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简介
我国的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业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环境在线监测仪器市场之一,同时也成为环境在线监测仪器企业最多、行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部分行业龙头企业生产的环境在线监测仪器在种类、仪器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环境监测设备企业销售额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及上下游企业复工延迟,导致企业一季度营收大幅下滑。目前,我国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预计2020年下半年企业复工率稳步提升,预测,2025年我国环境监测设备销售额将达211亿元。
在产品结构方面,烟尘烟气监测设备和水质监测设备是环境监测产品销量最主要的组成部分,2018年分别占总体市场销量的41.28%和31.17%。
据统计,2018年我国环境监测仪器行业呈现高速发展趋势,2018年,我国各类环境监测产品共计销售111882台,与 2017年相比增长率为97.8%。参与调查的五大类产品中,除数据采集设备较2017年降低了13.7%外,其余四大类产品均呈现显著增长。
国家政策利好支持
“十三五”以来,环境监测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加码,国家出台系列政策推动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监测远程化、智能化的实现以及生态环境的科学决策和精准监管。生态环境部明确了未来几年生态环境监测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提出要创新环境监测体制机制,强化环境质量监测预警,不断完善“天地一体”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全面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大力推进监测新技术发展,加快建立独立、权威、高效的新时代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充分发挥环境监测的“顶梁柱”作用。在各项环保政策的指引下,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新兴技术融合发展
近三年来环境监测技术主要集中于光谱、色谱、质谱、激光雷达、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等领域,涌现出数据处理、智能监测、生物传感器、三维激光雷达、无人机等新技术。随着光学、电子、信息、生物等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环境监测领域技术正向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的光学/光谱学分析、质谱/色谱分析方向发展;向多参数实时、在线、自动化监测以及区域动态遥测方向发展;向环境多要素、大数据综合信息评价技术方向发展。
市场需求空间巨大
随着各领域环境监测点在全国范围内铺设,产生了对环境监测设备的巨大需求空间,近三年来,京津冀地区的销售量占总销售量的40%以上,2016年至2018年的销量逐年大幅递增,分别为15575台、22891台、45362台,年均增长率为72.57%。此外长江经济带沿岸11省市销量之和占全国总销量的25%以上。京津冀地区和长江经济带沿岸成为我国环境保护的重点监控区域,以上地区对于环境监测设备的需求量,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在全国占据较高的比例。
环境监测设备行业发展趋势
1、环境监测向天地一体化全面拓展
监测设备的发展趋势将在价格低、易于维护、运行稳定、适应恶劣环境等基础上,向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大气网格化监测已成为重点城市大气环境管理的新措施。环境监测网络,将实现省级、地级、县级全面覆盖;监测领域将向空气、水、土壤倾斜,并从较窄领域向全方位领域方向发展,监测指标不断增加,监测空间不断扩大,从地面向空中和地下延伸,由单纯的地面环境监测向与遥感环境监测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2、对环境监测要求更加严格
未来,环境监测将统筹城市/农村、区域/流域、传输通道、生态功能区等不同类型的监测布点,进一步增加监测点位和监测频次,将手工监测升级为连续监测,并进一步向准确预测预警倾斜,以便为污染减排的综合治理提供依据,客观反映环境质量与治理成效。
3、现代网络体系构建将成为重点
国家将重点进行地下水监测、海洋监测、农村监测、温室气体监测网络建设,实现全国统一的大气和水环境自动监测数据联网,大气超级站、卫星遥感等特征性监测数据联网,构建统一的国家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管理平台。持续推进环境遥感与地面生态环境监测已成为生态环境部未来的工作重点。未来将建立基本覆盖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地面监测站点,加强环境专用卫星与无人机的监测能力建设,逐步构建天地一体化的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本公司出品的研究报告首先介绍了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市场发展环境、环境监测行业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环境监测行业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环境监测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环境监测行业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中国环境监测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环境监测。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环境监测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环境监测。
报告目录
2021-2025年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第一章 环境监测基本概述
1.1 环境监测基本概念
1.2 环境监测分类及特点
第二章 环境监测发展环境分析
2.1 经济环境
2.1.1 全球经济形势分析
2.1.2 中国经济发展态势
2.1.3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2.1.4 宏观经济发展展望
2.2 生态环境
2.2.1 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2.2.2 水环境质量状况
2.2.3 空气质量状况
2.2.4 污染物排放状况
2.3 社会环境
2.3.1 生态文明建设提速
2.3.2 节能减排形势分析
2.3.3 城镇化对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 美国环境监测行业发展及经验借鉴
3.1 美国环境监测行业发展阶段剖析
3.1.1 初级阶段
3.1.2 发展阶段
3.1.3 过渡阶段
3.1.4 发达阶段
3.2 美国环境监测行业发展综述
3.2.1 行业发展变化
3.2.2 行业发展驱动力
3.2.3 市场发展格局
3.3 美国光化学污染监控网络发展分析
3.3.1 PAMS研发探索历程
3.3.2 臭氧污染水平分析
3.3.3 PAMS监测典型案例
3.4 美国环境监测行业发展经验借鉴
3.4.1 完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3.4.2 打造高效环境监测体制
3.4.3 完善环境监测网络
3.4.4 加强社会监督
3.4.5 注重监测质量
第四章 2018-2020年环境监测行业发展分析
4.1 环境监测行业基本介绍
4.1.1 重要性分析
4.1.2 具体工作内容
4.1.3 监测影响因素
4.1.4 行业价值链分析
4.2 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发展综述
4.2.1 行业发展背景
4.2.2 行业发展现状
4.2.3 行业需求形势
4.2.4 技术应用状况
4.3 2018-2020年中国环境监测市场分析
4.3.1 市场规模分析
4.3.2 区域发展状况
4.3.3 商业模式分析
4.3.4 标准体系建设
4.4 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4.1 技术水平落后
4.4.2 人才发展瓶颈
4.4.3 行业发展建议
第五章 2018-2020年大气污染环境监测发展分析
5.1 大气监测发展综述
5.1.1 大气监测方法
5.1.2 监测布点方法
5.1.3 监测技术标准
5.1.4 行业监测进展
5.2 大气污染环境监测站点分布情况
5.2.1 行业监测政策
5.2.2 总体建设情况
5.2.3 监测点位规模
5.2.4 监测布点原则
5.2.5 监测布点方法
5.2.6 布点优化方法
5.2.7 南沙监测站点
5.3 挥发性有机物(VOCs)监测发展综况
5.3.1 VOCs治理空间
5.3.2 行业监测标准
5.3.3 市场建设情况
5.3.4 行业监测技术
5.3.5 发展问题分析
5.3.6 市场发展前景
5.4 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分析
5.4.1 行业监测方法
5.4.2 行业监测标准
5.4.3 室内空气质量
5.4.4 智能监测系统
5.4.5 行业发展弊病
5.4.6 监测改进对策
5.5 大气监测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5.5.1 行业存在问题
5.5.2 技术改进措施
5.5.3 扶持企业创新
5.5.4 行业发展建议
第六章 2018-2020年水质监测发展分析
6.1 水质监测发展综述
6.1.1 水质监测对象
6.1.2 水质监测项目
6.1.3 水质监测方法
6.1.4 水质监测标准
6.1.5 行业相关政策
6.2 2018-2020年水质监测行业市场分析
6.2.1 行业发展规模
6.2.2 行业发展形势
6.2.3 监测机构数量
6.2.4 监测设备市场
6.2.5 竞争市场分析
6.2.6 商业发展模式
6.2.7 市场竞争格局
6.3 水质监测行业壁垒分析
6.3.1 技术壁垒
6.3.2 订单壁垒
6.3.3 隐性壁垒
6.4 水质监测行业市场前景预测
6.4.1 水质监测市场趋势
6.4.2 水质监测发展机遇
6.4.3 水质监测发展空间
6.4.4 水质监测发展路径
第七章 2018-2020年土壤污染环境监测发展分析
7.1 土壤污染环境监测发展综述
7.1.1 土壤监测特性
7.1.2 土壤监测方法
7.1.3 土壤监测标准
7.1.4 监测网络建设
7.1.5 土壤监测重点
7.1.6 市场发展空间
7.2 2018-2020年土壤修复发展态势
7.2.1 行业扶持政策
7.2.2 修复类型分析
7.2.3 市场发展规模
7.2.4 企业市场规模
7.2.5 市场主体分析
7.2.6 商业发展模式
7.2.7 行业发展趋势
7.3 土壤监测设备及技术分析
7.3.1 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特点
7.3.2 农业土壤检测仪器分析
7.3.3 土壤墒情监测技术流程
7.3.4 土壤监测技术应用现状
7.3.5 土壤监测的物联网应用
7.3.6 土壤监测技术发展趋势
7.4 土壤污染环境监测区域发展情况
7.4.1 四川
7.4.2 安徽
7.4.3 江苏
7.4.4 宁夏
7.5 土壤污染环境监测发展对策
7.5.1 加快监测网络建设
7.5.2 开展土壤监测调查
7.5.3 强化监测成果应用
7.5.4 构建监测考核机制
第八章 2018-2020年其他环境监测发展分析
8.1 环境噪声监测发展综述
8.1.1 声环境综况
8.1.2 行业监测标准
8.1.3 监测能力建设
8.1.4 区域发展情况
8.2 辐射环境监测发展情况
8.2.1 监测网络建设
8.2.2 辐射监测内容
8.2.3 辐射监测结果
8.2.4 区域发展动态
8.3 重金属监测发展态势
8.3.1 行业发展进展
8.3.2 发展动态分析
8.3.3 行业市场空间
8.4 生态环境监测质量建设分析
8.4.1 基本定义
8.4.2 工作目标
8.4.3 主要内容
8.4.4 保障措施
第九章 2018-2020年环境监测设备发展分析
9.1 环境监测设备发展综述
9.1.1 行业运行特点
9.1.2 政策推动国产化
9.1.3 行业驱动因素
9.1.4 行业发展趋势
9.2 环境监测设备市场分析
9.2.1 市场规模分析
9.2.2 产品市场结构
9.2.3 区域市场分析
9.2.4 市场发展现状
9.2.5 企业研发投入
9.2.6 仪器仪表需求
9.2.7 未来需求分析
9.3 环境监测设备行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9.3.1 行业发展障碍
9.3.2 行业发展问题
9.3.3 行业发展建议
第十章 2018-2020年智慧环保行业发展分析
10.1 智慧环保行业发展概述
10.1.1 行业内涵分析
10.1.2 产业链分析
10.1.3 行业发展阶段
10.1.4 行业参与主体
10.2 智慧环保行业发展情况
10.2.1 发展驱动因素
10.2.2 行业市场规模
10.2.3 行业发展现状
10.2.4 行业竞争格局
10.2.5 行业发展优势
10.2.6 行业运营模式
10.3 智慧环保服务机构分析
10.3.1 智慧环保服务类型
10.3.2 智慧环保服务市场
10.3.3 服务市场发展方向
10.4 智慧环保发展问题及建议
10.4.1 智慧环保面临的挑战
10.4.2 智慧环保面临的问题
10.4.3 智慧环保发展建议
10.4.4 智慧环保发展机遇
10.4.5 智慧环保发展方向
第十一章 2018-2020年国外环境监测行业中的企业发展分析
11.1 丹纳赫(Danaher Corporation)
11.1.1 企业发展概况
11.1.2 2018财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1.1.3 2019财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1.1.4 2020财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1.2 赛默飞世尔(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Inc.)
11.2.1 企业发展概况
11.2.2 2018财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1.2.3 2019财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1.2.4 2020财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1.3 安捷伦科技(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11.3.1 企业发展概况
11.3.2 2018财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1.3.3 2019财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1.3.4 2020财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1.4 珀金埃尔默(PerkinElmer, Inc.)
11.4.1 企业发展概况
11.4.2 2018财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1.4.3 2019财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1.4.4 2020财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第十二章 2016-2019年中国环境监测行业重点企业经营状况
12.1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12.1.1 企业发展概况
12.1.2 经营效益分析
12.1.3 业务经营分析
12.1.4 财务状况分析
12.1.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2.1.6 未来前景展望
12.2 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2.1 企业发展概况
12.2.2 经营效益分析
12.2.3 业务经营分析
12.2.4 财务状况分析
12.2.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2.2.6 公司发展战略
12.3 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3.1 企业发展概况
12.3.2 经营效益分析
12.3.3 业务经营分析
12.3.4 财务状况分析
12.3.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2.3.6 未来前景展望
12.4 盈峰环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2.4.1 企业发展概况
12.4.2 经营效益分析
12.4.3 业务经营分析
12.4.4 财务状况分析
12.4.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2.4.6 公司发展战略
12.4.7 未来前景展望
12.5 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12.5.1 企业发展概况
12.5.2 经营效益分析
12.5.3 业务经营分析
12.5.4 财务状况分析
12.5.5 公司发展战略
12.5.6 未来前景展望
12.6 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2.6.1 企业发展概况
12.6.2 经营效益分析
12.6.3 业务经营分析
12.6.4 财务状况分析
12.6.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2.6.6 未来前景展望
第十三章 2021-2025年环境监测行业的投资建议
13.1 环境监测行业投资价值评估分析
13.1.1 投资价值综合评估
13.1.2 市场机会矩阵分析
13.1.3 市场进入时机判断
13.2 环境监测行业投资壁垒分析
13.2.1 竞争壁垒
13.2.2 技术壁垒
13.2.3 资金壁垒
13.2.4 政策壁垒
13.3 2021-2025年环境监测行业投资建议及风险提示
13.3.1 行业投资建议
13.3.2 投资风险提醒
13.4 环境监测行业典型项目投资案例解析
13.4.1 项目投资背景
13.4.2 项目基本情况
13.4.3 项目投资计划
13.4.4 项目投资价值
13.4.5 项目经济效益
13.4.6 项目发展前景
第十四章 2021-2025年环境监测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14.1 环境监测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
14.1.1 环境监测行业发展机遇
14.1.2 环境监测技术发展方向
14.1.3 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
14.1.4 环境监测设备发展趋势
14.1.5 环境监测第三方运营趋势
14.2 2021-2025年中国环境监测行业预测分析
14.2.1 2021-2025年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影响因素分析
14.2.2 2021-2025年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14.2.3 2021-2025年中国环境监测设备销售量预测
14.2.4 2021-2025年中国环境监测设备销售额预测
第十五章 环境监测行业相关政策解读
15.1 环保政策
15.1.1 环保业法律体系
15.1.2 大气污染防治法
15.1.3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15.1.4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15.1.5 互联网+绿色生态三年行动计划
15.1.6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5.2 环境监测政策
15.2.1 大气监测相关政策概述
15.2.2 土壤监测相关政策概述
15.2.3 水环境监测相关政策概述
15.2.4 生态环境监测相关政策分析
15.2.5 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相关政策
15.2.6 加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管理
15.2.7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相关政策
15.3 地方相关政策
15.3.1 北京
15.3.2 河北
15.3.3 上海
15.3.4 福建
15.3.5 广东
附录:
附录一:环境监测管理办法
附录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
附录三:关于支持环境监测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附录四:“十三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方案
图表目录
图表1 环境监测产业主体
图表2 2014-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3 2014-2018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图表4 2019年中国GDP核算数据
图表5 2019年6月168个重点城市排名前20位和后20位城市名单
图表6 2019年1-6月168个重点城市排名前20位和后20位城市名单
图表7 2019年1-6月168个重点城市空气改善幅度排名前20位和后20位城市名单
图表8 2018年338个城市六项污染物不同浓度区间城市比例分布
图表9 2018年338个城市六项污染物浓度年际比较
图表10 2018年338个城市六项污染物超标天数比例年际比较
图表11 2018年不同类型直排海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情况
图表12 标准检验法发展路径
图表13 1970-1980年代EPA在空气污染领域的一系列行动
图表14 美国1970年代以来空气污染物减排情况
图表15 EPA规定的污染物测定方法内容
图表16 美国环境问题发展历程
图表17 美国环境监测点位数量变化
图表18 美国空气监测发展历史
图表19 美国水质监测发展历史
图表20 美国主要环境监测设备产品线和市场格局
图表21 环境监测产业价值链的价值分布和关联
图表22 2013-2017年环境空气检测点位数
图表23 开展环境空气监测VOCs监测工作的城市
图表24 公共建筑主要房间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
图表25 居住建筑设计最小换气次数
图表26 医院建筑设计最小换气次数
图表27 高密度人群建筑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
图表28 室内空气质量超标情况
图表29 水质监测对象
图表30 水质监测主要检测项目分析情况
图表31 三种水质监测方法特点比较
图表32 2001-2017年全国地表水水质监测站发展规模
图表33 2017年水质监测领域机构数量及收入
图表34 2014-2018年中国水质监测设备市场销量统计情况及预测
图表35 水质在线监测行业竞争力分析
图表36 政府采购水质监测的市场份额情况
图表37 政府采购在线监测市场份额情况
图表38 2019-2021年中国水质监测行业运维市场空间预测
图表39 2019-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土壤检测点位估算
图表40 2019年中国土壤修复行业相关政策
图表41 中国土壤修复按污染类型分布情况
图表42 2018年分类型受调查土壤修复项目工期分布最大值
图表43 2014-2018年中国土壤修复行业市场规模
图表44 2013-2017年我国土壤修复相关产业企业数量统计情况
图表45 中国土壤修复参与主体之科研院所
图表46 中国土壤修复参与主体之环境修复企业
图表47 中国土壤修复参与主体之外资企业
图表48 2017-2018年全国城市区域昼间声环境质量各级别城市比例年际比较
图表49 2017-2018年全国道路交通昼间声环境质量各级别城市比例年际比较
图表50 2016年全国城市各类功能区监测点次达标率
图表51 环境噪声标准
图表52 辐射环境监测网络
图表53 2018年全国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实时连续空气吸收剂量率分布示意图
图表54 2018年中国近岸海域海水中锶-90和铯-137活度浓度
图表55 环境监测设备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图表56 2015-2018年中国环境监测设备销售量
图表57 2013-2017年中国环境监测设备行业销售额
图表58 2017年中国环境监测设备行业销售产品占比
图表59 2015-2018年中国环境监测仪器市场产品结构
图表60 2017年中国环境监测设备行业区域市场分布
图表61 2018年5月1436个国控点招标细则
图表62 智慧环保行业内涵
图表63 环境大数据维度分析
图表64 智慧环保运营链
图表65 我国智慧环保发展阶段
图表66 2014-2018年中国化工园区数量
图表67 智慧环保解决方案
图表68 2011-2018年中国智慧环保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图表69 2011-2018年中国物联网在环保领域需求规模
图表70 智慧环保产业链各环节竞争格局
图表71 智慧环保发展优势
图表72 环保行业各类门户网站数量
图表73 平台类型环保公司智慧环保发展方向
图表74 环保产业招标采购类服务网站发展方向
图表75 2017-2018财年丹纳赫综合收益表
图表76 2017-2018财年丹纳赫分部资料
图表77 2017-2018财年丹纳赫收入分地区资料
图表78 2018-2019财年丹纳赫综合收益表
图表79 2018-2019财年丹纳赫分部资料
图表80 2018-2019财年丹纳赫收入分地区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