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2023-2027年中国储能电池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调研报告
2023-03-06
  • [报告ID] 188307
  • [关键词] 储能电池行业深度分析
  • [报告名称] 2023-2027年中国储能电池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调研报告
  • [交付方式] EMS特快专递 EMAIL
  • [完成日期] 2023/3/3
  • [报告页数] 页
  • [报告字数] 字
  • [图 表 数] 个
  • [报告价格] 印刷版8000 电子版8000 印刷+电子8500
  • [传真订购]
加入收藏 文字:[    ]
报告简介

一、产业链

储能电池上游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以及结构件等;上游的集成系统设备主要包括涂布机、搅拌机等。储能电池主要有8种,分别为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燃料电池、镍氢电池、钠硫电池、液流电池、锂硫电池。储能电池中游的储能系统及集成包括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储能变流器、其他软件硬件系统。下游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发电端、电网端、用电端,此外,下游后市场为电池回收。

二、上游分析

(一)正极材料

锂电池正极材料是其电化学性能的决定性因素,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安全性能起主导作用,且正极材料的成本占比也较高,占锂电池材料成本的30%-40%,因此正极材料是锂电池最为关键的材料。

1、市场规模

数据显示,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规模由2017年417.1亿元增至2020年751.9亿元。2022年我国正极材料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

我国正极材料市场规模

2、出货量

数据显示,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由2017年20.8万吨增至2020年51.0万吨, 2022年我国正极材料出货量可达67万吨。

3、竞争格局

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竞争格局中,厦门钨业占比最大达9.92%,天津巴莫占比达6.44%,德方纳米占比达6.31%,荣百锂电占比达5.82%,长运锂科占比达5.70%。

(二)负极材料

锂电池负极材料在锂电池中起储存和释放能量的作用,主要影响锂电池的电池效率、循环性能等。

1、市场规模

数据显示,我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规模由2017年82.1亿元增至2020年140.2亿元。2022年我国负极材料市场规模可达189.4亿元。

2、出货量

数据显示,我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出货量由2017年14.8吨增至2020年36.5吨。2022年我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出货量可达47.6吨。

3、竞争格局

数据显示,我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竞争格局中,按出货量来看,贝瑞特占比最大,达22%。其次为璞泰来,占比达18%。杉杉股份、凯金新能源、中科星城占比分别达17%、14%、7%。

(三)电解液

锂电池电解液是电池中离子传输的载体。一般由锂盐和有机溶剂组成。电解液在锂电池正、负极之间起到传导离子的作用,是锂离子电池获得高电压、高比能等优点的保证。

1、出货量

数据显示,我国锂电池电解液由2017年11万吨增至2020年25.2万吨。2022年我国锂电池电解液出货量可达32.6万吨。

2、竞争格局

数据显示,我国锂电池电解液市场竞争格局中,按出货量来看,天赐材料市场份额占比最大达29.3%。其次为新宙邦占比达17.6%,国泰华荣占比达14.7%。

(四)隔膜

隔膜是电解反应时,用以将正负两极分开防止在电解池中直接反应损失能量的一层薄膜。锂电池的结构中,隔膜是关键的内层组件之一。隔膜的性能决定了电池的界面结构、内阻等,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循环以及安全性能等特性,性能优异的隔膜对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市场规模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锂电池隔膜市场规模达34.9亿元。2022年我国隔膜市场规模将逼近40亿元。

2、出货量

数据显示,我国锂电池隔膜由2017年14.5亿平方米增至2020年37.2亿平方米。2022年我国锂电池隔膜出货量将超50亿平方米。

3、竞争格局

数据显示,我国锂电池隔膜生产市场竞争格局中,上海恩捷市场份额占比最大达31.38%。其次为星源材质占比达13.32%,苏州捷力占比达8.76%。

三、中游分析

(一)储能

1、储能电池市场

2017-2020年我国储能电池产值规模逐年攀升,保守测算2020年超180亿元,同比增长约60%。2021年我国储能电池产值将达276亿元,2022年将超350亿元。

2、储能电池新增装机量

受益于电池成本的持续下降和政府政策的刺激,中国储能电池在2017年0.3GWh新增投入运营的装机量的基础上,于2021年实现了5.8GWh的新增装机量。在国家能源转型及碳中和战略背景下,储能电池是电力系统改革和新能源电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到2022年,新增装机量将达到6.5GWh。

3、储能电池竞争格局

我国动力储能电池行业的竞争格局较为集中,头部效应较为明显。其中,宁德时代储能电池市场份额近六成,比亚迪紧随其后,储能电池市场份额16.0%。中航锂电排名第三,储能电池市场份额4.3%。

(二)储能锂离子电池

1、产量

数据显示,2016-2021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稳步增长,从2017年的111.13亿只增长至2021年的232.64亿只。2022年1-2月,锂离子电池产量35.85亿只,同比增长13.6%。

2021年,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全行业实现持续快速增长。2021年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324GWh,同比增长106%。

2、出货量

在电动汽车产量高速增长的带动下,我国储能锂电池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行业创新加速,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各种新电池技术相继问世。近几年,我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持续增长。数据显示,我国的储能锂电池出货量从2017年的4GWh增长至2020年的16.2GWh,2022年我国锂电池出货量达42.9GWh。

3、市场结构

锂离子产业主要以动力锂电池为主,2021年动力锂电池产量220GWh,同比增长165%,市场份额67.9%。消费锂电池、储能锂电产量分别为72GWh、32GWh,分别同比增长18%、146%,市场份额分别为22.2%、9.9%。

四、下游分析

(一)应用领域

2018至2020年期间,我国储能电池行业发电侧装机量不断增长,由28.1%提升至60.2%,而用户侧的装机份额呈现下降趋势,2020年用户侧储能电池装机占比仅为2%。预计2022年发电侧装机份额将达72.0%,电网侧装机份额将达27.4%,用户侧装机份额将达0.6%。

1、家庭储锂电池

尽管新冠疫情影响了全球大多数经济体,但对家庭储能的影响较小。GGII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家储锂电池出货达到5.5GWh,同比增长83%。

(二)电池回收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循环经济发展,我国电池回收相关企业持续增长,2020年电池回收相关企业注册量6609家。2021年电池回收相关企业新增2.8万家。在碳中和背景下,预计2022年电池回收相关企业注册量将突破4万家。


报告目录
2023-2027年中国储能电池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调研报告


第一章 储能电池行业相关概念
第二章 2020-2022年全球储能电池行业发展综述
2.1 2020-2022年全球储能电池行业发展状况
2.1.1 行业发展历程
2.1.2 市场需求规模
2.1.3 装机规模统计
2.1.4 细分市场结构
2.1.5 市场投运分布
2.1.6 行业应用情况
2.2 2020-2022年国外储能电池项目投资建设动态
2.2.1 巴斯夫钠硫电池储能项目
2.2.2 瓦锡兰部署电池储能项目
2.2.3 RGREEN INVEST储能项目
2.2.4 NGK部署钠硫电池储能系统
2.3 美国储能电池发展分析
2.3.1 行业运行状况
2.3.2 战略规划部署
2.3.3 项目研发情况
2.4 欧盟储能电池发展分析
2.4.1 行业运行状况
2.4.2 战略规划部署
2.4.3 产业发展前景
2.5 日本储能电池发展分析
2.5.1 行业运行状况
2.5.2 战略规划部署
2.5.3 项目研发情况
第三章 2020-2022年中国储能电池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3.1 政策环境
3.1.1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意见
3.1.2 推动新型储能发展指导意见
3.1.3 储能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
3.1.4 储能技术专业学科行动计划
3.1.5 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指导意见
3.1.6 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
3.2 经济环境
3.2.1 宏观经济概况
3.2.2 社会消费规模
3.2.3 工业运行情况
3.2.4 固定资产投资
3.2.5 宏观经济展望
3.3 产业环境
3.3.1 能源消纳完成度
3.3.2 储能发展规模化
3.3.3 储能细分类型情况
3.3.4 储能产业新特点
第四章 2020-2022年中国储能电池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4.1 2020-2022年中国储能电池市场运行情况
4.1.1 市场运行情况
4.1.2 市场规模分析
4.1.3 装机规模统计
4.1.4 装机细分结构
4.1.5 应用场景分析
4.1.6 区域发展情况
4.2 2020-2022年中国储能电池行业竞争分析
4.2.1 市场集中度
4.2.2 市场份额分布
4.2.3 行业竞争层级
4.2.4 竞争能力评价
4.2.5 企业竞争排名
4.2.6 主要企业规划
4.3 2020-2022年储能电池安全事故综合分析
4.3.1 典型安全事故
4.3.2 事故原因分析
4.3.3 安全隐患要素
第五章 2020-2022年中国储能电池系统构成情况综合分析
5.1 电池组
5.1.1 基本概念介绍
5.1.2 车用电池组分析
5.1.3 产量规模分析
5.1.4 进出口分析
5.1.5 技术研发进展
5.2 储能变流器(PCS)
5.2.1 基本概念介绍
5.2.2 市场规模分析
5.2.3 企业竞争格局
5.2.4 企业盈利分析
5.2.5 行业影响因素
5.2.6 行业发展空间
5.3 电池管理系统(BMS)
5.3.1 基本概念介绍
5.3.2 产业链分析
5.3.3 市场需求规模
5.3.4 细分市场结构
5.3.5 市场竞争格局
5.3.6 企业合作动态
5.3.7 行业发展趋势
第六章 2020-2022年中国储能电池行业部分区域发展状况
6.1 山东省
6.1.1 行业支持政策
6.1.2 储能示范项目
6.1.3 企业项目合作
6.1.4 储能电池动态
6.2 宁夏省
6.2.1 行业支持政策
6.2.2 项目建设进展
6.2.3 技术突破举措
6.2.4 储能电池动态
6.3 青海省
6.3.1 行业支持政策
6.3.2 市场运行情况
6.3.3 产业发展部署
6.3.4 储能电池动态
6.4 内蒙古
6.4.1 行业支持政策
6.4.2 市场运行情况
6.4.3 工业园区规划
6.4.4 储能电池动态
6.5 江苏省
6.5.1 行业支持政策
6.5.2 市场运行情况
6.5.3 产业发展建议
6.5.4 储能电池动态
6.6 福建省
6.6.1 行业支持政策
6.6.2 重点企业布局
6.6.3 重点项目部署
6.6.4 储能电池动态
6.7 中国香港
6.7.1 重点企业布局
6.7.2 企业合作动态
6.7.3 两地研发举措
6.7.4 锂硫电池技术突破
6.8 粤港澳大湾区
6.8.1 区域发展背景
6.8.2 项目落地动态
6.8.3 产品研发进展
6.8.4 锂电池产业布局
6.8.5 新型储能发展规划
6.9 其他省份
6.9.1 云南省
6.9.2 河南省
6.9.3 广东省
6.9.4 湖南省
第七章 2020-2022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发展状况
7.1 锂电池行业综合分析
7.1.1 相关概念介绍
7.1.2 类别划分情况
7.1.3 行业规范条件
7.1.4 应用场景分析
7.1.5 产业链分析
7.2 2020-2022年中国锂电池市场运行情况
7.2.1 市场运行情况
7.2.2 生产规模统计
7.2.3 出货规模统计
7.2.4 出货结构情况
7.2.5 行业财务状况
7.2.6 上市公司投资
7.2.7 行业市场空间
7.3 2020-2022年中国三元聚合物锂电池市场情况分析
7.3.1 基本概念介绍
7.3.2 主要优点分析
7.3.3 主要缺点分析
7.3.4 应用市场分析
7.3.5 技术专利情况
7.3.6 行业发展前景
7.4 2020-2022年中国磷酸铁锂电池市场情况分析
7.4.1 基本概念介绍
7.4.2 典型优势分析
7.4.3 市场需求规模
7.4.4 应用场景分析
7.4.5 技术专利情况
7.4.6 企业布局情况
7.4.7 行业发展机遇
7.5 2020-2022年中国石墨烯锂离子电池市场情况分析
7.5.1 基本概念介绍
7.5.2 典型优势分析
7.5.3 应用场景分析
7.5.4 技术专利情况
7.5.5 行业竞争情况
7.5.6 发展潜力分析
第八章 2020-2022年中国液流电池行业发展状况综析
8.1 2020-2022年中国液流电池市场运行状况分析
8.1.1 基本概念介绍
8.1.2 评价标准指标
8.1.3 发展现状分析
8.1.4 市场规模分析
8.1.5 市场竞争格局
8.1.6 产品技术路线
8.1.7 市场价格分析
8.1.8 市场空间预测
8.2 2020-2022年中国全钒液流电池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8.2.1 基本概念介绍
8.2.2 电池特性分析
8.2.3 产业发展阶段
8.2.4 市场竞争格局
8.2.5 项目规划建设
8.2.6 应用市场分析
8.2.7 市场空间预测
8.3 不同类型液流电池商业化进展分析
8.3.1 铁铬液流电池
8.3.2 全钒液流电池
8.3.3 锌溴液流电池
8.3.4 锌镍单液流电池
8.3.5 锌铁液流电池
8.3.6 全铁液流电池
8.3.7 锌空气液流电池
第九章 2020-2022年中国铅酸(碳)蓄电池行业发展状况
9.1 铅酸(碳)蓄电池行业综述
9.1.1 基本概念介绍
9.1.2 产业链分析
9.1.3 工作原理分析
9.1.4 主要性能特点
9.1.5 应用场景分析
9.2 2019-2021年中国铅酸(碳)蓄电池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9.2.1 行业运行情况
9.2.2 行业政策环境
9.2.3 生产规模统计
9.2.4 市场需求分析
9.2.5 细分市场结构
9.3 中国铅酸蓄电池发展投资热点及前景趋势分析
9.3.1 行业投资热点
9.3.2 行业发展前景
9.3.3 行业发展趋势
第十章 2020-2022年中国钠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状况
10.1 钠离子电池行业概述
10.1.1 基本概念介绍
10.1.2 电池特性分析
10.1.3 产品对比分析
10.1.4 核心工艺要点
10.1.5 应用场景分析
10.2 2020-2022年中国钠离子电池市场运行情况
10.2.1 行业政策环境
10.2.2 市场运行情况
10.2.3 行业市场规模
10.2.4 行业竞争态势
10.2.5 商业化进程分析
10.2.6 行业发展前景
10.3 中国钠离子电池行业挑战及发展建议
10.3.1 行业发展挑战
10.3.2 行业发展建议
第十一章 2020-2022年中国其他储能电池行业发展状况
11.1 2020-2022年镍镉电池行业综述
11.1.1 基本概念介绍
11.1.2 电池特性分析
11.1.3 进出口数据分析
11.1.4 主要应用场景
11.2 2020-2022年镍氢电池行业综述
11.2.1 基本概念介绍
11.2.2 电池特性分析
11.2.3 产业链分析
11.2.4 企业发展动态
11.2.5 行业市场空间
第十二章 2020-2022年储能电池行业相关重点技术研发进展
12.1 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安全性测试
12.1.1 安全性测试评价体系
12.1.2 单体热滥用和热失控测评
12.1.3 模块热失控传播测试评价
12.1.4 系统单元和安装层级测试
12.2 储能磷酸铁锂电池管理技术
12.2.1 状态防护与能量控制
12.2.2 电池故障诊断技术
12.2.3 电池热失控检测技术
12.2.4 电池集成化发展机制
12.3 储能电池技术参与火电厂AGC调频的应用路径
12.3.1 火电厂电池储能系统构成与功能
12.3.2 火电厂电池储能控制与接入方案
12.3.3 火电厂电池储能系统出力控制方式
12.3.4 火电厂电池储能系统电气连接布局
12.3.5 火电厂电池储能技术应用价值分析
12.4 电池储能技术在核电厂的适用性分析
12.4.1 直流及UPS系统适用性
12.4.2 应急/备用电源系统适用性
12.4.3 严重事故移动电源适用性
12.5 2019-2021年中国储能液流电池创新研发进展
12.5.1 新一代高功率全钒液流电池电堆
12.5.2 光伏发电+熔盐储热+液流储电
12.5.3 攀钢研究院钒电池领域技术突破
12.5.4 西安交大有机液流电池项目进展
12.5.5 国家能源集团液流电池领先技术
12.6 2019-2021年中国钠离子储能电池创新研发进展
12.6.1 钠离子电池核心技术研发进展
12.6.2 钠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研究进展
12.6.3 钠离子电池二维介孔负极保护策略
12.6.4 钠离子电池数字储能系统研发进展
12.6.5 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产品研发动态
第十三章 2020-2022年中国储能电池应用市场运行情况综合分析
13.1 2020-2022年储能电池在电力领域应用及发展情况
13.1.1 应用场景分析
13.1.2 电力储能定位
13.1.3 行业发展环境
13.1.4 价值评价分析
13.1.5 盈利模式分析
13.1.6 项目发展动态
13.1.7 行业投资热点
13.1.8 市场发展潜力
13.2 2020-2022年储能电池在通讯领域应用及发展情况
13.2.1 应用场景分析
13.2.2 行业发展环境
13.2.3 行业运行情况
13.2.4 项目招投标情况
13.2.5 市场发展潜力
13.2.6 智能化的趋势
13.3 2020-2022年储能电池在汽车领域应用及发展情况
13.3.1 应用场景分析
13.3.2 主要储能模式
13.3.3 价值评价分析
13.3.4 应用发展困境
13.3.5 模式推广建议
13.3.6 市场发展潜力
第十四章 2020-2022年中国储能电池回收利用情况及治理建议
14.1 磷酸铁锂电池梯次利用及修复再生方法
14.1.1 梯次利用状况
14.1.2 金属材料回收
14.1.3 修复再生利用
14.1.4 回收利用空间
14.2 铅酸蓄电池回收利用情况及治理建议
14.2.1 市场回收乱象
14.2.2 回收利用机遇
14.2.3 相关扶持政策
14.2.4 工艺流程设计
14.2.5 回收模式分析
14.2.6 典型回收案例
14.3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情况及治理建议
14.3.1 回收利用意义
14.3.2 梯次利用标准
14.3.3 回收现状分析
14.3.4 回收空间预测
14.3.5 回收利用困境
14.3.6 回收利用建议
14.3.7 回收安全对策
第十五章 2019-2022年中国储能电池行业典型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5.1 宁德时代
15.1.1 企业发展概况
15.1.2 经营效益分析
15.1.3 业务经营分析
15.1.4 财务状况分析
15.1.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5.1.6 公司发展战略
15.1.7 未来前景展望
15.2 国轩高科
15.2.1 企业发展概况
15.2.2 经营效益分析
15.2.3 业务经营分析
15.2.4 财务状况分析
15.2.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5.2.6 公司发展战略
15.2.7 未来前景展望
15.3 亿纬锂能
15.3.1 企业发展概况
15.3.2 经营效益分析
15.3.3 业务经营分析
15.3.4 财务状况分析
15.3.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5.3.6 公司发展战略
15.3.7 未来前景展望
15.4 比亚迪
15.4.1 企业发展概况
15.4.2 经营效益分析
15.4.3 业务经营分析
15.4.4 财务状况分析
15.4.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5.4.6 未来前景展望
15.5 派能科技
15.5.1 企业发展概况
15.5.2 经营效益分析
15.5.3 业务经营分析
15.5.4 财务状况分析
15.5.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5.5.6 公司发展战略
15.5.7 未来前景展望
15.6 赣锋锂业
15.6.1 企业发展概况
15.6.2 经营效益分析
15.6.3 业务经营分析
15.6.4 财务状况分析
15.6.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5.6.6 未来前景展望
第十六章 2020-2022年中国储能电池项目投资建设动态
16.1 2020-2022年中国磷酸铁锂电池项目开发建设动态
16.1.1 中银绒业磷酸铁锂电池项目
16.1.2 亿纬锂能磷酸铁锂电池项目
16.1.3 金昌磷酸铁锂方形储能电池项目
16.2 2020-2022年中国液流电池项目开发建设动态
16.2.1 酒泉储能全产业链项目
16.2.2 宿迁新型液流电池项目
16.2.3 襄阳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项目
16.2.4 大连全矾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
16.2.5 阿克苏全钒液流电池产业园项目
16.2.6 张掖市全钒液流储能及光伏项目
16.3 2020-2022年中国铅酸(碳)储能电池项目开发建设动态
16.3.1 天能集团铅炭储能电站项目
16.3.2 昆工科技布局铅炭储能电池
16.3.3 浙江电网侧铅蓄式储能电站
第十七章 中国储能电池行业投资潜力综合分析及风险预警
17.1 中国储能电池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17.1.1 “双碳”目标引领能源转型
17.1.2 源网荷储一体化路径明晰
17.1.3 储能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17.1.4 储能标准化建设逐步成熟
17.1.5 行业投资成本不断地降低
17.2 中国储能电池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17.2.1 宏观政策风险
17.2.2 市场竞争风险
17.2.3 企业管理风险
17.2.4 技术革新风险
17.3 中国储能电池行业投资建议
17.3.1 行业发展建议
17.3.2 安全提升建议
第十八章 2023-2027年中国储能电池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8.1 中国储能电池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18.1.1 行业前景展望
18.1.2 行业整体趋势
18.1.3 梯次利用趋势
18.2 2023-2027年中国储能电池行业预测分析
18.2.1 2023-2027年中国储能电池行业影响因素分析
18.2.2 2023-2027年中国电化学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预测
18.2.3 2023-2027年全球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预测

图表目录
图表1 不同比例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并网的影响
图表2 间歇性可再生能源搭配储能并网解决方案示意图
图表3 工商业储能的商业模式
图表4 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工商业储能商业模式
图表5 储能电池性能对比分析
图表6 中国储能电池行业发展历程
图表7 储能电池系统工艺流程图
图表8 中国储能电池产业链
图表9 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发展历程
图表10 欧盟电池技术分类
图表11 2016-2020年全球储能电池需求规模及增长情况
图表12 2015-2021年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新增和累计装机规模
图表13 2021年全球储能行业电化学储能技术路线占比情况
图表14 2020年全球储能电池项目投运分布
图表15 全球电化学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情况
图表16 不同储能技术的制造挑战
图表17 2018-2022年美国电化学储能相关重点研究方向
图表18 欧洲电池研究与创新生态系统
图表19 固定式储能应用研究主题
图表20 2021年GDP初步核算数据
图表21 2022年GDP初步核算数据
图表22 2020-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
图表23 2020-2021年按消费类型分零售额同比增速
图表24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
图表25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
图表26 2021-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速度
图表27 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主要数据
图表28 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
图表29 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主要数据
图表30 2021-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
图表31 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主要数据
文字:[    ] [ 打印本页 ] [ 返回顶部 ]
1.客户确定购买意向
2.签订购买合同
3.客户支付款项
4.提交资料
5.款到快递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