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2021-2025年中国军工产业分析与行业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2020-12-24
  • [报告ID] 150231
  • [关键词] 军工产业分析
  • [报告名称] 2021-2025年中国军工产业分析与行业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 [交付方式] EMS特快专递 EMAIL
  • [完成日期] 2020/12/12
  • [报告页数] 页
  • [报告字数] 字
  • [图 表 数] 个
  • [报告价格] 印刷版7500 电子版7800 印刷+电子8000
  • [传真订购]
加入收藏 文字:[    ]
报告简介

近年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国务院以及其下属各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以规范、推动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

2019年7月国务院新闻办颁发《新时代的中国国防》,构建现代化武器装备体系,完善优化武器装备体系结构,统筹推进各军兵种武器装备发展,统筹主战装备、信息系统、保障装备发展,全面提升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水平。加大淘汰老旧装备力度,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装备为骨干的武器装备体系。

一、军工行业迎来黄金时代,真正显现成长价值

过去二十年,我国武器装备大量投入,重点型号近年来逐步定型列装;厚积而薄发,未来十年,将是武器装备建设的收获期和井喷期;2020 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伴随着军改接近尾声,迎来了军工行业的黄金时代。其中,以三个“20”为代表的军机产业保持高度景气,部分重点型号量产,相关公司有望迎来业绩拐点;以北斗三号为代表的多个航天重大工程即将收官或正式启动,中国航天迎来高光时刻;海军进入双航母时代,海军装备建设同样也迈入新阶段;地面装备国内快速升级,军贸出口旺盛;各军兵种大力推进国防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由于军改的影响,部分项目和型号处于延缓鉴定、生产或交付的状态,导致部分产品无法按期签订合同、交付和确认收入,为相关军工企业带来阵痛。随着军队整体体制架构调整基本完成,人员逐步到位,2020年军品订单有望获得恢复性和补偿性增长,完成2020 年军队建设的目标。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军工行业却是高度景气向上,同其余行业相比,愈加具有比较优势。

二、中美贸易摩擦倒逼自主可控提速,军工行业天然具有自主可控“属性”

中美贸易摩擦或将持续而反复,自主可控是中长期投资主线。自主可控的逻辑虽短期难以完全兑现至业绩,但国内广阔的市场使其存在消化高估值的可能。当前我国军工自主可控的重点发展集中在我国短板上,可分为上游基础领域和下游关键系统。上游基础领域重在“可控”,由“不能”到“能”,如核心电子元器件、高端材料、基础软件等;下游关键系统重在“自主”,由“无”到“有”,如大飞机、航空发动机、北斗系统等。

三、军工央企改革加速落地,聚焦“高质量发展”

新时期军工央企追求发展的“高质量”,将焕发出新的活力,公司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高。企业维度上,2020 年将会实行新的央企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将有力引导企业高质量发展;业务维度上,2020 年国资委将重新厘定军工央企主责主业,推动与各军工央企主业相关的上市公司的核心技术创新发展;管理维度上,“管资本”运营模式的深化及推广、上市公司开展的股权激励都将进一步激发企业内在发展活力;市场化转型维度上,2020 年国资委推出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有望推动各大军工集团所属的科研院所改制进程、扩大各大军工企业的混改范围和力度,进而促进更大规模、更核心的科研院所及企业优质资产实现资产证券化。

四、民参军低谷已过、业绩改善基本面回归,或将重启并购,但将更为理性

民参军企业受军改订单下降、盲目并购、质押过高等多方面影响,近两年风险不断暴露,但在当前时点,行业基本面向好,军改影响有望逐步消除以及暴露问题的逐渐出清,基本面回归后,估值亦回归至合理区间,在政策支持鼓励下,民营企业由于其灵活的市场机制,或将再次推动军工企业整合。

五、投资建议

军工行业估值处于历史底部,核心资产显著低估。军工行业PE 处于2014 年以来估值区间的2.49%分位,PB 处于7.98%分位;军工行业与创业板指、计算机行业和电子行业PE 比值,分别处于7.22%、1.62%和13.68%分位。绝对估值看,以主机厂为代表的核心资产显著低估。

本公司出品的研究报告首先介绍了中国军工行业市场发展环境、军工行业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中国军工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军工行业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军工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军工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军工行业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中国军工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军工。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军工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军工。

 

 


报告目录
2021-2025年中国军工产业分析与行业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第一章 军事工业的基本情况
第二章 2018-2020年世界军事工业发展分析
2.1 2018-2020年世界军工产业总体发展状况
2.1.1 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2 国际军工竞争格局
2.1.3 全球军贸市场分析
2.1.4 军工资本市场表现
2.1.5 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2.2 2018-2020年欧洲军工发展
2.2.1 军工改革历程
2.2.2 英国军贸市场
2.2.3 瑞典军工状况
2.2.4 军工整合格局
2.2.5 资产证券化分析
2.2.6 军工产业合作
2.3 2018-2020年美国军工发展
2.3.1 军工改革历程
2.3.2 军费支出分析
2.3.3 军售规模分析
2.3.4 军贸发展模式
2.3.5 军工企业发展
2.4 2018-2020年俄罗斯军工发展
2.4.1 军工改革历程
2.4.2 产业发展现状
2.4.3 军费支出预算
2.4.4 军贸市场现状
2.4.5 推进军工智能化
2.4.6 产业发展挑战
2.5 2018-2020年日本军工发展
2.5.1 军工体系及特点
2.5.2 军费支出预算
2.5.3 军工贸易动态
2.5.4 产业研发进展
2.5.5 军工企业发展
2.6 2018-2020年印度军工发展
2.6.1 军工体系及特点
2.6.2 军费支出预算
2.6.3 军工实力状况
2.6.4 军工企业私有化
2.6.5 军工产品国产化
第三章 2018-2020年中国军事工业发展环境分析
3.1 经济环境
3.1.1 宏观经济概况
3.1.2 工业运行情况
3.1.3 固定资产投资
3.1.4 宏观经济展望
3.2 政策环境
3.2.1 中央政策解析
3.2.2 军委政策分析
3.2.3 国防工业政策
3.2.4 军民融合政策
3.2.5 产业发展规划
3.3 军事环境
3.3.1 国际军事形势
3.3.2 国际安全形势
3.3.3 国防军费状况
3.3.4 军队改革影响
3.3.5 装备采购需求
第四章 2018-2020年中国军事工业市场化改革发展
4.1 国际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经验
4.1.1 军民融合动因
4.1.2 主要融合模式
4.1.3 创新发展特点
4.1.4 吸纳民资经验
4.1.5 军民融合经验
4.2 中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
4.2.1 发展意义解析
4.2.2 发展历程分析
4.2.3 产业发展架构
4.2.4 市场发展现状
4.2.5 行业发展指数
4.2.6 发展模式分析
4.2.7 信息化建设分析
4.3 中国军转民市场发展状况
4.3.1 军转民主要方式
4.3.2 军转民主要方向
4.3.3 专利军转民进展
4.3.4 军转民技术评价
4.3.5 军转民发展差距
4.3.6 军转民发展对策
4.4 中国民参军市场发展分析
4.4.1 民参军发展意义
4.4.2 民参军准入环境
4.4.3 民参军参与路径
4.4.4 民参军涉及领域
4.4.5 民参军企业分析
4.4.6 民参军限制因素
4.5 中国军工科研院所改制进程
4.5.1 科研院所改制概述
4.5.2 科研院所改制意义
4.5.3 科研院所改制内容
4.5.4 科研院所改制方向
4.5.5 科研院所改制部署
4.5.6 科研院所改制难点
4.5.7 科研院所改制预测
第五章 2018-2020年中国军事工业发展整体分析
5.1 2018-2020年中国军事工业发展综述
5.1.1 行业发展历程
5.1.2 行业发展特点
5.1.3 产业格局分析
5.1.4 行业运行状况
5.1.5 行业新兴领域
5.1.6 资本运营市场
5.2 中国军工产业运行的新特征
5.2.1 向适应信息化战争转变
5.2.2 向集约型模式转变
5.2.3 向注重结构优化转变
5.2.4 向军民融合型转变
5.2.5 向需求主导型转变
5.3 军事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5.3.1 供求机制尚待完善
5.3.2 竞争机制还未健全
5.3.3 评价机制尚未健全
5.3.4 监督机制垂待改善
5.3.5 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5.4 军事工业发展对策分析
5.4.1 企业市场化发展
5.4.2 产融结合发展
5.4.3 完善相关法规
5.4.4 发展建议措施
第六章 2018-2020年中国军事工业市场发展分析
6.1 军事工业市场需求分析
6.1.1 军工需求的定义
6.1.2 军工需求结构分析
6.1.3 经济发展与军工需求
6.1.4 军工需求与国家安全
6.1.5 军工需求特点与政策
6.2 军工产品对外贸易发展分析
6.2.1 军贸发展必要性
6.2.2 全球军贸市场
6.2.3 全球军贸模式
6.2.4 市场出口规模
6.2.5 对外军贸特征
6.2.6 企业布局动态
6.2.7 军贸策略建议
6.3 军工产品定价机制改革分析
6.3.1 美国主要军品定价模式分析
6.3.2 国内军品定价机制改革进展
6.3.3 国内军品定价机制改革影响
6.4 军事工业成本控制分析
6.4.1 企业成本控制内容
6.4.2 科研产品成本控制
6.4.3 生产产品成本控制
6.4.4 产品成本控制思考
6.5 军工企业市场营销分析
6.5.1 军工市场发展特点
6.5.2 军工企业营销特点
6.5.3 军工企业营销困境
6.5.4 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6.5.5 军工企业营销策略
6.5.6 军工未来营销环境
6.5.7 军工企业营销趋势
6.5.8 军工企业营销展望
第七章 2021-2025年中国军事航天工业投资潜力分析
7.1 2018-2020年世界航天工业发展状况
7.1.1 产业现状总析
7.1.2 市场规模分析
7.1.3 主要国家发展
7.1.4 航天发射情况
7.1.5 产业发展动向
7.1.6 全球市场预测
7.2 2021-2025年中国航天工业发展潜力分析
7.2.1 航天五大工程
7.2.2 航天发射活动
7.2.3 航天科技创新
7.2.4 航天应用服务
7.2.5 航天国际合作
7.2.6 商业航天进展
7.3 2021-2025年中国卫星应用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7.3.1 行业发展现状
7.3.2 卫星行业政策
7.3.3 市场发展规模
7.3.4 区域分布情况
7.3.5 细分市场结构
7.3.6 从业人员数量
7.3.7 市场竞争格局
7.3.8 发展态势展望
7.3.9 未来发展趋势
7.4 2021-2025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潜力分析
7.4.1 产业应用状况
7.4.2 行业营收分析
7.4.3 卫星发射动态
7.4.4 企业研发投入
7.4.5 工程建设情况
7.4.6 系统运行状况
7.4.7 市场发展潜力
7.4.8 未来建设布局
7.4.9 后续发展展望
第八章 2021-2025年中国军事航空工业投资潜力分析
8.1 2021-2025年世界航空工业发展潜力分析
8.1.1 行业发展现状
8.1.2 行业盈利分析
8.1.3 区域发展情况
8.1.4 企业竞争格局
8.1.5 发展前景分析
8.2 2021-2025年中国航空工业发展潜力分析
8.2.1 民航发展规模
8.2.2 通用航空发展
8.2.3 运输经济效益
8.2.4 固定资产投资
8.2.5 未来发展方向
8.3 2021-2025年中国无人机发展潜力分析
8.3.1 行业基本情况
8.3.2 行业政策动态
8.3.3 市场发展规模
8.3.4 企业规模分析
8.3.5 专利申请状况
8.3.6 军事应用领域
8.3.7 未来发展趋势
8.3.8 发展前景预测
8.4 2021-2025年中国大飞机发展潜力分析
8.4.1 产业发展概述
8.4.2 产业发展背景
8.4.3 产业支持政策
8.4.4 产业上游市场
8.4.5 产业发展现状
8.4.6 产业集群分析
8.4.7 转型升级状况
8.4.8 产业发展前景
8.5 2021-2025年中国航空发动机发展潜力分析
8.5.1 行业发展历程
8.5.2 市场发展规模
8.5.3 产业发展格局
8.5.4 产业发展链条
8.5.5 市场空间预测
8.6 中国航空工业其他机型发展潜力分析
8.6.1 运输机
8.6.2 战斗机
第九章 2021-2025年中国军事船舶工业投资潜力分析
9.1 2018-2020年世界船舶制造业的总体发展分析
9.1.1 产业运行情况
9.1.2 生产情况分析
9.1.3 价格变动情况
9.1.4 区域布局情况
9.2 2018-2020年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分析
9.2.1 产业发展链条
9.2.2 行业发展政策
9.2.3 行业运行情况
9.2.4 主营业务收入
9.2.5 企业集中程度
9.2.6 未来发展预测
9.2.7 军民融合发展
9.3 2021-2025年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潜力分析
9.3.1 产业发展趋势
9.3.2 未来发展规划
9.3.3 产业发展计划
9.3.4 装备制造计划
9.3.5 军用市场空间
第十章 2021-2025年中国军事船舶工业投资潜力分析
10.1 2018-2020年世界兵器工业发展规模
10.1.1 贸易市场分析
10.1.2 核武器发展
10.1.3 导弹防御系统
10.1.4 卫星应用系统
10.1.5 网络攻防领域
10.1.6 美国武器发展
10.1.7 武器装备布局
10.1.8 未来发展趋势
10.2 2018-2020年中国兵器工业发展综况
10.2.1 产业发展壮大
10.2.2 价格调节作用
10.2.3 环境保护标准
10.3 2018-2020年中国武器装备发展综述
10.3.1 装备体系建设
10.3.2 行业发展现状
10.3.3 行业发展动态
10.3.4 市场需求特点
10.3.5 行业进入壁垒
10.3.6 市场准入现状
10.4 2021-2025年中国武器装备市场潜力分析
10.4.1 行业发展趋势
10.4.2 影响因素分析
10.4.3 贸易竞争对策
第十一章 2021-2025年中国军事工业其他产业投资潜力分析
11.1 2021-2025年中国军事核工业发展潜力分析
11.1.1 全球核工业发展规模分析
11.1.2 全球核燃料行业发展状况
11.1.3 中国核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11.1.4 中国核燃料行业发展状况
11.1.5 中国核工业军民融合
11.1.6 中国核工业开放合作
11.1.7 “十三五”核工业发展策略
11.1.8 “十三五”核工业发展目标
11.2 2021-2025年中国军事电子工业发展潜力分析
11.2.1 军事电子行业发展特点
11.2.2 全球军事电子装备技术现状
11.2.3 中国军用电子工业建设问题
11.2.4 中国军用电子工业建设建议
11.2.5 中国军工电子信息化优势分析
11.2.6 中国军事电子产业发展困境
11.2.7 中国军事电子行业发展机遇
11.2.8 中国军事电子行业发展前景
11.3 2021-2025年中国军用机器人发展潜力分析
11.3.1 军用机器人基本概述
11.3.2 全球军用机器人产品运用
11.3.3 军用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11.3.4 国内军用机器人PEST分析
11.3.5 国内军用机器人发展现状
11.3.6 国内军用机器人市场规模
11.3.7 国内军用机器人市场空间
11.3.8 国内军用机器人发展趋势
第十二章 2018-2020年中国军事工业主要上游行业发展分析
12.1 2018-2020年军用新材料行业发展分析
12.1.1 军用新材料主要类型
12.1.2 军用新材料市场容量
12.1.3 军用新材料应用领域
12.1.4 军用新材料需求分析
12.1.5 军用新材料投资价值
12.1.6 军用钛合金材料发展
12.1.7 军用碳纤维材料发展
12.1.8 军用高温合金材料发展
12.1.9 军用复合材料需求增长
12.1.10 军用3D打印材料发展
12.2 2018-2020年军工芯片行业发展分析
12.2.1 军工芯片相关概念
12.2.2 军工芯片发展现状
12.2.3 军工芯片细分领域
12.2.4 军工芯片发展策略
12.2.5 军工芯片发展机遇
12.2.6 军工芯片发展趋势
12.3 2018-2020年军用电源行业发展分析
12.3.1 军用电源市场特征
12.3.2 军用电源主要类型
12.3.3 军用电源发展策略
12.3.4 军用电源市场前景
12.4 2018-2020年其他军工上游行业发展
12.4.1 军用橡胶
12.4.2 军用传感器
12.4.3 红外成像系统
12.4.4 军工线缆
第十三章 2018-2020年中国军事工业区域发展分析
13.1 河北省军工产业
13.1.1 发展政策环境
13.1.2 产业发展现状
13.1.3 产业发展问题
13.1.4 产业发展思路
13.1.5 产业发展建议
13.1.6 未来前景展望
13.2 河南省军工产业
13.2.1 产业发展现状
13.2.2 产业项目落户
13.2.3 许昌基地发展
13.2.4 洛阳基地发展
13.2.5 郑洛建设规划
13.2.6 军工发展规划
13.3 湖北省军工产业
13.3.1 行业发展现状
13.3.2 行业规模现状
13.3.3 襄阳基地发展
13.3.4 孝感基地发展
13.3.5 军民融合政策
13.3.6 未来发展方向
13.4 湖南省军工产业
13.4.1 发展政策环境
13.4.2 产业发展规模
13.4.3 产业基金落户
13.4.4 湘潭基地发展
13.4.5 平江基地发展
13.4.6 株洲基地发展
13.4.7 产业发展问题
13.4.8 行业发展战略
13.5 江西省军工产业
13.5.1 产业发展基础
13.5.2 行业扶持政策
13.5.3 产业发展现状
13.5.4 军民融合发展
13.5.5 景德镇基地发展
13.5.6 产业发展趋势
13.5.7 产业发展障碍
13.6 四川省军工产业
13.6.1 产业支持政策
13.6.2 产业发展现状
13.6.3 产业发展动态
13.6.4 企业发展状况
13.6.5 广元基地发展
13.6.6 泸州基地发展
13.6.7 绵阳基地发展
13.6.8 发展现存问题
13.6.9 发展对策建议
13.7 陕西省军工产业
13.7.1 产业发展规划
13.7.2 产业发展现状
13.7.3 军民融合发展
13.7.4 兵器工业基地
13.7.5 西安基地发展
13.7.6 汉中基地发展
13.7.7 发展存在问题
13.7.8 产业发展对策
13.8 江苏省军工产业
13.8.1 军民融合发展
13.8.2 丹阳基地发展
13.8.3 产业发展定位
13.8.4 产业发展问题
13.8.5 产业发展对策
13.8.6 未来发展方向
13.9 其他区域军工产业
13.9.1 东北地区
13.9.2 华北地区
13.9.3 华东地区
13.9.4 西南地区
13.9.5 西北地区
第十四章 2018-2020年中国军事工业技术发展分析
14.1 国内外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发展
14.1.1 军民两用技术内涵
14.1.2 技术融合重要作用
14.1.3 军民两用政策目标
14.1.4 国外技术融合经验
14.1.5 军民两用发展现状
14.1.6 军民两用技术创新
14.1.7 军民两用政策优化
14.1.8 技术转移案例分析
14.2 军事工业军用技术转民用重点技术
14.2.1 智能制造领域
14.2.2 高端装备领域
14.2.3 先进材料领域
14.2.4 新能源与环保领域
14.2.5 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
14.2.6 应急救援与公共安全领域
14.3 重要新兴技术在军事工业的应用分析
14.3.1 光纤通信技术
14.3.2 传感器技术
14.3.3 大数据技术
14.3.4 物联网技术
14.3.5 3D打印技术
14.3.6 人机交互新技术
14.4 军事工业细分领域技术发展现状
14.4.1 卫星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
14.4.2 航空工业热处理技术
14.4.3 军用运输机制造技术
14.4.4 无人机核心相关技术
14.4.5 直升机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
14.4.6 兵器工业热处理节能技术
14.4.7 军民两用装甲防护技术
第十五章 2018-2020年中国重点军工集团经营分析
15.1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15.1.1 企业发展概况
15.1.2 企业发展沿革
15.1.3 企业组织架构
15.1.4 企业经营状况
15.1.5 企业合作动态
15.1.6 企业创新成果
15.1.7 企业发展计划
15.2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15.2.1 企业发展概况
15.2.2 企业发展沿革
15.2.3 企业组织架构
15.2.4 企业经营状况
15.2.5 企业科研成就
15.2.6 发展智慧产业
15.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15.3.1 企业发展概况
15.3.2 企业发展历程
15.3.3 企业组织架构
15.3.4 企业经营状况
15.3.5 企业业务实力
15.3.6 企业发展战略
15.4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15.4.1 企业发展概况
15.4.2 企业发展历程
15.4.3 企业组织架构
15.4.4 企业经营状况
15.4.5 企业产品创新
15.4.6 企业合作动态
15.5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15.5.1 企业发展概况
15.5.2 企业业务领域
15.5.3 企业组织架构
15.5.4 企业经营状况
15.5.5 企业合作动态
15.5.6 公司发展战略
15.6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15.6.1 企业发展概况
15.6.2 企业主要产品
15.6.3 企业组织架构
15.6.4 企业经营状况
15.6.5 企业战略合作
15.6.6 企业发展战略
15.7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15.7.1 企业发展概况
15.7.2 企业经营状况
15.7.3 企业混改提速
15.7.4 企业战略合作
15.8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15.8.1 企业发展概况
15.8.2 企业经营状况
15.8.3 企业重组升级
15.8.4 企业科技创新
15.8.5 企业改革发展
15.8.6 企业战略合作
15.9 中国核工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15.9.1 企业发展概况
15.9.2 企业组织架构
15.9.3 企业经营状况
15.9.4 企业重组动态
15.9.5 企业深化改革
15.1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15.10.1 企业发展概况
15.10.2 企业组织架构
15.10.3 企业经营状况
15.10.4 企业主营业务
15.10.5 企业项目进展
15.10.6 军民融合发展
15.10.7 国际合作动态
第十六章 2016-2019年中国标杆民营军工企业经营分析
16.1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6.1.1 企业发展概况
16.1.2 经营效益分析
16.1.3 业务经营分析
16.1.4 财务状况分析
16.1.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6.1.6 公司发展战略
16.1.7 未来前景展望
16.2 成都振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6.2.1 企业发展概况
16.2.2 经营效益分析
16.2.3 业务经营分析
16.2.4 财务状况分析
16.2.5 公司发展战略
16.2.6 未来前景展望
16.3 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
16.3.1 企业发展概况
16.3.2 经营效益分析
16.3.3 业务经营分析
16.3.4 财务状况分析
16.3.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6.3.6 公司发展战略
16.3.7 未来前景展望
16.4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16.4.1 企业发展概况
16.4.2 经营效益分析
16.4.3 业务经营分析
16.4.4 财务状况分析
16.4.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6.4.6 公司发展战略
16.4.7 未来前景展望
16.5 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6.5.1 企业发展概况
16.5.2 经营效益分析
16.5.3 业务经营分析
16.5.4 财务状况分析
16.5.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6.5.6 公司发展战略
16.5.7 未来前景展望
16.6 江苏东华测试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6.6.1 企业发展概况
16.6.2 经营效益分析
16.6.3 业务经营分析
16.6.4 财务状况分析
16.6.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6.6.6 公司发展战略
16.6.7 未来前景展望
16.7 广州中海达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6.7.1 企业发展概况
16.7.2 经营效益分析
16.7.3 业务经营分析
16.7.4 财务状况分析
16.7.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6.7.6 公司发展战略
16.7.7 未来前景展望
第十七章 2018-2020年中国军事工业投资分析
17.1 军工行业投融资状况
17.1.1 融资环境优化
17.1.2 行业融资模式
17.1.3 行业募资情况
17.1.4 产业基金类型
17.1.5 行业投资规模
17.1.6 投资退出情况
17.1.7 行业投资机遇
17.2 军工板块指数涨跌分析
17.2.1 军工板块行情
17.2.2 军工板块持仓
17.2.3 军工板块业绩
17.2.4 子板块分化明显
17.3 军工产业资产整合分析
17.3.1 资产整合水平
17.3.2 资产整合事件
17.3.3 资产整合动态
17.3.4 资产整合环境
17.3.5 资产整合预测
17.4 军事工业的投资风险
17.4.1 市场准入环境
17.4.2 资质进入壁垒
17.4.3 投资观念障碍
17.4.4 民资投资风险
17.4.5 军工潜在风险
17.5 民资参与军工的投资模式
17.5.1 生产经营
17.5.2 资产经营
17.5.3 资本运作
17.6 军工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模式
17.6.1 投资条件
17.6.2 投资模式
17.6.3 投资风险
17.6.4 对策建议
第十八章 2021-2025年中国军事工业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
18.1 军工产业未来发展机遇环境
18.1.1 符合经济转型要求
18.1.2 军费支出稳步增长
18.1.3 军工产业改革推进
18.1.4 国防信息化加快
18.2 军工产业发展前景及展望
18.2.1 “十三五”展望
18.2.2 军工板块经营预期
18.2.3 军民融合整体趋势
18.2.4 社会资本参与趋势
18.2.5 军工企业改革方向
18.3 军事工业发展方向及趋势
18.3.1 生产集中趋势
18.3.2 发展失衡趋势
18.3.3 信息化趋向
18.3.4 国际化趋向
18.3.5 技术发展趋势
18.4  2021-2025年中国军工事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18.4.1 2021-2025年中国军工事业影响因素分析
18.4.2 2021-2025年中国军工行业收入规模预测
18.4.3 2021-2025年中国军工行业利润规模预测
附录
附录一: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实施暂行办法
附录二:涉军企事业单位改制重组上市及上市后资本运作军工事项审查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附录三: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指南
附录四:加强军贸产品质量监督管理
附录五:军工关键设备设施管理条例
附录六: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实施意见
附录七: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

图表目录
图表1 军工行业分类明细
图表2 民用企业与军工企业的对比
图表3 2018年世界军工百强榜前十名企业军品收入情况
图表4 2018年世界军工百强企业地区分布
图表5 1950-2018年全球军工贸易总额
图表6 2014-2018年全球主要军贸出口国出口总额
图表7 2018年主要国际军工指数走势
图表8 2018年世界十大军工企业股价涨跌幅情况
图表9 2018年世界十大军工企业资本运作频率
图表10 2018年世界军工已完成的五大兼并收购事件
图表11 英法国家层面的军工企业集团化、规模化
图表12 西欧军工企业的国际化
图表13 美国军工行业发展经历四个阶段
图表14 美国一战前海军军费占联邦总支出比例
图表15 冷战时期兼并重组案例
图表16 美国军工企业财团控股情况
图表17 美国军工整合之后各细分市场供应商情况
图表18 波音公司产品构成
图表19 波音公司发展历程
图表20 波音公司集团现有框架
图表21 波音公司营业收入及军品占比
图表22 波音公司营业利润及军品占比
图表23 通用动力产业构成
图表24 通用动力营业收入及军品占比
图表25 通用动力营业利润及军品占比
图表26 洛克希德马丁产业构成
图表27 洛克希德•马丁营业收入及军品占比
图表28 诺思罗普•格鲁曼业务构成
图表29 诺思罗普•格鲁曼产业框架
图表30 诺思罗普•格鲁曼营业收入及军品占比
图表31 俄罗斯军工行业各子行业工业产值前后对比
文字:[    ] [ 打印本页 ] [ 返回顶部 ]
1.客户确定购买意向
2.签订购买合同
3.客户支付款项
4.提交资料
5.款到快递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