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炉:企业胸怀满志 市场却疲软
2006年可以说是家电很不稳定的一年,铜材的变化让整个家电生产企业犹豫温暖的春天突然气温骤降大雪纷飞,所有设计铜质元器件的家电价格波动起伏,真的象大二和尚摸不到脑袋。
电磁炉作为国内刚兴起家电产品,多少企业在2006年初都作了雄心规划,准备在2006年在电磁炉上大干一场,发一笔。已有的电磁炉厂商、正在进军的生产厂商、已经接到大批订单的厂商,无不胸怀满志。
可是,到了2006年第一季度末,铜材行业开始变化的时候,电源线生产厂商,线盘(线圈)生产都随着市场变动不断的调整价格。但铜材涨到近8000的时候,这些周边器件供应商再也不敢备用库存了,导致线圈生产厂商与2005年的电磁炉微晶板生产厂商一样,提前交银子才确定加工生产。
所有的电磁炉生产厂商傻了,要调整电磁炉的出厂价格,原有的型号,终端是很难运作的,这样终端的价格体系就乱了,经销商肯定不接受。这样,生产厂商就必须重新调整产品型号,重新确定出厂价格,这样导致产品包装的成本上升一次,型号多了,也给市场管理带来诸多的不便,更何况原材料的价格不断的波动,铜材跌价了,经销商很敏感要求生产厂商跟着调价,累死生产厂商。只有不断调整产品型号被动不断的变动价格。
中国内陆的市场是天天都再降价的市场,只要有钱可赚的产品,众多厂商都挤进来捞一把,结果两种情况,产品质量高低相差太远,材料上用的差异很大,白色的微晶板过一层黑色的油墨充当黑色的微晶板,电源线用铜包铝的材料,甚至有的厂家用铜包铝的漆包线来作线圈。这些厂家还很多。这样的产品的市场价格自然拉的太大了。
这些导致电磁炉市场疲软吗?
当然不全是,我们从一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厂家不敢被库存,生产企业的运作成本很高,2006年以前预先签订电磁炉合同订单生产企业吃了大亏,多少企业只好关门大吉。成本增长了,销量自然下降,整个终端都是观望的态度,不敢贸然多进货。前面说过,国内的市场,是不断降价而且非常激烈的趋势。
二、暖冬对电磁炉的销量致命一击。电磁炉在中国生活的习性一般都是拿来吃火锅的,真正意义上厨房用的还不是时候,要想改变中国传统的烹饪习性需要很多年的引导和努力,否则想一下子改变是很困难的,所以,但生产企业观望下半年春节的来临的时候,赶紧抓住机遇一把,结果暖冬让生产和销售沉重一击。据初步了解几家OEM的企业到2006年底,都放走生产线大部分员工回家过年,只是元月份生产忙了一阵,但是已经不是2006年的概念了。
三、电磁炉的厨房概念与传统比较,无法同日而语。大家知道老火例汤为什么那么贵。因为符合食品营养成分高,口味好。电磁炉是快速加热工具,很难达到老火例汤的加热方式。再次是明火加热对锅底是全方位的,而电磁炉是局部底部,虽然明火热效率要比电磁炉差,但是加热均匀,对食品一致性好,口味保质好,杀菌也比较全面,而电磁炉的只是底部加热,因为太快,所以慢了炒焦了,快乐,外部熟的快,内部不一定就熟了。
文字:[
大 中 小 ] [
打印本页]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