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文字:[ 大 中 小 ]
报告简介
弘博报告网最新推出了《2014-2020年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全面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此报告描述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市场发展的环境,在深入分析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业务需求及应用的基础上,凭借多年来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成熟经验,从战略的高度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市场未来的商业模式发展前景及发展部署策略提出了真知灼见。 PS:本报告将保持时实更新,为企业提供最新资讯,使企业能及时把握局势的发展,及时调整应对策略。
报告目录
2014-2020年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全面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第一章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相关概述
1.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介绍
1.1.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界定
1.1.2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特征
1.1.3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分类
1.1.4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产业链
1.2 影响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因素
1.2.1 政府行为和政策状况
1.2.2 企业行为和经营能力状况
1.2.3 产业发展的市场状况
1.2.4 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状况
1.2.5 人才结构状况
1.3 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战略意义
1.3.1 有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1.3.2 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1.3.3 有利于提升我国国家竞争力
1.3.4 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配置资源
第二章 2012-2014年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分析
2.1 2012-2014年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2.1.1 产业规模
2.1.2 发展特征
2.1.3 专利分析
2.1.4 国家竞争状况
2.1.5 企业竞争状况
2.2 2012-2014年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态势
2.2.1 产业边界加速融合
2.2.2 商业模式不断创新
2.2.3 多元化的产业竞争形态
2.2.4 产业格局面临重新洗牌
2.3 2012-2014年主要国家和地区发展状况
2.3.1 北美
2.3.2 欧洲
2.3.3 日本
2.3.4 亚太(除日本)
第三章 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背景
3.1 经济背景
3.1.1 国内外宏观经济对比分析
3.1.2 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3.1.3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
3.1.4 加快产业结构转型成必然
3.2 政策背景
3.2.1 中国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3.2.2 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战略布局
3.2.3 发改委对产业发展做出明确部署
3.2.4 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
3.3 行业背景
3.3.1 全球信息技术产品的消费状况
3.3.2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运行状况分析
3.3.3 加快我国信息科技发展的现实意义
3.3.4 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两化融合”
3.4 技术背景
3.4.1 信息科技的进展状况
3.4.2 核心技术研发是关键
3.4.3 网络化成为发展推动力
3.4.4 北斗导航系统将成核心要素
第四章 2012-2014年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分析
4.1 2012-2014年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4.1.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简况
4.1.2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现状及容量
4.1.3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特征
4.1.4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趋势凸显
4.1.5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结构层级偏低
4.2 2012-2014年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分析
4.2.1 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运行指标
4.2.2 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的竞争力
4.2.3 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研发能力
4.2.4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竞争标准先行
4.2.5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和建议
4.3 2012-2014年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
4.3.1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能交通的应用
4.3.2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疗产业的应用
4.3.3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城市的应用
4.3.4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林业的应用
4.3.5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的应用
4.3.6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广播影视的应用
4.4 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存在的问题
4.4.1 缺乏核心技术
4.4.2 区域分工不协同
4.4.3 普及应用存障碍
4.4.4 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
4.4.5 政策扶持方式不完善
4.5 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策略
4.5.1 推进重点领域核心技术突破
4.5.2 大力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
4.5.3 积极培育产业的市场空间
4.5.4 提升科技开发与合作水平
4.5.5 强化产业政策制定和落实
第五章 2012-2014年下一代通信网络的发展分析
5.1 下一代通信网络概述
5.1.1 下一代通信网络的概念
5.1.2 下一代通信网络的结构
5.1.3 下一代通信网络的特点
5.1.4 下一代通信网络的功能及应用
5.2 2012-2014年全球下一代通信网络产业的发展状况
5.2.1 全球下一代通信网络发展阶段
5.2.2 全球下一代通信产业发展现状
5.2.3 全球IPv6商用部署迈入新阶段
5.2.4 全球TD-LTE商用市场发展经验
5.3 2012-2014年中国下一代通信网络产业的发展状况
5.3.1 下一代通信网络发展历程
5.3.2 中国下一代通信网络发展现状
5.3.3 通信巨头布局下一代移动通信
5.3.4 下一代通信网络标识管理的发展
5.4 下一代通信网络技术分析
5.4.1 软交换技术介绍
5.4.2 NGN网络技术特点和功能
5.4.3 NGN业务应用与开发
5.4.4 NGN的网络建设分析
5.4.5 NGN技术面临的问题
5.4.6 NGN技术的发展策略
5.5 下一代移动网络技术分析
5.5.1 范畴与特性
5.5.2 影响因素分析
5.5.3 产生的影响
5.5.4 发展状况分析
5.5.5 机遇和挑战
5.5.6 发展方向与建议
5.6 下一代通信网络产业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5.6.1 下一代通信网络面临的安全问题
5.6.2 下一代通信网络发展的制约因素
5.6.3 下一代通信网络化繁为简的途径
5.6.4 现有电信网络演进到NGN的策略
5.7 下一代通信网络产业的发展前景与趋势
5.7.1 NGN网络的发展展望
5.7.2 业务网络发展趋势
5.7.3 基础网络发展趋势
第六章 2012-2014年物联网的发展分析
6.1 物联网概述
6.1.1 物联网的概念
6.1.2 物联网的特征
6.1.3 物联网产业链结构
6.1.4 物联网的资源体系
6.1.5 物联网的战略意义
6.2 物联网与互联网的比较分析
6.2.1 物联网与互联网的概念与内涵
6.2.2 物联网与互联网基本特性比较
6.2.3 物联网与互联网产业生态系统比较
6.2.4 物联网产业成功的关键要素
6.3 2012-2014年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状况
6.3.1 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6.3.2 中国发展物联网的必要性
6.3.3 中国物联网发展历程
6.3.4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6.3.5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特点
6.3.6 物联网的商业模式分析
6.3.7 物联网成行业发展新引擎
6.4 2012-2014年物联网标识的发展
6.4.1 物联网标识概述
6.4.2 物联网标识发展状况
6.4.3 物联网标识发展的瓶颈
6.4.4 物联网标识的发展策略
6.5 物联网体系架构与核心技术分析
6.5.1 物联网体系架构概述
6.5.2 感知层
6.5.3 网络层
6.5.4 应用层
6.6 物联网产业的应用分析
6.6.1 国内外物联网应用发展综述
6.6.2 智能交通
6.6.3 智能环保
6.6.4 智能城市
6.6.5 智能农业
6.6.6 智能医疗
6.6.7 智能物流
6.6.8 智能家居
6.6.9 智能电网
6.6.10 安保领域
6.7 物联网产业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6.7.1 实现物联网需要解决的问题
6.7.2 制约中国物联网发展的瓶颈
6.7.3 物联网仍然存在的技术问题
6.7.4 中国物联网发展的应对策略
6.7.5 运营商的物联网发展策略
6.8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前景与趋势
6.8.1 我国物联网发展前景乐观
6.8.2 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预测
6.8.3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
6.8.4 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发展前景
第七章 2012-2014年三网融合的发展分析
7.1 三网融合概述
7.1.1 三网融合的概念
7.1.2 三网融合的好处
7.1.3 三网各自的特点
7.1.4 三网融合的意义
7.1.5 三网融合的业务形态
7.2 三网融合的国际经验借鉴
7.2.1 英国网络融合
7.2.2 美国融合初期
7.2.3 法国三网融合
7.2.4 日本实现各种服务融合
7.2.5 国外的三网融合带来的启示
7.3 2012-2014年中国三网融合产业发展状况
7.3.1 中国发展三网融合的有利因素
7.3.2 中国三网融合的发展历程
7.3.3 中国三网融合的产业规模和结构
7.3.4 中国三网融合的模式选择
7.3.5 中国三网融合网络建设状况
7.3.6 中国三网融合业务开展状况
7.4 三网融合的技术分析
7.4.1 广播电视网融合技术
7.4.2 电信网融合技术
7.4.3 互联网融合技术
7.4.4 三网融合的关键技术
7.4.5 三网融合面临的技术问题
7.4.6 IPTV技术为三网融合创造契机
7.5 中国推进三网融合的障碍分析
7.5.1 监管体制障碍
7.5.2 运营体制的差异
7.5.3 市场发展不足
7.5.4 节目内容匮乏
7.5.5 法律保障缺失
7.5.6 技术障碍
7.6 中国推进三网融合发展的措施建议
7.6.1 推动三网融合体制改革
7.6.2 加强IPTV与广电的协调
7.6.3 统筹规划避免重复建设
7.6.4 强化产业政策扶持
7.7 三网融合产业的发展前景及趋势
7.7.1 三网融合的发展前景
7.7.2 三网融合的发展目标
7.7.3 三网融合的发展方向
7.7.4 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
7.7.5 三网融合产业链的发展前景
第八章 2012-2014年新型平板显示的发展分析
8.1 2012-2014年中国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发展状况
8.1.1 新型平板显示概述
8.1.2 中国平板显示产业发展状况
8.1.3 中国新型平板显示行业发展成就
8.1.4 中国新型平板显示行业发展动态
8.1.5 中国新型平板显示技术及发展方向
8.1.6 中国新型平板显示产业自主创新状况
8.2 2012-2014年微型显示(MD)的发展状况
8.2.1 OLED显示技术的特点及优点
8.2.2 全球OLED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8.2.3 国内外OLED产业投资旺盛
8.2.4 中国OLED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8.2.5 浅析中国AMOLED产业发展现状
8.2.6 中国AM-OLED市场竞争状况
8.2.7 LCoS微显示技术迅速发展
8.2.8 OLED产业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8.3 2012-2014年立体显示的发展状况
8.3.1 2013年我国3D显示技术获突破
8.3.2 裸眼3D技术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8.3.3 3D立体高清拼接屏的市场价值
8.3.4 不闪式3D显示技术发展详析
8.3.5 4K超高清电视市场发展态势
8.3.6 空间三维是显示技术最终发展目标
8.4 2012-2014年电子纸的发展状况
8.4.1 电子纸(e-paper)显示技术简介
8.4.2 全球电子书阅读器出货量统计
8.4.3 电子纸显示器市场发展态势分析
8.4.4 电子纸技术催生电子显示革命
8.4.5 电子纸企业抢占穿戴式市场
8.5 2012-2014年LED背光的发展状况
8.5.1 LED背光技术的优势解析
8.5.2 LED背光、LED及OLED显示屏的区别
8.5.3 LED背光产业发展趋向平缓
8.5.4 直下式电视冲击LED背光市场
8.5.5 LED背光与传统CCFL的竞争分析
8.5.6 中国LED背光封装企业快速成长
8.6 2012-2014年(新型平板显示)其他细分市场的发展状况
8.6.1 投射电容式触摸屏(TCP)
8.6.2 全球面板市场规模及销售状况
8.6.3 触控屏产业进入调整时期
8.6.4 中国触控企业新项目布局状况
8.6.5 2013年电容触摸屏市场运行状况
8.6.6 触控面板产业将掀起价格竞争
8.7 新型平板显示产业的发展前景及趋势
8.7.1 新型平板显示发展空间广阔
8.7.2 新型平板显示产品发展趋势
8.7.3 OLED市场增长趋势预测
8.7.4 柔性显示屏市场发展预测
8.7.5 电容触摸发展热点及技术展望
8.7.6 触控面板企业营运状况展望
第九章 2012-2014年高性能集成电路的发展分析
9.1 2012-2014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状况
9.1.1 集成电路概述
9.1.2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历程
9.1.3 2012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运行状况
9.1.4 2013年中国集成电路行业运行状况
9.1.5 2014年上半年集成电路行业运行状况
9.2 2012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专利分析
9.2.1 设计类专利分析
9.2.2 制造类专利分析
9.2.3 封装类专利分析
9.2.4 测试类专利分析
9.3 2012-2014年中国高性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状况
9.3.1 高性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9.3.2 我国高性能集成电路产业处于成长期
9.3.3 我国高性能集成电路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9.3.4 我国高性能集成电路产业竞争力分析
9.3.5 我国高性能集成电路工程发展重点
9.4 2012-2014年中国高性能集成电路产业面临的问题
9.4.1 市场需求与生产能力不适应
9.4.2 与国际水平差距逐步加大
9.4.3 产业链联动机制尚未建立
9.4.4 持续创新能力亟待加强
9.5 2012-2014年中国高性能集成电路产业的应对策略
9.5.1 加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9.5.2 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
9.5.3 加大社会资源和资金投入
9.6 中国高性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前景及趋势
9.6.1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前景乐观
9.6.2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市场规模预测
9.6.3 双重需求带动高性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第十章 2012-2014年云计算的发展分析
10.1 云计算概述
10.1.1 云计算的由来
10.1.2 云计算的概念
10.1.3 云计算的特点
10.1.4 云计算的影响
10.1.5 云计算产业体系
10.2 2012-2014年云计算产业的发展状况
10.2.1 云计算和云服务发展简述
10.2.2 全球云计算产业发展现状
10.2.3 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历程
10.2.4 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现状
10.2.5 云计算的业务模式对比分析
10.2.6 中国云计算产业投资情况分析
10.2.7 云计算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撑
10.3 云计算技术分析
10.3.1 云计算的技术架构
10.3.2 云计算“基础设施”关键技术
10.3.3 云计算“操作系统”关键技术
10.3.4 我国云计算技术发展状况
10.3.5 云计算标准化进展分析
10.4 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发展分析
10.4.1 全球云计算数据中心发展趋势
10.4.2 我国数据中心的发展状况
10.4.3 我国云计算数据中心布局的策略
10.5 云计算的应用方向分析
10.5.1 政府及公共事业
10.5.2 行业应用方向
10.5.3 企业应用方向
10.6 云计算安全分析
10.6.1 云计算安全概述
10.6.2 云计算的安全挑战
10.6.3 云计算的安全现状
10.6.4 云计算安全技术框架建议
10.6.5 云计算安全关键技术
10.6.6 云计算的法律环境
10.7 主流云计算解决方案及核心价值
10.7.1 云计算应用中用户的核心关注分析
10.7.2 跨国企业云计算解决方案评析
10.7.3 本土企业云计算解决方案评析
10.7.4 云计算典型应用案例评析
10.8 中国云计算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10.8.1 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的关键障碍
10.8.2 我国在云计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0.8.3 我国云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0.8.4 我国云计算未来发展思考
10.8.5 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策略建议
10.9 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前景及趋势
10.9.1 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的机遇
10.9.2 我国云经济的发展前景广阔
10.9.3 我国云产业与云经济市场预测
10.9.4 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趋势
10.9.5 “十二五”云计算将进入成长关键期
第十一章 2012-2014年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区域发展状况
11.1 2012-2014年北京地区的发展分析
11.1.1 北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11.1.2 北京亦庄云计算产业发展状况
11.1.3 中关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现况
11.1.4 中关村新一代信息技术项目筛选建议
11.1.5 北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目标
11.2 2012-2014年上海地区的发展分析
11.2.1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世博会中的应用
11.2.2 张江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五大产业
11.2.3 浦东软件园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集聚高地
11.2.4 浦东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专利储备统计
11.2.5 上海市下一代通信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11.2.6 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简介
11.3 2012-2014年广东地区的发展分析
11.3.1 广东政策利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
11.3.2 广东推动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业发展
11.3.3 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11.3.4 深圳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扶持力度
11.3.5 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支持措施
11.3.6 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振兴发展政策
11.3.7 东莞发展新型平板显示产业的优势
11.4 2012-2014年福建地区的发展分析
11.4.1 福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亮点
11.4.2 福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迅速发展
11.4.3 福建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步伐加快
11.4.4 福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支持举措
11.4.5 福建启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资基金
11.4.6 福建省两化融合行动方案解析
11.5 2012-2014年江浙地区的发展分析
11.5.1 浙江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条件
11.5.2 浙江省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发展领域
11.5.3 浙江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路径与对策
11.5.4 浙江高新区(滨江)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状况
11.5.5 宁波制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11.5.6 苏州创投基金扶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
11.6 2012-2014年东北地区的发展分析
11.6.1 辽宁省信息产业的成绩和问题
11.6.2 辽宁省信息产业的发展目标与前景
11.6.3 吉林省出台新政推动信息消费发展
11.6.4 吉林省与中国移动合作共建无线城市
11.6.5 哈尔滨云计算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
11.6.6 信威大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简介
11.7 2012-2014年其他地区的发展分析
11.7.1 山东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11.7.2 四川新一代信息技术平稳较快发展
11.7.3 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成陕西新支柱产业
11.7.4 湖北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11.7.5 贵州制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11.7.6 合肥打造新型平板显示千亿产业
第十二章 2012-2014年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企业发展形势
12.1 下一代通信网络重点企业
12.1.1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12.1.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12.1.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1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12.1.6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2 物联网重点企业
12.2.1 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2.2.2 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
12.2.3 厦门信达股份有限公司
12.2.4 东信和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2.5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12.3 三网融合重点企业
12.3.1 北京华胜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3.2 中电广通股份有限公司
12.3.3 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2.3.4 北京数码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3.5 亿阳信通股份有限公司
12.4 新型平板显示重点企业
12.4.1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12.4.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2.4.3 百视通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
12.4.4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2.4.5 上海三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2.5 高性能集成电路重点企业
12.5.1 江苏综艺股份有限公司
12.5.2 上海贝岭公司
12.5.3 三佳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2.5.4 南通富士通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12.5.5 华天科技(西安)有限公司
12.5.6 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6 云计算重点企业
12.6.1 阿里巴巴集团
12.6.2 腾讯公司
12.6.3 百度
12.6.4 新浪公司
12.6.5 北京世纪互联宽带数据中心有限公司
12.6.6 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
第十三章 2014-2020年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前景与投资策略
13.1 产业发展的机遇与风险
13.1.1 机遇
13.1.2 风险
13.2 产业的总体发展趋势
13.2.1 产品
13.2.2 企业
13.2.3 市场
13.2.4 运作模式
13.3 2014-2020年产业规模与结构预测
13.3.1 发展前景分析
13.3.2 产业规模预测
13.3.3 销售收入预测
13.3.4 产业增长速度
13.3.5 产业分布格局
13.4 产业投资机会洞察
13.4.1 下一代通信网络的投资机遇
13.4.2 物联网产业链的投资机遇
13.4.3 三网融合产业链的投资机遇
13.4.4 新型平板显示产业的投资机遇
13.4.5 高性能集成电路产业投资机遇
13.4.6 云计算产业的投资机遇
13.4.7 信息安全产业的投资机遇
13.5 产业投资风险与规避策略
13.5.1 产业社会投资进入停滞阶段
13.5.2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投资障碍
13.5.3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投资策略
第十四章 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政策与规划解析
14.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政策与规划
14.1.1 产业管理体制
14.1.2 产业管理政策
14.1.3 产业发展规划
14.2 下一代通信网络政策与规划
14.2.1 下一代通信网络产业支持政策
14.2.2 下一代通信网络扶持政策加码
14.2.3 “十二五”下一代互联网发展路线
14.2.4 2013年产业相关政策及鼓励措施
14.3 物联网政策与规划
14.3.1 物联网产业政策的发展历程
14.3.2 国务院将物联网视为信息消费的重要引擎
14.3.3 发改委加速推进物联网重大应用工程
14.3.4 工信部制定物联网专项规划
14.4 三网融合政策与规划
14.4.1 中国三网融合政策架构分析
14.4.2 中国三网融合体制发展状况
14.4.3 三网融合支持政策密集出台
14.5 新型平板显示政策与规划
14.5.1 新型显示器件产业税收优惠政策
14.5.2 “十二五”新型显示科技发展规划
14.5.3 新型平板显示政策环境持续向好
14.6 高性能集成电路政策与规划
14.6.1 国家鼓励软件及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14.6.2 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将获政策大力扶持
14.6.3 “十二五”着力开发高性能集成电路产品
14.6.4 高性能集成电路被列为国家重大工程
14.7 云计算政策与规划
14.7.1 云计算产业发展政策环境
14.7.2 中央政府的产业态度及举措
14.7.3 全国各地云计算计划与规划
14.7.4 中国云计算产业政策的影响
附录:
附录一:《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附录二:《“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附录三:《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
附录四:《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附录五:《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
附录六:《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5年)》
附录七:《关于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建设的意见》
附录八:《信息化发展规划》
附录九:《关于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附录十:《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的通知》
附录十一:《集成电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附录十二:《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附录十三:《关于进一步扶持新型显示器件产业发展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
附录十四:《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附录十五:《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图表目录
图表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概述
图表 不同生命周期产业发展特点
图表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产业链
图表 2010年全球部分国家信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率
图表 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利总量及相关材料专利总量
图表 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专利数量最多的主要国家/地区
图表 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专利数量最多的申请机构
图表 欧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环境
图表 欧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划与研发计划布局
图表 2012年-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累计同比)
图表 2012年-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 2012年-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累计同比)
图表 2012年-201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累计同比)
图表 2012年-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 2012年-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情况(月度同比)
图表 2012年-2013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跌情况(月度同比)
图表 2012年-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速度(累计同比)
图表 2012年-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速度(累计同比)
图表 2013-2014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累计同比)
图表 2013-2014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 2013-2014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累计同比)
图表 2013-2014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情况(月度同比)
图表 2013-2014年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跌情况(月度同比)
图表 2013-2014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速度(累计同比)
图表 2013-2014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速度(累计同比)
图表 2012年-2013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速对比情况
图表 2012年-2013年主要行业销售产值增速对比
图表 2011年-2013年内外销增速对比
图表 2011年-2013年东、中、西、东北产值情况
图表 2011年-2013年各经济类型销售产值增速
图表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建筑工程行业信息化总体架构图
图表 BIM的应用阶段
图表 BIM的软件体系
图表 2007-2010年光纤宽带接入建设和3G 用户数量情况
图表 我国光纤宽带和3G应用发展情况
图表 2010年以来我国光通信和3G技术创新情况
图表 TD-LTE标准国际化情况
图表 软交换参考模型
图表 移动Web应用服务系统架构
图表 HTLM5标准发展历程
图表 移动互联网应用生态发展阶段
图表 我国新一代移动Web技术产业布局
图表 我国新一代Web技术的着力点
图表 物联网产业链结构
图表 互联网产业生态系统构成示意
图表 物联网产业生态系统构成示意
图表 物联网标识体系
图表 物联网体系架构示意图
图表 RFID与二维码功能比较
图表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示意图
图表 电子收费不停车系统图
图表 区域整合医疗平台图
图表 智能物流示意图
图表 智能家居应用场景图
图表 各大研究机构对物联网市场发展的预测汇总
图表 物联网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
图表 IPTV业务架构
图表 互动电视业务架构
图表 当前主要城市互动电视业务开展近况
图表 三网融合产业链和机会点
图表 2012年中国大陆液晶面板线生产情况
图表 2012年国内光学膜企业动态
图表 FPD设计参考流程
图表 台湾OLED企业动态
图表 截止2012年在建的主要AMOLED面板生产线
图表 中国面板产线投资步伐加快
图表 三星智慧型手机规模演进
图表 智慧眼镜BOM成本
图表 Google Glass关键元件拆解
图表 2008-2012年全球OLED面板出货量及增长率
图表 集成电路设计类中国专利细分领域分布
图表 2001年至2012年处理器类专利公开/公告年度分布
图表 2006年至2012年处理器类中国专利国家及地区公开/公告趋势对比
图表 2001-2012年国内外主要处理器专利权人中国专利公开/公告趋势
图表 2006年至2012年处理器类专利大陆省市分布
图表 2006年至2012年处理器类专利IPC分布趋势
图表 2001年-2012年处理器类专利公开/公告权利人排名
图表 2012年处理器类专利公开/公告权利人排名
图表 2001年至2012年存储器类专利公开/公告年度分布
图表 2006年至2012年存储器类中国专利国家及地区公开/公告趋势对比
图表 2001-2012年国内外主要存储器类专利权人中国专利公开/公告趋势图
图表 2006年至2012年存储器类中国专利主要省市公开/公告分布
图表 2006年至2012年存储器类专利IPC分布趋势
图表 2001-2012年存储器类专利公开/公告权利人排名
图表 2012年存储器类专利公开/公告权利人排名
图表 2001年至2012年总线接口类专利公开/公告年度分布
图表 2006年至2012年总线接口类中国专利国家及地区公开/公告趋势对比
图表 2006年至2012年总线接口类中国专利主要省市公开/公告分布
图表 2006年至2012年总线接口类专利IPC分布趋势
图表 2001-2012年总线接口类专利公开/公告权利人排名
图表 2012年总线接口类专利公开/公告权利人排名
图表 2001年至2012年专用IC类专利公开/公告年度分布
图表 2006年至2012年专用IC类中国专利国家及地区公开/公告趋势对比
图表 2006年至2012年专用IC类中国专利主要省市公开/公告分布
图表 2006年至2012年专用IC类专利IPC年度分布趋势
图表 2001-2012年专用IC类专利公开/公告权利人排名
图表 2012年专用IC类专利公开/公告权利人排名
图表 2001年至2012年模拟电路类专利公开/公告年度分布
图表 2006年至2012年模拟电路类中国专利国家及地区公开/公告趋势对比
图表 2006年至2012年模拟电路类中国专利主要省市公开/公告分布
图表 2006年至2012年模拟电路类专利IPC分布趋势
图表 2001-2012年模拟电路类专利公开/公告权利人排名
图表 2012年模拟电路类专利公开/公告权利人排名
图表 2001年至2012年IC制造类专利公开/公告年度分布
图表 2006年至2012年中国IC制造类专利国家及地区公开/公告趋势对比
图表 2006年至2012年IC制造类中国专利主要省市公开/公告分布
图表 2006年至2012年IC制造类专利IPC分布趋势
图表 2001-2012年中国IC制造类公开/公告权利人排名
图表 2012年中国IC制造类公开/公告权利人排名
图表 2001年至2012年IC封装类年度分布情况
图表 2006年至2012年中国IC封装类中国专利国家及地区公开/公告趋势对比
图表 2006年至2012年IC封装类中国专利主要省市公开/公告分布
图表 2006年至2012年IC封装类专利IPC分布趋势
图表 2001-2012年中国IC封装类公开/公告权利人排名
图表 2012年中国IC封装类公开/公告权利人排名
图表 2001年至2012年IC测试类年度分布
图表 2006年至2012年中国IC测试类中国专利国家及地区公开/公告趋势对比
图表 2006年至2012年IC测试类中国专利主要省市公开/公告分布
图表 2006年至2012年IC测试类专利IPC分布趋势
图表 2001-2012年中国IC测试类公开/公告权利人排名
图表 2012年中国IC测试类公开/公告权利人排名
图表 云计算与第三次IT浪潮
图表 云计算产业体系构成
图表 全球云计算市场布局
图表 中国于计算产业发展阶段分析
图表 2007-2012年中国云计算行业投资规模情况
图表 2007-2012年中国云计算行业投资按轮次分布情况
图表 2012年中国云计算行业投资轮次占比情况(按投资案例数)
图表 2012年中国云计算行业投资区域占比情况(按投资案例数)
图表 2007-2012年中国云计算行业投资案例数按币种分布情况
图表 2007-2012年中国云计算行业投资金额按币种分布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