向生态模式发展,有效推动了整个生物医用材料行业的健康发展。此外,传统生物医学材料生物学性能的改进和提高,亦是当代生物医用材料发展的另一个重点。生物医用材料植入体内与机体的反应首先发生于植入材料的表面/界面,即材料表面/界面对体内蛋白/细胞的吸附/黏附。传统材料的主要问题是对蛋白/细胞的随机吸附/黏附,包括蜕变蛋白的吸附,从而导致炎症、异体反应、植入失效。控制材料表面/界面对蛋白的吸附、进而细胞行为,是控制和引导其生物学反应、避免异体反应的关键。因此,深入研究生物材料的表面/界面,发展表面改性技术及表面改性植入器械,是现阶段改进和提高传统材料的主要途径,也是发展新一代生物医用材料的基础。
可以预料,在未来20~30年内,生物医用材料和植入器械科学和产业将发生革命性变化:一个为再生医学提供可诱导组织或器官再生或重建的生物医用材料和植入器械新产业将成为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的主体;表面改性的常规材料和植入器械作为其重要的补充。保守估计,2030年左右两者可能导致世界高技术生物材料市场增长至≈US.5万余亿元,与此相应,带动相关产业新增间接经济效益可达US.5万余亿元。
报告目录
2019-2025年中国生物医学材料行业全景调研及产业竞争格局预测报告
第.一章 中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发展概述
1.1 生物医用材料的概念界定
1.1.1 生物医用材料基本定义
1.1.2 生物医用材料发展历程
1.1.3 生物医用材料性能特点
1.1.4 生物医用材料发展动力
1.2 生物医用材料的分类情况
1.2.1 按物质属性分类
1.2.2 按材料属性分类
1.2.3 按材料用途分类
第二章 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市场特点概述
2.1 行业市场概况
2.1.1 行业市场化程度
2.1.2 行业利润水平
2.1.3 行业产品价格变动趋势
2.2 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2.2.1 资金准入障碍
2.2.2 市场准入障碍
2.2.3 技术与人才障碍
2.2.4 其他障碍
2.3 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
2.3.1 行业周期分析
2.3.2 行业的区域性
第三章 2016-2018年中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3.1 生物医用材料行业政治法律环境
3.1.1 行业监管体制分析
3.1.2 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3.1.3 相关产业政策分析
3.2 生物医用材料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3.2.1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1、中国GDP增长情况分析
2、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3、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4、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分析
6、居民消费价格变化分析
3.2.2 宏观经济环境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3.3 生物医用材料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3.3.1 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社会环境
1、人口环境分析
2、教育环境分析
3、文化环境分析
4、中国城镇化率
3.3.2 社会环境对行业的影响
第四章 2016-2018年全球生物医用材料发展概述
4.1 2016-2018年全球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发展情况概述
4.1.1 全球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发展现状
4.1.2 全球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发展特征
4.2 2016-2018年全球主要地区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发展状况
4.2.1 欧洲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发展情况概述
4.2.2 美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发展情况概述
4.2.3 日韩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发展情况概述
4.3 2019-2025年全球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4.3.1 全球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4.3.2 全球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4.3.3 全球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五章 2016-2018中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发展概述
5.1 中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5.1.1 中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发展阶段
5.1.2 中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发展总体概况
5.1.3 中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5.2 2016-2018年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发展现状
5.2.1 2016-2018年中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市场规模
5.2.2 2016-2018年中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发展分析
5.2.3 2016-2018年中国生物医用材料企业发展分析
5.3 2019-2025年中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5.3.1 中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5.3.2 中国生物医用材料企业发展困境及策略分析
第六章 2016-2018中国生物医用材料所属行业市场运行分析
6.1 2016-2018年中国生物医用材料所属行业总体规模分析
6.1.1 企业数量结构分析
6.1.2 人员规模状况分析
6.1.3 行业资产规模分析
6.1.4 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6.2 2016-2018年中国生物医用材料所属行业产销情况分析
6.2.1 中国生物医用材料所属行业总产值
6.2.2 中国生物医用材料所属行业销售产值
6.2.3 中国生物医用材料所属行业产销率
6.3 2016-2018年中国生物医用材料所属行业市场供需分析
6.3.1 中国生物医用材料所属行业供给分析
6.3.2 中国生物医用材料所属行业需求分析
6.3.3 中国生物医用材料所属行业供需平衡
6.4 2016-2018年中国生物医用材料所属行业财务指标总体分析
6.4.1 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6.4.2 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6.4.3 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6.4.4 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第七章 2016-2018年中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7.1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
7.1.1 市场发展现状概述
7.1.2 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7.1.3 产品市场潜力分析
7.2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7.2.1 市场发展现状概述
7.2.2 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7.2.3 产品市场潜力分析
7.3 生物医用陶瓷材料
7.3.1 市场发展现状概述
7.3.2 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7.3.3 产品市场潜力分析
7.4 生物医用复合材料
7.4.1 市场发展现状概述
7.4.2 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7.4.3 产品市场潜力分析
7.5 生物医学衍生材料
7.5.1 市场发展现状概述
7.5.2 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7.5.3 产品市场潜力分析
第八章 中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渠道分析及策略
8.1 生物医用材料行业渠道分析
8.1.1 各类渠道对生物医用材料行业的影响
8.1.2 主要生物医用材料企业渠道策略研究
8.2 生物医用材料行业用户分析
8.2.1 用户认知程度分析
8.2.2 用户需求特点分析
8.2.3 用户购买途径分析
8.3 生物医用材料行业营销策略分析
8.3.1 生物医用材料营销概况
8.3.2 生物医用材料营销策略探讨
8.3.3 生物医用材料营销策略探讨
第九章 中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市场竞争分析
9.1 中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历史竞争格局概况
9.1.1 生物医用材料行业集中度分析
9.1.2 生物医用材料行业竞争程度分析
9.2 中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竞争分析
9.2.1 生物医用材料行业竞争概况
9.2.2 中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集群分析
9.2.3 中外生物医用材料企业竞争力比较
9.2.4 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品牌竞争分析
9.3 生物医用材料行业竞争关键因素
9.3.1 价格
9.3.2 渠道
9.3.3 产品/服务质量
9.3.4 品牌
第十章 中国生物医用材料药物行业领先企业竞争力分析
10.1 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10.1.1 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10.1.2 企业主要产品分析
10.1.3 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10.1.4 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0.1.5 企业最新发展动态
10.1.6 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10.2 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10.2.1 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10.2.2 企业主要产品分析
10.2.3 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10.2.4 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0.2.5 企业最新发展动态
10.2.6 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10.3 广东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0.3.1 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10.3.2 企业主要产品分析
10.3.3 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10.3.4 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0.3.5 企业最新发展动态
10.3.6 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10.4 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10.4.1 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10.4.2 企业主要产品分析
10.4.3 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10.4.4 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0.4.5 企业最新发展动态
10.4.6 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10.5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10.5.1 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10.5.2 企业主要产品分析
10.5.3 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10.5.4 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0.5.5 企业最新发展动态
10.5.6 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10.6 创生医疗器械(中国)有限公司
10.6.1 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10.6.2 企业主要产品分析
10.6.3 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10.6.4 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0.6.5 企业最新发展动态
10.6.6 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10.7 常州市康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10.7.1 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10.7.2 企业主要产品分析
10.7.3 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10.7.4 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0.7.5 企业最新发展动态
10.7.6 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10.8 普鲁斯外科植入物(北京)有限公司
10.8.1 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10.8.2 企业主要产品分析
10.8.3 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10.8.4 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0.8.5 企业最新发展动态
10.8.6 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10.9 成都迪康中科生物医学材料有限公司
10.9.1 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10.9.2 企业主要产品分析
10.9.3 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10.9.4 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0.9.5 企业最新发展动态
10.9.6 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10.10 石家庄市瑞诺生物医学材料有限公司
10.10.1 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10.10.2 企业主要产品分析
10.10.3 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10.10.4 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0.10.5 企业最新发展动态
10.10.6 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第十一章 2019-2025年中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
11.1 2019-2025年中国生物医用材料市场发展前景
11.1.1 2019-2025年生物医用材料市场发展潜力
11.1.2 2019-2025年生物医用材料市场发展前景展望
11.1.3 2019-2025年生物医用材料细分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11.2 2019-2025年中国生物医用材料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11.2.1 2019-2025年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发展趋势
11.2.2 2019-2025年生物医用材料市场规模预测
11.2.3 2019-2025年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应用趋势预测
11.2.4 2019-2025年细分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11.3 2019-2025年中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供需预测
11.3.1 2019-2025年中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供给预测
11.3.2 2019-2025年中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需求预测
11.3.3 2019-2025年中国生物医用材料供需平衡预测
第十二章 2019-2025年中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投资前景
12.1 生物医用材料行业投资现状分析
12.1.1 生物医用材料行业投资规模分析
12.1.2 生物医用材料行业投资资金来源构成
12.1.3 生物医用材料行业投资项目建设分析
12.2 生物医用材料行业投资特性分析
12.2.1 生物医用材料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12.2.2 生物医用材料行业盈利模式分析
12.2.3 生物医用材料行业盈利因素分析
12.3 生物医用材料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12.3.1 产业链投资机会
12.3.2 细分市场投资机会
12.3.3 重点区域投资机会
12.4 生物医用材料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12.4.1 行业政策风险
12.4.2 宏观经济风险
12.4.3 市场竞争风险
12.4.4 关联产业风险
12.4.5 产品结构风险
12.4.6 技术研发风险
12.4.7 其他投资风险
第十三章 2019-2025年中国生物医用材料企业投资战略分析
13.1 生物医用材料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背景意义
13.1.1 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13.1.2 企业做大做强的需要
13.1.3 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
13.2 生物医用材料企业战略规划制定依据
13.2.1 国家政策支持
13.2.2 行业发展规律
13.2.3 企业资源与能力
13.3 生物医用材料企业战略规划策略分析
13.3.1 战略综合规划
13.3.2 技术开发战略
13.3.3 区域战略规划
13.3.4 产业战略规划
13.3.5 营销品牌战略
13.3.6 竞争战略规划
第十四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14.1 研究结论
14.2 建议
14.2.1 行业发展策略建议
14.2.2 行业投资方向建议
14.2.3 行业投资方式建议
图表目录:
图表:生物医用材料行业特点
图表:生物医用材料行业生命周期
图表:生物医用材料行业产业链分析
图表:2016-2018年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图表:2019-2025年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图表:2016-2018年生物医用材料行业供给规模
图表:2016-2018年生物医用材料行业需求规模
图表:2016-2018年生物医用材料行业企业竞争结构
图表:中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图表:中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运营能力分析
图表:中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图表:中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图表:2016-2018年中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销售情况分析
图表:2016-2018年中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利润情况分析
图表:2019-2025年中国生物医用材料消费量预测
图表:2019-2025年中国生物医用材料市场价格走势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