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2021-2025年中国军工产业市场供需格局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2021-06-18
  • [报告ID] 153991
  • [关键词] 军工产业市场
  • [报告名称] 2021-2025年中国军工产业市场供需格局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交付方式] EMS特快专递 EMAIL
  • [完成日期] 2021/6/6
  • [报告页数] 页
  • [报告字数] 字
  • [图 表 数] 个
  • [报告价格] 印刷版7500 电子版7800 印刷+电子8000
  • [传真订购]
加入收藏 文字:[    ]
报告简介

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要,更好履行大国国际责任义务,中国政府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总体保持国防支出合理稳定增长,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

国防费用合理稳定增长,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

2021年3月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新闻发言人吴谦接受媒体采访回应,2021年中国国防费适度稳定增长比上年增长6.8%,2021年全国财政安排国防支出预算13795.44亿元。

国防军费是军工产业发展的源头,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国防部的数据显示,2007-2019年,我国军费支出持续较快增长,2019年中国军费预算支出为12122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5.08%,占GDP的比重为1.23%,表明中国军工蓬勃发展的前景。

据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消息,2020年中国国防支出预算为12680亿元,较上年增长6.56%,增速较2019年有所下降;同时,军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较上年略下降,为5.08%。国防建设需要长期稳定的投入,军费预算与经济增速同步回落使其更具备持续性,有利于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稳步发展。

图表 2010-2021年中国军费支出预算情况(单位:亿元,%)

从全球防务支出的历史数据来看,冷战和美国反恐战争期间全球的防务开支经历了两次快速增长阶段,自2011年美国从伊拉克撤军以来,全球防务开支进入短暂的稳定阶段。受经济状况改善以及热点地区局势动荡的影响,美国、中东及东欧等地区军费开支快速增长,带动全球防务开支进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2019年美国的国防支出最多,为7163亿美元,占当年美国GDP的3.1%。

2020年主要国家国防支出预算中,美国依然高居首位,为7380亿美元,比排名第2位至第10位的各国国防预算总和还多;其次依次是中国、沙特、印度以及美国。2020年世界五强国家军费总和为11082亿美元。

基于我国发展国防力量的性质是重在战略防御,中国国防宗旨秉承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因此我国的国防支出与美国相比差距较大。

军工行业的发展受益于我国国防装备的升级

增加的国防费用主要用于保障军队建设“十四五”规划布局的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启动实施;加速武器装备升级换代,推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军事训练转型,构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改进和完善训练保障条件;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改善官兵生活福利待遇,服务军队基层建设四个方面。

国防装备的升级将促进我国飞机、航空发动机、航空材料、卫星等行业的技术和装备的更新。

——军用飞机市场规模在800亿元左右

现阶段,我国军用飞机每年市场规模在800亿元左右,民用航空工业市场仅200亿左右,总计仅1000亿元左右。随着我国对军工产业发展的日益重视、国防科技建设步伐加快、中俄两国加强军事合作等新催化剂影响下,我国军工行业大受重视,军用飞机将随之受益。预计到2025年,我国航空制造业市场有望达到5300亿元,其中军用飞机3000亿元,未来军用飞机市场前景大。

根据Flight Global出具的《World Air  Force2021》报告,我国2020年军用飞机数量达3260架;战斗机方面,我国战斗机保有量为1571架,主要仍为二代和代战斗机,二代战机基本淘汰;军用直升机方面,我国保有量为902架。

从2020年我国军用飞机的市场结构来看,战斗机占比将近一半,占比48.23%,其次是武装直升机占比27.69%,特殊作战机占比最少,占比3.53%。

——未来十年将是航空发动机发展新时期

目前,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已于2016年8月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把中航工业集团下属的航空发动机企业相关企(事)业单位从原有的飞机制造体系中分离出来,打破了一厂一所一型号的旧模式,有助于整合我国航空工业体系的优势资源。

新成立的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作为未来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的主体,将集中致力于发动机设计、制造、试验、相关材料研制等方面,建立中国航空动力研制和生产的完整产业链,以提升我国航空发动机整体水平。

航空发动机专项方面,将重点聚焦涡扇、涡喷发动机领域,同时兼顾有一定市场需求的涡轴、涡桨和活塞发动机领域,主要研发大涵道比大型涡扇发动机、中小型涡扇/涡喷射发动机、中大功率涡轴发动机等重点产品;燃气轮机专项的主要目标为,2020年实现F级300MW燃机自主研制,2030年实现H级400MW燃机自主研制。

我国军民用航空发动机仍然高度依赖进口,国产发动机的技术差距较大。从产品生产来看,我国航空发动机生产商主要包括中航工业旗下的中航动力、中航动控、成发科技、西航、中航黎明等。

——航空复合材料应用广泛

航空复合材料中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以其独特、卓越的理化性能,广泛应用在火箭、导弹和高速飞行器等航空航天领域。例如采用碳纤维与塑料制成的复合材料制造的飞机、卫星、火箭等宇宙飞行器,不但推力大、噪音小,而且由于其质量较轻,所以动力消耗少,可节约大量燃料。

国际碳纤维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主要应用于五大板块:商用飞机、军用飞机、直升飞机、通用航空、其他宇航。从占比情况来看,航空航天领域一半以上的碳纤维需求都应用于商用飞机,占比达到69%,公务飞机占比达到10.5%,军用飞机占比达到15%,直升机占比12%。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已经取得一定进展

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2020年1月17日发布的《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19)》数据显示,中国全年共完成34次航天发射任务,发射了81个航天器,发射次数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但在发射的载荷数量和质量上与美国仍有较大差距。

截至2019年年底,由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累计开展323次发射任务,成功将超过500个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航天器数量占中国发射总数量的93.1%,发射航天器质量占中国发射总质量的98.7%,是中国航天运载火箭的绝对主力。

根据《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18)》规划,2019-2024年,我国将发射约120颗卫星,其中包括通信卫星20颗左右、遥感卫星70颗左右、导航卫星30颗左右。

经过多年的启蒙和培育阶段,我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已经取得一定进展,目前已初具规模。根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在2019年5月发布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20)》显示,2019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3450亿元,较2018年增长14.4%。其中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产业核心产值为1166亿元,在总产值中占比为33.8%。

虽然受到多重客观因素影响,核心产值增速明显放缓,但随着“北斗+”和“+北斗”应用的深入推进,由卫星导航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达到2284亿元,有力支撑了行业总体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信息化是未来军工行业重点投入方向

从计算机行业的角度看,军民深度融合将开启军工信息化建设新时代。预计未来军费结构中武器装备的占比,特别是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占比,将会持续提升,军工信息化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都将是我国国防军工投入的重点。其中,网络与信息安全、卫星导航系统、电磁仿真与信号处理、海洋信息化等细分领域将是投入重点。

随着北斗导航装备持续加速推进,我们预测未来3-5年,军用北斗应用市场增长提速,未来市场规模或超百亿元。民用领域,预计下游的运营服务产值贡献将达到总产值的50%,位置服务市场空间约1300亿元,道路应用市场空间约2300亿元,行业应用市场空间约200亿元。

本公司出品的研究报告首先介绍了中国军工行业市场发展环境、军工行业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中国军工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军工行业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军工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军工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军工行业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中国军工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军工。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军工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军工。

 

 


报告目录
2021-2025年中国军工产业市场供需格局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第一章 军民融合产业相关概述
第二章 2019-2021年世界军民融合产业运行状况及经验借鉴
2.1 世界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状况
2.1.1 产业发展动因
2.1.2 市场发展特点
2.1.3 产业技术成果
2.1.4 发展态势分析
2.2 美国军民融合发展状况剖析
2.2.1 军民融合发展阶段
2.2.2 军民融合发展路径
2.2.3 军工企业发展解析
2.2.4 军民融合发展经验
2.3 世界军民融合发展典型模式分析
2.3.1 “军民一体化”模式
2.3.2 “先军后民”模式
2.3.3 “以民掩军”模式
2.3.4 “以军带民”模式
2.4 世界军民融合发展经验借鉴
2.4.1 制定规划有效实施
2.4.2 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2.4.3 构建军民合作关系
2.4.4 构建完善法规制度
第三章 2019-2021年中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3.1 政策环境
3.1.1 顶层战略设计
3.1.2 中央政策解析
3.1.3 军委政策分析
3.1.4 国防工业政策
3.1.5 产业政策红利
3.2 经济环境
3.2.1 宏观经济概况
3.2.2 对外经济分析
3.2.3 工业运行情况
3.2.4 固定资产投资
3.2.5 宏观经济展望
3.3 军事环境
3.3.1 世界军事形势
3.3.2 国防军费状况
3.3.3 国防军事战略
3.3.4 军事工业发展
3.3.5 军事需求影响
第四章 2019-2021年中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状况
4.1 中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
4.1.1 发展意义解析
4.1.2 发展历程分析
4.1.3 产业发展架构
4.1.4 市场发展现状
4.1.5 行业发展指数
4.1.6 发展模式分析
4.2 军民融合标准化建设和发展解析
4.2.1 军民融合标准化工作内涵
4.2.2 军民融合标准化建设作用
4.2.3 军民融合标准化工作现状
4.2.4 军民融合标准化建设问题
4.2.5 军民融合标准化发展措施
4.3 军民融合领域专利运营分析
4.3.1 军民融合领域专利运营特殊性
4.3.2 军民融合领域专利运营理念
4.3.3 军民融合领域专利运营环节
4.3.4 军民融合领域专利运营对策
4.4 中国军民融合发展现存问题
4.4.1 在思想观念层面
4.4.2 在具体管理层面
4.4.3 在法制建设层面
4.4.4 在政策执行层面
4.5 中国军民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4.5.1 应对国际形势的策略
4.5.2 建立并完善发展机制
4.5.3 构建政策支持体系
第五章 2019-2021年军民融合发展配套改革措施深度分析
5.1 军工科研院所改制
5.1.1 科研院所改制概述
5.1.2 科研院所改制意义
5.1.3 科研院所改制内容
5.1.4 科研院所改制方向
5.1.5 科研院所改制部署
5.1.6 科研院所改制难点
5.2 军工集团改革
5.2.1 军工集团主体概述
5.2.2 军工集团公司制改革
5.2.3 混合所有制改革现状
5.2.4 军工集团资产证券化
5.3 装备采购制度及价格体系改革
5.3.1 军品定价与采购机制改革历程
5.3.2 定价模式与采购机制方式分析
5.3.3 军品采购与定价机制改革影响
5.3.4 军品定价与采购机制改革重点
第六章 2019-2021年军民融合军转民领域深度分析
6.1 军民融合军转民发展状况解析
6.1.1 军转民主要方式
6.1.2 军转民主要方向
6.1.3 专利军转民进展
6.1.4 军转民技术评价
6.1.5 军转民发展差距
6.1.6 军转民发展对策
6.2 军民融合军转民企业发展分析
6.2.1 军转民企业分析
6.2.2 军转民企业发展困境
6.2.3 军转民企业发展对策
6.3 军民融合军用技术转民用市场化分析
6.3.1 市场化发展内涵
6.3.2 市场化转换途径
6.3.3 市场化存在问题
6.3.4 推进市场化建议
6.4 军民融合军转民发展案例剖析
6.4.1 国外军转民经典案例
6.4.2 国内军转民案例分析
第七章 2019-2021年军民融合民参军领域深入剖析
7.1 军民融合民参军发展现状分析
7.1.1 民参军发展意义
7.1.2 民参军准入环境
7.1.3 民参军参与路径
7.1.4 民参军涉及领域
7.1.5 民参军企业分析
7.1.6 民参军限制因素
7.2 军民融合民参军典型发展模式
7.2.1 政府主推模式
7.2.2 产业集群带动模式
7.2.3 科技城模式
7.2.4 大企业引领模式
7.3 军民融合民参军现存问题分析
7.3.1 行业准入门槛高
7.3.2 机制壁垒未打破
7.3.3 需求信息不对称
7.3.4 资金支持不相同
7.3.5 民企待遇不平等
7.3.6 产权保护不到位
7.3.7 技术标准不接轨
7.4 军民融合民参军发展对策建议
7.4.1 推进制度改革创新
7.4.2 优化资质审查程序
7.4.3 搭建公共信息平台
7.4.4 完善企业发展政策
7.4.5 完善军工行业规范
第八章 2019-2021年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展全面解析
8.1 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展状况
8.1.1 协同创新主体
8.1.2 协同发展背景
8.1.3 协同创新实践
8.1.4 协同发展模式
8.1.5 技术协同创新
8.1.6 发展案例分析
8.2 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构建
8.2.1 平台构建形势与要求
8.2.2 平台构建内涵与功能
8.2.3 平台组织架构及运行机制
8.2.4 创新平台政策保障措施
8.3 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展障碍
8.3.1 信息共享与技术产权障碍
8.3.2 协同创新锁定与路径依赖
8.3.3 相关金融支持有效性障碍
8.3.4 高校文化与评价体制障碍
8.4 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展对策
8.4.1 建立军民互动交流机制
8.4.2 形成有效金融支持体系
8.4.3 强化校企交流合作机制
第九章 2019-2021年中国航天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分析
9.1 世界航天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分析
9.1.1 航天军民融合发展分析
9.1.2 航天军民融合发展思路
9.1.3 航天军民融合发展措施
9.1.4 世界航天军民融合经验
9.2 中国航天工业发展分析
9.2.1 发展成果分析
9.2.2 发展政策与措施
9.2.3 未来发展规划
9.3 中国航天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剖析
9.3.1 航天工业军民融合概述
9.3.2 航天军民融合发展历程
9.3.3 航天军民融合发展现状
9.3.4 航天军民融合发展问题
9.3.5 航天军民融合发展举措
9.4 中国航天企业军民融合发展分析
9.4.1 发展现状分析
9.4.2 企业发展途径
9.4.3 管理模式构建
9.4.4 发展存在问题
9.4.5 企业发展对策
9.5 中国军民融合发展商业航天解析
9.5.1 商业航天发展军民融合背景
9.5.2 商业航天发展军民融合意义
9.5.3 商业航天发展军民融合条件
9.5.4 商业航天发展军民融合前景
第十章 2019-2021年中国航空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分析
10.1 美国航空军民融合发展经验分析
10.1.1 航空工业发展规划
10.1.2 航空军民融合现状
10.1.3 航空军民融合发展
10.1.4 航空军民融合措施
10.1.5 国外发展经验借鉴
10.2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现状解析
10.2.1 运输航空发展状况
10.2.2 通用航空发展状况
10.2.3 运输效率与经济效益
10.2.4 民航固定资产投资
10.3 中国航空工业重点领域军民融合发展
10.3.1 航空发动机军民融合
10.3.2 航空军事物流军民融合
10.3.3 航空投送军民融合发展
10.3.4 航空应急救援军民融合
10.3.5 航空军机维修军民融合
第十一章 2019-2021年中国船舶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分析
11.1 中国船舶工业运行情况分析
11.1.1 船舶工业运行情况
11.1.2 船舶工业运行特点
11.1.3 船舶工业现存问题
11.1.4 船舶工业发展建议
11.1.5 船舶工业市场预测
11.2 中国船舶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状况
11.2.1 融合发展基础
11.2.2 市场需求分析
11.2.3 企业发展特点
11.2.4 市场发展前景
11.2.5 未来发展规划
11.3 中国舰船领域军民融合标准化建设
11.3.1 标准化工作现状
11.3.2 标准化工作成果
11.3.3 标准化工作建议
第十二章 2019-2021年中国武器装备行业军民融合发展分析
12.1 中国武器装备行业军民融合发展
12.1.1 发展优势分析
12.1.2 生产体系构建
12.1.3 发展面临问题
12.1.4 发展对策建议
12.2 中国武器装备军民融合系统建设分析
12.2.1 基本内涵介绍
12.2.2 实现形式分析
12.2.3 系统构成解析
12.2.4 运行架构设计
12.2.5 系统内在机理
12.3 中国武器装备保障军民融合发展解析
12.3.1 国外发展状况
12.3.2 中国发展现状
12.3.3 市场需求特点
12.3.4 发展影响因素
12.3.5 发展对策措施
12.4 中国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12.4.1 以解放思想引领军民融合
12.4.2 以体制机制保证军民融合
12.4.3 以政策制度支持军民融合
12.4.4 以法治思维保障军民融合
第十三章 2019-2021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军民融合发展分析
13.1 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运行情况
13.1.1 行业发展规模
13.1.2 细分行业规模
13.1.3 行业效益规模
13.1.4 行业投资规模
13.2 中国信息服务业运行现状分析
13.2.1 总体运行情况
13.2.2 细分领域规模
13.2.3 区域运行情况
13.2.4 从业人员分析
13.3 中国推进信息化军民融合发展解读
13.3.1 军民融合信息化发展历程
13.3.2 军民融合信息化重要性
13.3.3 军民融合信息化建设现状
13.3.4 军民融合信息化建设问题
13.3.5 信息化建设军民融合措施
13.4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军民融合发展分析
13.4.1 产业军民融合必要性
13.4.2 产业军民融合现状分析
13.4.3 产业军民融合现存问题
13.4.4 产业军民融合发展对策
13.5 中国天基互联网军民融合发展分析
13.5.1 天基互联网基本介绍
13.5.2 天基互联网需求定位
13.5.3 天基互联网军民融合效益
13.5.4 天基互联网军民融合发展策略
13.6 中国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卫星通信产业解析
13.6.1 卫星通信军民融合历程
13.6.2 卫星通信军民融合模式
13.6.3 卫星通信军民融合现状
13.6.4 卫星通信军民融合规划
第十四章 2019-2021年中国电磁频谱领域军民融合发展分析
14.1 国外电磁频谱管理发展状况综述
14.1.1 国外频谱管理军民融合发展概述
14.1.2 俄罗斯军民电磁频谱管理发展经验
14.2 电磁频谱管理军民融合发展分析
14.2.1 电磁频谱管理意义
14.2.2 电磁频谱管理军民融合必要性
14.2.3 电磁频谱管理军民融合的特征
14.2.4 电磁频谱管理军民融合路径规划
14.2.5 电磁频谱管理军民融合发展对策
14.3 大数据背景下军民融合频谱利用分析
14.3.1 军民融合频谱综合利用体系架构
14.3.2 军民融合频谱综合利用工作原理
14.3.3 军民融合频谱综合利用工作流程
14.3.4 军民融合频谱综合利用仿真试验
14.4 电磁频谱战发展分析
14.4.1 电磁频谱战概述
14.4.2 美国电磁频谱战发展
14.4.3 电磁频谱战发展动因
14.4.4 电磁频谱战主要活动
14.4.5 电磁频谱战作战方式
第十五章 2019-2021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军民融合发展分析
15.1 北斗导航
15.1.1 产业政策支持
15.1.2 系统建设进展
15.1.3 产业发展现状
15.1.4 产业军民融合战略意义
15.1.5 产业发展及融合现状
15.1.6 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15.1.7 产业军民融合发展对策
15.1.8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15.2 新材料
15.2.1 新材料重要战略地位
15.2.2 新材料产业发展成果
15.2.3 新材料军民融合市场需求
15.2.4 新材料军民融合发展前景
15.3 无人机
15.3.1 无人机产业战略地位
15.3.2 无人机产业发展概况
15.3.3 无人机产业军民融合机制
15.3.4 无人机产业军民融合优势
15.3.5 无人机军民融合经验启示
15.4 核工业
15.4.1 核工业发展战略发展思路
15.4.2 核工业军民融合历程解析
15.4.3 核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策略
15.4.4 核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前景
15.5 战略性新兴产业军民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15.5.1 把握新兴领域强化重点
15.5.2 夯实军民融合技术基础
15.5.3 打造军民融合产业园区
15.5.4 建立军民需求拉动机制
15.5.5 完善军民融合制度建设
第十六章 2019-2021年湘鄂赣地区军民融合发展状况
16.1 湖南省
16.1.1 产业扶持政策
16.1.2 产业发展现状
16.1.3 产业发展特点
16.1.4 产业发展问题
16.1.5 行业发展战略
16.1.6 未来发展前景
16.2 湖北省
16.2.1 行业发展历程
16.2.2 产业发展基础
16.2.3 产业扶持政策
16.2.4 产业发展现状
16.2.5 产业发展障碍
16.2.6 行业发展策略
16.3 江西省
16.3.1 产业发展基础
16.3.2 产业扶持政策
16.3.3 行业发展现状
16.3.4 行业发展成果
16.3.5 产业联盟发展
16.3.6 产业发展趋势
16.3.7 产业发展障碍
16.4 湘鄂赣军民融合发展策略
16.4.1 制度层面创新
16.4.2 管理层面创新
16.4.3 技术层面创新
16.4.4 文化层面创新
第十七章 2019-2021年长江经济带军民融合发展分析
17.1 长江经济带军民融合协同发展分析
17.1.1 协同发展意义
17.1.2 协同发展基础
17.1.3 协同发展框架
17.1.4 发展主要问题
17.1.5 协同发展建议
17.2 上海市
17.2.1 产业市场规模
17.2.2 市场发展动态
17.2.3 试点项目进展
17.2.4 市场发展举措
17.2.5 产业发展战略
17.3 江苏省
17.3.1 发展驱动因素
17.3.2 产业发展状况
17.3.3 区域发展分析
17.3.4 企业发展动态
17.3.5 发展主要问题
17.3.6 发展对策建议
17.3.7 未来发展规划
17.4 浙江省
17.4.1 产业政策支持
17.4.2 市场发展意义
17.4.3 产业特色优势
17.4.4 产业发展成效
17.4.5 创新体系发展
17.4.6 产业发展策略
17.5 安徽省
17.5.1 市场发展成果
17.5.2 产业发展现状
17.5.3 行业生产布局
17.5.4 产业发展策略
17.5.5 重点发展方向
17.5.6 未来发展目标
17.6 四川省
17.6.1 产业支持政策
17.6.2 产业发展现状
17.6.3 市场发展动态
17.6.4 发展现存问题
17.6.5 发展对策建议
17.6.6 未来发展目标
17.7 贵州省
17.7.1 市场发展成果
17.7.2 产业发展现状
17.7.3 融合发展模式
17.7.4 发展障碍分析
17.7.5 产业发展建议
17.7.6 发展推进要素
17.7.7 战略发展布局
第十八章 2019-2021年中国军民融合产业典型区域发展分析
18.1 山西省
18.1.1 产业发展成果
18.1.2 市场发展现状
18.1.3 市场发展机遇
18.1.4 企业深耕领域
18.1.5 发展瓶颈因素
18.1.6 产业发展对策
18.2 河北省
18.2.1 市场发展成果
18.2.2 产业发展规模
18.2.3 地区特色领域
18.2.4 金融服务建设
18.2.5 区域战略布局
18.2.6 未来发展规划
18.3 陕西省
18.3.1 产业发展政策
18.3.2 市场发展现状
18.3.3 市场发展动态
18.3.4 产业推进成效
18.3.5 企业发展态势
18.3.6 发展存在问题
18.3.7 产业发展对策
18.4 辽宁省
18.4.1 产业发展政策
18.4.2 产业发展现状
18.4.3 产业联盟建设
18.4.4 发展制约因素
18.4.5 产业选择解析
18.4.6 产业发展路径
18.5 其他地区
18.5.1 山东省
18.5.2 甘肃省
第十九章 2019-2021年军民融合典型产业基地发展分析
19.1 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建设概述
19.1.1 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基本内涵
19.1.2 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建设意义
19.1.3 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建设关键
19.2 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分析
19.2.1 内涵及其主要特征
19.2.2 各类园区建设现状
19.2.3 园区建设主要问题
19.2.4 园区建设推进建议
19.3 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9.3.1 基地建设基本情况
19.3.2 基地运行情况分析
19.3.3 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19.3.4 基地发展支持政策
19.3.5 基地未来建设规划
19.4 军民融合(航天)•陕西西安市
19.4.1 基地建设总体情况
19.4.2 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19.4.3 基地发展支持政策
19.4.4 基地未来建设规划
19.5 军民结合•四川绵阳科技城
19.5.1 基地建设发展情况
19.5.2 基地运行情况分析
19.5.3 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19.5.4 基地发展支持政策
19.5.5 基地未来建设规划
19.6 军民结合•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
19.6.1 基地建设基本情况
19.6.2 基地运行情况分析
19.6.3 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19.6.4 基地发展支持政策
19.6.5 基地未来建设规划
19.7 军民结合(航空)•陕西汉中航空产业园
19.7.1 基地建设总体情况
19.7.2 基地运行情况分析
19.7.3 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19.7.4 基地发展支持政策
19.7.5 基地未来建设规划
19.8 军民结合(民用航天)•上海闵行区
19.8.1 基地建设总体情况
19.8.2 基地运行情况分析
19.8.3 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19.8.4 基地建设发展动态
19.8.5 基地未来建设规划
19.9 军民结合•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1 基地建设发展情况
19.9.2 基地运行情况分析
19.9.3 基地主导产业情况
19.9.4 基地发展支持政策
19.9.5 基地未来建设规划
19.10 西安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
19.10.1 基地建设发展情况
19.10.2 基地运行情况分析
19.10.3 基地发展动态分析
19.10.4 基地产业发展策略
19.10.5 基地创新实践经验
第二十章 2019-2021年军民融合科技服务机构分析
20.1 军民融合科技服务机构运行模式分析
20.1.1 体系框架
20.1.2 模式比较
20.1.3 经验启示
20.2 供需对接类军民融合科技服务机构
20.2.1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信息中心
20.2.2 北京海鹰科技情报研究所
20.2.3 中国技术交易所有限公司
20.2.4 上海得民颂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2.5 四川中科融创科技有限公司
20.2.6 中国航天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20.2.7 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
20.2.8 中国兵器工业新技术推广研究所
20.2.9 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
20.3 创业孵化类军民融合科技服务机构
20.3.1 南京华讯方舟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20.3.2 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20.3.3 湖南麒麟信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20.3.4 南京理工大学连云港研究院
20.3.5 中国(绵阳)科技城工业技术研究院
20.3.6 西安航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20.3.7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华东分所
20.3.8 成都科杏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20.3.9 中壹发展八五零电子有限公司
20.3.10 北方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20.3.11 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船舶科技有限公司
20.3.12 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
20.4 科技评估类军民融合科技服务机构
20.4.1 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
20.4.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
20.4.3 北京蓝海长青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20.4.4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20.4.5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
20.4.6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
20.4.7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4.8 北京远望智库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20.4.9 北京华陆汇融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20.4.10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监测中心
20.4.11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标准信息中心
20.4.12 中国电子学会
20.4.13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经济技术发展中心
20.5 管理咨询类军民融合科技服务机构
20.5.1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四研究所
20.5.2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20.5.3 北京军友诚信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20.5.4 湖南福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0.5.5 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20.5.6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20.5.7 钢铁研究总院
20.5.8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
20.5.9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20.5.10 中勍科技有限公司
20.6 科技投融资类军民融合科技服务机构
20.6.1 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
20.6.2 江苏毅达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0.6.3 北京国鼎科创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20.6.4 西安中科创星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
20.6.5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20.6.6 丰年永泰(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第二十一章 2017-2020年军民融合国资企业运营分析
21.1 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21.1.1 企业发展概况
21.1.2 经营效益分析
21.1.3 业务经营分析
21.1.4 财务状况分析
21.1.5 核心竞争力分析
21.1.6 公司发展战略
21.1.7 未来前景展望
21.2 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21.2.1 企业发展概况
21.2.2 经营效益分析
21.2.3 业务经营分析
21.2.4 财务状况分析
21.2.5 核心竞争力分析
21.2.6 公司发展战略
21.2.7 未来前景展望
21.3 中兵红箭股份有限公司
21.3.1 企业发展概况
21.3.2 经营效益分析
21.3.3 业务经营分析
21.3.4 财务状况分析
21.3.5 核心竞争力分析
21.3.6 未来前景展望
21.4 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21.4.1 企业发展概况
21.4.2 经营效益分析
21.4.3 业务经营分析
21.4.4 财务状况分析
21.4.5 核心竞争力分析
21.4.6 未来前景展望
21.5 中航航空电子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21.5.1 企业发展概况
21.5.2 经营效益分析
21.5.3 业务经营分析
21.5.4 财务状况分析
21.5.5 核心竞争力分析
21.5.6 公司发展战略
21.6 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1.6.1 企业发展概况
21.6.2 经营效益分析
21.6.3 业务经营分析
21.6.4 财务状况分析
21.6.5 核心竞争力分析
21.6.6 公司发展战略
21.6.7 未来前景展望
21.7 北方导航控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1.7.1 企业发展概况
21.7.2 经营效益分析
21.7.3 业务经营分析
21.7.4 财务状况分析
21.7.5 核心竞争力分析
21.7.6 公司发展战略
21.8 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21.8.1 企业发展概况
21.8.2 经营效益分析
21.8.3 业务经营分析
21.8.4 财务状况分析
21.8.5 核心竞争力分析
21.8.6 公司发展战略
21.8.7 未来前景展望
第二十二章 2017-2020年军民融合民营企业运营分析
22.1 江龙船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2.1.1 企业发展概况
22.1.2 经营效益分析
22.1.3 业务经营分析
22.1.4 财务状况分析
22.1.5 核心竞争力分析
22.1.6 公司发展战略
22.1.7 未来前景展望
22.2 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
22.2.1 企业发展概况
22.2.2 经营效益分析
22.2.3 业务经营分析
22.2.4 财务状况分析
22.2.5 核心竞争力分析
22.2.6 公司发展战略
22.2.7 未来前景展望
22.3 西安晨曦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2.3.1 企业发展概况
22.3.2 经营效益分析
22.3.3 业务经营分析
22.3.4 财务状况分析
22.3.5 核心竞争力分析
22.3.6 公司发展战略
22.3.7 未来前景展望
22.4 西安天和防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2.4.1 企业发展概况
22.4.2 经营效益分析
22.4.3 业务经营分析
22.4.4 财务状况分析
22.4.5 核心竞争力分析
22.4.6 公司发展战略
22.4.7 未来前景展望
22.5 广东盛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2.5.1 企业发展概况
22.5.2 经营效益分析
22.5.3 业务经营分析
22.5.4 财务状况分析
22.5.5 核心竞争力分析
22.5.6 公司发展战略
22.5.7 未来前景展望
22.6 天海融合防务装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2.6.1 企业发展概况
22.6.2 经营效益分析
22.6.3 业务经营分析
22.6.4 财务状况分析
22.6.5 核心竞争力分析
22.6.6 公司发展战略
22.6.7 未来前景展望
22.7 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2.7.1 企业发展概况
22.7.2 经营效益分析
22.7.3 业务经营分析
22.7.4 财务状况分析
22.7.5 核心竞争力分析
22.7.6 公司发展战略
22.7.7 未来前景展望
第二十三章 2019-2021年军民融合发展资金支持体系分析
23.1 军民融合发展金融支持分析
23.1.1 金融支持意义
23.1.2 现存问题分析
23.1.3 发展对策建议
23.2 军民融合发展资金支持体系分析
23.2.1 资金支持体系转型必要性
23.2.2 资金支持体系转型可行性
23.2.3 资金支持体系构建国际模式
23.2.4 我国资金支持体系构建难点
23.2.5 多元资金支持体系构建路径
23.3 军民融合发展基金支持体系分析
23.3.1 基金支持体系结构
23.3.2 基金支持体系创新动力
23.3.3 基金支持体系形成与架构
23.3.4 基金支持发展状况分析
23.3.5 基金支持体系存在的问题
23.3.6 国外发展投资基金经验借鉴
23.3.7 发展基金投资需求系统把握
23.3.8 基金支持体系创新对策
第二十四章 2019-2021年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分析
24.1 军民融合投融资分析
24.1.1 投资情况
24.1.2 并购情况
24.1.3 IPO情况
24.2 “民参军”投资模式分析
24.2.1 生产经营
24.2.2 管理经营
24.2.3 资产经营
24.3 军民融合引入风险投资分析
24.3.1 引入风险投资意义
24.3.2 弱化民企参军障碍
24.3.3 市场应用手段成熟
24.3.4 风险投资模式构建
24.4  军民融合投资价值评估及分析
24.4.1 投资价值综合评估
24.4.2 市场进入时机判断
24.4.3 行业投资壁垒分析
24.5  中国军民融合投资风险分析
24.5.1 行业投资成本前置
24.5.2 军工改革动力不足
24.5.3 信息不对称风险大
24.5.4 产业融资存在障碍
24.6  中国军民融合投资发展建议
24.6.1 “军转民”领域投资建议
24.6.2 “民参军”领域投资建议
24.7 军民融合园区项目投资建设案例分析
24.7.1 项目基本概述
24.7.2 项目建设背景
24.7.3 项目建设条件
24.7.4 资金需求测算
24.7.5 经济效益分析
24.7.6 项目风险及控制
第二十五章 2021-2025年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25.1 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25.1.1 军民融合势在必行
25.1.2 军民融合整体趋势
25.1.3 社会资本参与趋势
25.1.4 重点领域发展趋势
25.1.5 新兴领域发展前景
25.1.6 法治保障建设趋势
25.2  2021-2025年中国军民融合发展预测分析

附录
附录一: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

图表目录
图表1 军工行业分类明细
图表2 军民融合管理体系主体关系图
图表3 美国军民融合发展阶段
图表4 二战期间美国军备需求情况
图表5 美国军工企业建立时间线
图表6 1949-2017年美国军费及占GDP比例
图表7 1991-2017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研发经费
图表8 技术再投资计划”具体子计划
图表9 技术再投资计划”优先发展的两用技术
图表10 2007-2016年美国军工企业军民品收入构成
图表11 美国三次抵消战略对比
图表12 波音公司产品构成
图表13 波音公司发展历程
图表14 波音公司集团现有框架
图表15 波音公司营业收入及军品占比
图表16 波音公司营业利润及军品占比
图表17 通用动力产业构成
图表18 通用动力营业收入及军品占比
图表19 通用动力营业利润及军品占比
图表20 洛克希德马丁产业构成
图表21 洛克希德•马丁营业收入及军品占比
图表22 诺思罗普•格鲁曼业务构成
图表23 诺思罗普•格鲁曼产业框架
图表24 诺思罗普•格鲁曼营业收入及军品占比
图表25 美国为推进军民融合而设立的部分军政部门联合协作机制
图表26 美国军民一体化路径
图表27 美国军工巨头军转民成果
图表28 俄罗斯军民融合主要措施
图表29 俄罗斯军民融合政策及大事梳理
文字:[    ] [ 打印本页 ] [ 返回顶部 ]
1.客户确定购买意向
2.签订购买合同
3.客户支付款项
4.提交资料
5.款到快递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