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简介
一、有利因素
(一)国家扶持现代服务业
2018年12月,国家科技部发布《“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征求意见稿)》。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针对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创新不足、科技创新支撑不足、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以新一代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创新、开放、分享、协同、融合”为发展理念,以提升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与水平为主题,以推进互联网与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主线,创新现代服务科学,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融合,打造现代服务支撑平台,推进“产学研用”结合的跨学科、综合交叉科研团队和联盟建设,重塑现代服务业技术体系、产业形态和价值链,提高科技在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中的贡献度,创新发展跨界融合的现代服务新生态,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本重点专项按照现代服务科学理论、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新兴服务业支撑平台研发与示范、科技服务业支撑平台研发与示范、文化科技服务支撑平台研发与示范等5个方向,共部署35项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7-2021年)。2019年,在上述5个方向,按共性关键技术类、应用示范类,拟设置研究方向20个,安排不少于20个项目。
(二)现代服务业将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以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将极大地带动这一产业发展。主要表现为:首先,现代服务业将直接服务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专业化、高效率的服务给予支撑,现代服务业是高新技术产业获得快速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其次,现代服务业将成为高新技术产业最重要的应用领域。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技术的应用,服务业的现代化就是服务业信息化的过程。因此,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壮大将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最后,现代服务业将成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主要动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其对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这将促使高新技术产业不断进行创新和实现突破。
(三)以培育新兴服务业为产业取向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动力从原来主要依靠工业转向工业和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新动力。服务创新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新兴服务业发展是服务创新的表现形式和具体内容。新兴服务业具有高知识密集、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带动能力的特征,对经济增长具有前瞻性与引领性作用,是服务业发展乃至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成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各地引领产业迈向中高端,是助力经济中高速增长的重要抓手。多个地方纷纷出台了加快发展各类新兴服务业的实施意见。
(四)大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升,服务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之间、服务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正在经历深刻的调整与重组,产业融合发展态势日益明显。推进我国产业融合发展,必须把握产业融合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要在新一轮产业转移中做好承接,实现东中西部地区渐次轮动发展。重点推动传统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硬件生产与软件开发融合发展。政府应当进一步优化产业融合的政策环境,夯实产业融合的要素支撑,完善产业融合的企业主体机制,提升产业融合的技术创新能力,培育产业融合的高端人才,鼓励“互联网+”“物流+”“休闲+”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促进经济服务化、服务信息化,从而尽快形成多层次、多支撑、多渠道、多元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二、不利因素
(一)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现代服务业管理体制上存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力量薄弱等问题。常常发生政出多门的现象,而且部门间缺乏相应的协调机制,出现问题时各职能部门间相互推诿时有发生,多头管理最后变成了无人管理。另外,因受创新要素的影响,高科技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撑作用还显得不够。在现有的管理体制机制作用下,高校和研究机构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和技术转化受到制约,从而为企业提供创新的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
(二)人才匮乏
现代服务业,尤其是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但我国服务业人才的培养长期以来没有得到重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国际服务业大量转移进入中国,但我们的从业人员良莠不齐,高端人才匮乏。而培养和储备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需要各服务业、政府和高等教育共同努力来改变现状。
(三)认识误区依旧存在
在传统意识中,服务业只是辅助农业和工业的,不能独立存在,甚至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在社会地位方面也受人歧视,所以,长期以来,我国服务业得不到重视,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本公司出品的研究报告首先介绍了中国现代服务行业市场发展环境、现代服务行业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中国现代服务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现代服务行业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现代服务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现代服务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现代服务行业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中国现代服务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现代服务。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现代服务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现代服务。
报告目录
2020-2024年中国现代服务业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第一章 现代服务业基本概述
1.1 现代服务业阐述
1.1.1 概念界定
1.1.2 重点领域
1.1.3 主体特性
1.1.4 时代特征
1.1.5 发展规律
1.1.6 发展背景
1.2 与传统服务业的区别
第二章 2018-2020年国际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及经验借鉴
2.1 全球现代服务业发展分析
2.1.1 行业发展特征
2.1.2 行业发展状况
2.1.3 发展经验借鉴
2.1.4 未来发展趋势
2.2 国际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分析
2.2.1 自主创新和需求推动模式
2.2.2 二次创新推动模式
2.2.3 外来制造业和服务业需求推动模式
2.2.4 政府主导的国际外包服务需求推动模式
2.2.5 对中国的启示
2.3 世界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模式
2.3.1 曼哈顿模式
2.3.2 金融城模式
2.3.3 东京新宿模式
2.4 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特点
2.4.1 美国
2.4.2 英国
2.4.3 日本
2.4.4 新加坡
2.4.5 中国香港
第三章 2018-2020年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分析
3.1 政策环境
3.1.1 服务业质量提升专项方案
3.1.2 服务业引导资金项目方向
3.1.3 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解读
3.1.4 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规划
3.1.5 现代服务业税收政策分析
3.2 经济环境
3.2.1 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3.2.2 中国经济运行现状
3.2.3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2.4 宏观经济发展展望
3.3 社会环境
3.3.1 社会就业人口
3.3.2 居民收入状况
3.3.3 居民消费水平
3.3.4 人口规模与构成
3.3.5 城镇化发展水平
3.3.6 信息社会发展加速
3.4 产业环境
3.4.1 中国服务业运行状况
3.4.2 服务业区域发展状况
3.4.3 中国服务业发展特征
3.4.4 中国服务业发展方向
第四章 2018-2020年中国现代服务业总体发展分析
4.1 2018-2020年中国现代服务业运行分析
4.1.1 产业地位分析
4.1.2 产业发展决定性因素
4.1.3 产业发展成就
4.1.4 产业发展态势
4.2 中国现代服务业商业模式分析
4.2.1 商业模式分类
4.2.2 流量密集型
4.2.3 技能密集型
4.2.4 资本密集型
4.2.5 内容密集型
4.3 中国中心城区现代服务发展分析
4.3.1 发展特征
4.3.2 发展问题
4.3.3 解决对策
4.3.4 发展经验
4.4 中小城市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比较
4.4.1 外部环境比较
4.4.2 内在机制比较
4.4.3 产业效益比较
4.4.4 发展途径分析
4.5 中国现代服务业转型发展借力互联网
4.5.1 互联网发展状况及功能
4.5.2 互联网对现代服务业的影响
4.5.3 建设现代服务业互联网平台
4.5.4 互联网促进现代服务业转型
4.6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分析
4.6.1 发展的瓶颈
4.6.2 发展的困境
4.7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及其路径
4.7.1 创新发展战略
4.7.2 融合发展战略
4.7.3 国际化发展战略
第五章 2018-2020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潜力分析
5.1 生产性服务业分类
5.1.1 分类目的
5.1.2 分类范围
5.1.3 编制原则
5.1.4 结构和编码
5.1.5 有关说明
5.1.6 统计分类表
5.2 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分析
5.2.1 电商运行情况
5.2.2 用户发展规模
5.2.3 细分领域布局
5.2.4 区域分布格局
5.2.5 城市发展指数
5.2.6 行业投资分析
5.3 现代物流行业发展分析
5.3.1 行业发展模式
5.3.2 总体运行情况
5.3.3 细分行业发展
5.3.4 投资动态分析
5.3.5 智慧物流发展
5.3.6 行业发展机遇
5.3.7 主要问题分析
5.3.8 行业发展建议
5.4 现代金融行业发展分析
5.4.1 基本组成要素
5.4.2 相关政策分析
5.4.3 行业发展现状
5.4.4 金融信息科技发展
5.4.5 未来发展思路
第六章 2018-2020年中国新兴服务业发展现状及潜力分析
6.1 数字生活服务发展分析
6.1.1 融合发展现状
6.1.2 行业发展规模
6.1.3 发展机遇分析
6.1.4 未来发展思路
6.2 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分析
6.2.1 产业结构分析
6.2.2 政策发展体系
6.2.3 市场发展需求
6.2.4 企业布局情况
6.2.5 智慧养老分析
6.2.6 产业发展建议
6.2.7 未来发展思路
6.2.8 行业发展趋势
6.3 数字教育行业发展分析
6.3.1 产业政策体系
6.3.2 在线教育规模
6.3.3 行业发展问题
6.3.4 发展策略建议
6.3.5 行业发展规划
6.3.6 未来发展思路
6.4 智慧交通行业发展分析
6.4.1 市场发展规模
6.4.2 项目运行情况
6.4.3 企业竞争格局
6.4.4 用户偏好分析
6.4.5 行业发展热点
6.4.6 行业发展策略
第七章 2018-2020年中国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现状及潜力分析
7.1 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综述
7.1.1 产业发展内涵
7.1.2 产业机构划分
7.1.3 产业发展现状
7.1.4 创新发展模式
7.1.5 热点事件分析
7.1.6 未来发展思路
7.1.7 产业生态机遇
7.1.8 未来发展趋势
7.2 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服务发展分析
7.2.1 文化资源涵义
7.2.2 主要开发矛盾
7.2.3 道路开展选择
7.2.4 未来发展思路
7.3 内容知识服务发展分析
7.3.1 服务体系构建
7.3.2 行业运行情况
7.3.3 产业发展规模
7.3.4 典型案例分析
7.3.5 产业发展机遇
7.3.6 未来发展趋势
7.4 影视媒体服务发展分析
7.4.1 相关政策扶持
7.4.2 产业发展现状
7.4.3 投资发展状况
7.4.4 主要发展问题
7.4.5 改革发展机遇
7.4.6 未来发展思路
7.5 文化旅游服务发展分析
7.5.1 产业融合意义
7.5.2 行业运行情况
7.5.3 市场发展动态
7.5.4 投资深度分析
7.5.5 园区建设动态
7.5.6 行业竞争挑战
7.5.7 产业开发策略
7.6 文化创意设计服务发展分析
7.6.1 产业基本特征
7.6.2 市场发展现状
7.6.3 行业投资情况
7.6.4 主要融资模式
7.6.5 行业制约因素
7.6.6 竞争提升路径
7.6.7 未来发展思路
第八章 2018-2020年中国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及潜力分析
8.1 国家科技服务业统计分类
8.1.1 分类目的
8.1.2 分类范围
8.1.3 编制原则
8.1.4 结构编码
8.1.5 有关说明
8.1.6 统计分类表
8.2 综合科技服务发展分析
8.2.1 相关政策扶持
8.2.2 行业发展现状
8.2.3 细分行业发展
8.2.4 业态发展形式
8.2.5 企业发展模式
8.2.6 机构创新发展
8.2.7 未来发展趋势
8.3 知识产权服务发展分析
8.3.1 行业政策扶持
8.3.2 综合发展状况
8.3.3 区域发展分析
8.3.4 市场投资动态
8.3.5 重点发展战略
8.3.6 未来发展思路
8.4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发展分析
8.4.1 全球市场发展
8.4.2 政策环境分析
8.4.3 行业运行情况
8.4.4 智能检测分析
8.4.5 未来前景展望
8.5 科技金融服务发展分析
8.5.1 国际发展模式
8.5.2 行业发展现状
8.5.3 国际发展经验
8.5.4 体系建设策略
8.5.5 行业发展趋势
8.5.6 未来发展思路
第九章 2018-2020年中国现代服务业关键技术发展分析
9.1 3D打印
9.1.1 3D打印行业发展概况
9.1.2 3D打印行业规模状况
9.1.3 3D打印行业区域布局
9.1.4 3D打印市场竞争格局
9.1.5 3D打印行业影响因素
9.1.6 3D打印产业发展趋势
9.2 大数据
9.2.1 大数据技术内涵分析
9.2.2 大数据主要应用领域
9.2.3 大数据产业发展阶段
9.2.4 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
9.2.5 大数据产业发展水平
9.2.6 大数据市场竞争格局
9.2.7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
9.3 物联网
9.3.1 物联网技术内涵分析
9.3.2 物联网应用情况分析
9.3.3 物联网行业发展规模
9.3.4 物联网行业发展状况
9.3.5 物联网平台市场格局
9.3.6 物联网行业发展展望
9.4 云计算
9.4.1 云计算关键技术内涵
9.4.2 云计算应用模式分析
9.4.3 云计算产业市场规模
9.4.4 云计算市场竞争格局
9.4.5 云计算发展热点分析
9.4.6 云计算产业发展趋势
9.5 虚拟现实
9.5.1 虚拟现实相关政策分析
9.5.2 虚拟现实市场发展现状
9.5.3 虚拟现实市场总体规模
9.5.4 虚拟现实商业模式分析
9.5.5 虚拟现实市场竞争格局
9.5.6 虚拟现实商业应用前景
9.6 人工智能
9.6.1 人工智能技术内涵分析
9.6.2 人工智能相关政策分析
9.6.3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
9.6.4 人工智能专利申请规模
9.6.5 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趋势
第十章 2018-2020年中国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建设状况分析
10.1 主要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城市发展分析
10.1.1 北京市
10.1.2 天津市
10.1.3 金华市
10.1.4 长沙市
10.1.5 厦门市
10.2 现代服务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发展分析
10.2.1 示范基地建设现状
10.2.2 示范基地建设动态
10.3 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状况
10.3.1 示范基地建设现状
10.3.2 示范基地管理办法
10.3.3 示范基地发展效能
10.3.4 示范基地影响因素
10.3.5 示范基地建成对策
第十一章 2018-2020年中国现代服务业区域布局状况分析
11.1 东北三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分析
11.1.1 东北经济运行概况
11.1.2 现代服务业重要性
11.1.3 产业集聚发展困境
11.1.4 产业集聚发展对策
11.2 长江经济带现代服务业发展分析
11.2.1 区域间发展优势
11.2.2 行业发展特点
11.2.3 行业发展问题
11.2.4 行业发展建议
11.2.5 区域发展规划
11.3 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分析
11.3.1 区域发展状况
11.3.2 生产性现代服务业
11.3.3 行业影响因素
11.3.4 区域发展建议
11.3.5 区域战略重点
11.3.6 区域发展目标
11.3.7 区域发展规划
11.4 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分析
11.4.1 企业运营现状
11.4.2 外资投资现状
11.4.3 行业经验分析
11.4.4 行业发展问题
11.4.5 区域发展对策
11.5 天津现代服务业发展分析
11.5.1 区域政策环境
11.5.2 区域发展现状
11.5.3 区域发展措施
11.5.4 发展思路及建议
11.5.5 区域发展规划
11.6 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分析
11.6.1 行业发展规模
11.6.2 行业运营现状
11.6.3 营改增影响分析
11.6.4 区域发展问题
11.6.5 区域发展建议
11.6.6 区域发展规划
11.7 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分析
11.7.1 区域行业发展状况
11.7.2 细分领域运行态势
11.7.3 区域行业发展建议
11.7.4 区域行业发展规划
11.7.5 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第十二章 2018-2020年中国现代服务业典型企业业务模式及经营状况分析
12.1 生产性服务业典型企业
12.1.1 阿里巴巴
12.1.2 中储股份
12.1.3 中国平安
12.2 新兴服务业典型企业
12.2.1 视纪印象
12.2.2 泰康之家
12.2.3 新东方
12.2.4 海康威视
12.2.5 大华股份
12.3 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典型企业
12.3.1 中视传媒
12.3.2 华谊兄弟
12.3.3 宋城演艺
12.4 科技服务业典型企业
12.4.1 华测检测
12.4.2 蚂蚁金服
12.4.3 陆金所
第十三章 2020-2024年中国现代服务业投资价值评估及建议
13.1 中国现代服务业融资分析
13.1.1 金融需求分析
13.1.2 行业融资动态
13.1.3 融资问题分析
13.1.4 行业融资建议
13.2 中国现代服务业投资状况
13.2.1 资本市场动态
13.2.2 行业投资展望
13.3 中国现代服务业投资价值评估分析
13.3.1 投资价值综合评估
13.3.2 市场投资机会分析
13.4 2020-2024年现代服务业投资风险分析及建议
13.4.1 投资风险提示
13.4.2 行业投资建议
第十四章 2020-2024年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14.1 中国现代服务业前景展望
14.1.1 产业发展潜力
14.1.2 产业发展方向
14.1.3 未来发展趋势
14.1.4 未来发展思路
14.2 中国现代服务型经济发展规划
14.2.1 形成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14.2.2 以服务业市场开发为重点
14.2.3 结构性改革形成创新机制
14.3 2020-2024年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预测分析
14.3.1 2020-2024年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驱动因素分析
14.3.2 2020-2024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预测
附录:
附录一:《“十三五”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图表目录
图表1 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区别
图表2 2014-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3 2014-2018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图表4 2013-2017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图表5 2018年与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数与中位数对比
图表6 2018-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数与中位数
图表7 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构成
图表8 2018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构成
图表9 2019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构成
图表10 2017年人口数量及构成
图表11 中国城镇化水平发展阶段
图表12 2007-2017年全国信息社会指数发展走势
图表13 2007-2017年信息社会四大领域发展情况
图表14 2017年东中西部地区信息社会发展情况
图表15 2007-2017年东中西地区信息社会指数发展趋势
图表16 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信息社会发展指数情况
图表17 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信息社会发展指数与全国的比较
图表18 2018年各地区服务业增加值及增速趋势图
图表19 2018年各地区服务业投资增速趋势图
图表20 四类现代服务业商业模式分类
图表21 流量密集型基本商业模式示意图
图表22 技能密集型基本商业模式示意图
图表23 资本密集型基本商业模式示意图
图表24 内容密集型服务业商业模式示意图
图表25 生产性服务业分类表
图表26 2012-2017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
图表27 2017年商品及服务类电商交易分布情况
图表28 2012-2017年中国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从业人员
图表29 2018年移动购物行业用户规模
图表30 电子商务产业生态
图表31 电子商务TOP100区域分布
图表32 电子商务TOP100细分行业分布
图表33 2017年全国省级行政区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测评情况
图表34 2017年各省份电子商务发展指数与平均值关系
图表35 2018年中国B2B电商十大融资案例
图表36 2015-2018年快递市场规模增长与线上零售关系
图表37 2017-2018年物流行业融资情况
图表38 2011-2020年中国智能物流市场规模
图表39 近年来债券市场主要债券品种发行量变化情况
图表40 2018年银行间市场国债收益率曲线变化情况
图表41 2018年上海证交所股票成交量价走势图
图表42 2018年深圳证交所股票成交量价走势
图表43 生活服务行业市场规模(根据交易金额计算)
图表44 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市场规模
图表45 千禧一代推进生活服务数字化情况
图表46 主要核心科技汇总
图表47 2012-2017年全国性养老相关政策数量
图表48 2011-2017年我国老龄化变化对比图
图表49 2015-2020年我国老年市场规模预测
图表50 2011-2018年中国智慧养老相关政策汇总
图表51 2017-2019年中国互联网教育市场交易规模
图表52 2017-2019年教育行业应用活跃用户规模
图表53 2019年教育行业各领域活跃用户规模
图表54 2019年中小学教育类应用活跃用户规模
图表55 大数据支持下的数字教育资源生态
图表56 2010-2017年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市场规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