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2025年中国存储芯片产业链分析
2025-03-03 来源: 文字:[    ]

存储芯片,又称“半导体存储器”,是指集成电路中用来存储数据的一种数字芯片,是半导体产业的重要分支。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存储芯片市场需求呈现出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大模型训练和推理领域,对存储器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存储芯片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存储芯片行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一、产业链

存储芯片产业链的上游主要包括半导体材料和半导体设备的供应;中游主要是存储芯片产品的设计、制造和封测环节,按照断电后数据是否丢失,存储芯片可分为易失性存储芯片和非易失性存储芯片两种类型;下游是存储芯片的应用领域。

二、上游分析

1.半导体IP

半导体IP通常也称为IP核,指芯片设计中预先设计、验证好的功能模块,处于半导体产业链最上游,为芯片设计厂商提供设计模块。随着集成电路设计复杂度的提高,IP在设计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024年中国半导体IP市场规模约为171.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15%。2025年国内半导体IP市场规模将增至198.8亿元。

全球半导体IP行业竞争格局高度集中,市场份额主要被国际巨头如ARM、Synopsys、Cadence、Imagination Technologies等厂商占据。国内厂商如芯原股份、力旺电子等虽然也在积极发展和壮大,但在市场份额上仍相对较低,IP国产化需求十分迫切。

2.EDA

近年来,国内集成电路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EDA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4年中国EDA市场规模达到了135.9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55%。2025年中国EDA市场规模将达到149.5亿元。

EDA软件行业主要受技术驱动,具有较高的技术、人才储备、用户协同、资金规模等壁垒,市场集中度较高。长期以来,中国EDA市场由国际EDA企业Cadence、Synopsys、SiemensEDA三大巨头垄断,前三大企业占比超70%。目前,我国本土企业华大九天超过了另外两大国外企业Ansys、Keysight,市场份额占比达5.9%。

3.半导体材料

(1)半导体硅片

半导体硅片是生产集成电路、分立器件、传感器等半导体产品的关键材料,处于半导体产业链上游关键材料环节。2023年受终端市场需求疲软的影响,中国半导体硅片市场规模有所下降,达到约123.3亿元,2024年半导体硅片市场规模回升到131亿元。2025年中国半导体硅片市场规模将达到144亿元。

(2)电子特气

电子特气‌是特种气体的一个重要分支,广泛应用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平面显示器件、太阳能电池等电子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近年来,中国电子特种气体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4年电子特种气体市场规模262.5亿元,同比增长5.42%。我国电子特气市场规模的增长率明显高于全球电子特气增长率,未来有较大发展空间。2025年中国电子特气市场规模将超过270亿元。

(3)光刻胶

我国光刻胶产业链逐步完善,且随着下游需求的逐渐扩大,光刻胶市场规模显著增长。2024年我国光刻胶市场规模约为114.4亿元,同比增长4.76%,2025年我国光刻胶市场规模可达119.8亿元。

(4)重点企业

半导体材料作为现代电子产业的核心基础,广泛应用于芯片制造、通信、计算机等众多关键领域,是推动全球经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力量,其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潜力,促使了众多半导体材料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成为支撑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的新兴力量。

4.半导体设备

(1)市场规模

半导体设备主要包括光刻机、刻蚀设备、薄膜沉积设备、离子注入设备、涂胶显影设备等。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持续扩张,2023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约为2190.24亿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5%。2025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将达2415.3亿元。

(2)重点企业分析

半导体设备是半导体产业的先导、基础产业,具有技术壁垒高、研发周期长、研发投入高、制造难度大等特点,是半导体产业中最难攻克却至关重要的一环。

三、中游分析

1.存储芯片市场规模

随着数据的快速增长和数据处理需求的不断提升,存储芯片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中国存储芯片市场规模保持平稳增长。2023年中国半导体存储器市场规模约为3943亿元,2024年市场规模约为4267亿元。2025年中国半导体存储器市场规模将达4580亿元。

2.存储芯片市场结构

存储芯片按照断电后数据是否丢失,可分为易失性存储芯片和非易失性存储芯片。易失性存储芯片主要包括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和S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其中,DRAM需要定期刷新电子信息以维持存储的数据,是目前最常用的RAM类型,市场占比约为55.9%。非易失性存储芯片常见的有NAND Flash和NOR Flash,NAND Flash主要用于存储大量数据,如固态硬盘、U盘等,市场占比约为44.0%。

3.存储芯片行业投融资情况

中国存储芯片行业的投融资规模和事件数量在近年来呈现出一定的波动变化趋势。2024年中国存储芯片行业投融资事件数量为18起,投融资金额达232.16亿元,融资事件主要集中于前中期阶段,尤其是A轮/A+轮,投资主体以专业投资机构为主,未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回升和技术的进步,存储芯片行业有望迎来更多的投资机会。

4.存储芯片行业竞争格局

中国DRAM存储器市场份额高度集中,主要被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三者垄断,2023年三家企业市场份额分别为41.4%、31.7%和22.9%,竞争格局稳定。南亚科技和华邦电子占比分别为1.9%和0.9%。国内DRAM厂商主要有兆易创新、北京君正、东芯股份、长鑫存储、紫光国微、福建晋华等企业。

NAND Flash全球市场高度集中,2023年前三企业分别为三星、SK海力士、铠侠,市场份额合计达69.1%,市场份额分别为32.7%、18.4%、18.0%。西部数据和美光市场份额分别为14.9%、10.8%。

5.存储芯片行业重点企业

中国存储芯片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长江存储、长鑫存储、兆易创新等龙头企业凭借技术突破和产能扩张,逐步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存储芯片企业在NAND Flash、DRAM、NOR Flash等关键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推动中国存储芯片产业的自主可控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市企业如兆易创新(603986.SH)、紫光国微(002049.SZ)等,凭借资本市场的支持,进一步扩大产能和技术优势,而未上市企业如长江存储、长鑫存储也在快速崛起,为中国存储芯片产业的国产化注入新动力。

四、下游分析

1.下游应用占比情况

存储芯片主要包括DRAM、NAND Flash等类型,这些芯片在消费电子、信息通信、汽车电子、物联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2022年DRAM下游应用市场中,移动终端、服务器、PC分别占比35%、33%、16%,NAND Flash下游应用市场中,移动终端、服务器、PC分别占比34%、26%、22%。

2.消费电子

近年来随着技术不断创新,全球消费电子产品创新层出不穷,渗透率不断提升,消费电子行业快速发展,并形成了庞大的产业规模。2024年中国消费电子市场规模达到约19772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65%。2025年中国消费电子市场规模将达到20156亿元。

3.服务器

当前我国数字基础建设进程持续加快,算力规模不断增长,受市场需求影响,AI服务器作为算力基础设备,市场需求量实现上升。2022年AI服务器市场出货量约达28.4万台,同比增长约25.66%,2023年约为35.4万台,2024年超过40万台。2025年中国AI服务器出货量将达到48.8万台。

 

文字:[    ]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