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2025年临沂市重点产业规划布局分析
2025-03-13 来源: 文字:[    ]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是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市。近年来,临沂市致力推动食品、木业、冶金、化工、机械、医药、建材、纺织等主导产业提档升级;抢抓光储、氢能、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战新产业“新风口”,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加快打造“临沂版”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临沂市产业发展现状

1.临沂市经济发展概况

2024年全年全市生产总值6555.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43.2亿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2655.4亿元,同比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3357.2亿元,同比增长4.8%。三次产业结构为8.3:40.5:51.2。

2.临沂市工业运行情况

2024年,临沂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至4698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分产业看,制造业产值增长5.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产值增长1.9%。八大传统优势产业完成产值7514.2亿元、增长5.8%,拉动全市工业产值增长5个百分点。

二、临沂市产业体系

临沂市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行动,发展壮大食品、木业、冶金、化工、机械、医药、建材、纺织等八大支柱产业,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商用车等战新产业。

三、临沂市产业布局

1.临沂市产业空间总体布局

临沂市以“三圈五轴”为引领,构建“东钢、西木、南智、北食、中新兴”的产业空间格局。

东钢:以莒南县、临港区为主体,建设东部精品钢制造业基地。

西木:以义堂镇、探沂镇、卞桥镇为主体,建设高端木业产业集群。

南智:以郯城县、兰陵县、临沭县为主体,打造智能制造中心。

北食:以沂南县、沂水县、蒙阴县为主体,促进农业与生态融合。

中新兴:以兰山区、罗庄区、河东区、高新区、沂河新区为主体,打造创新驱动核心功能区。

2.临沂市各区县重点发展产业

临沂市辖3区(兰山、罗庄、河东)9县(蒙阴、平邑、费县、兰陵、沂水、沂南、莒南、临沭、郯城)和1个省级新区(沂河新区),各区域主要布局的产业如下:

四、临沂市重点产业规划布局

1.食品

临沂食品产业全域布局,着力推进食品产业向健康肉制品、精品粮油、功能食品、特医食品、宠物食品等方向发展。

2.木业

临沂市作为全国最大的人造板生产出口基地,核心布局于兰山、费县、平邑,辐射郯城、兰陵等区县,着力发展高端板材加工、辅料加工、全屋定制。

3.冶金

临沂市冶金产业作为全市重点支柱产业,以莒南临港区为核心发展区,形成了罗庄铝镁新材料带、费县镁合金产业带、沂水、沂南有色金属带等特色产业带,发展方向涵盖钢铁、不锈钢、优特钢、有色金属及新材料等领域。

4.化工

临沂市化工产业聚焦煤化工、生物化工、精细化工及化工新材料等领域,重点布局于莒南临港区、临沭、郯城、沂水等地。

5.机械

临沂市机械产业以先进工程机械、高端农业装备为核心,是全国重要的工程机械制造基地之一,主要布局于兰山、莒南、罗庄、河东、临沭、沂河新区等。

6.医药

临沂市医药产业以“千亿级大健康产业发展高地”为目标,重点发展化学制药、现代中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等领域。

7.建材

临沂市建材产业作为传统优势产业,重点布局于平邑、兰陵等地,发展绿色建材、新型建筑工业化、高端建筑玻璃等。

8.纺织

临沂市纺织产业近年来通过智能化改造和创新驱动实现转型升级,形成了以兰山区、蒙阴县、沂水县为核心的产业布局,着力发展纺纱织造、服装加工、功能性面料、无纺布创新等。

9.新能源

临沂市新能源产业围绕“中国光伏新城”“北方氢能之都”等定位,形成了以光储、氢能等为核心的产业布局。

10.新材料

临沂市新材料产业已形成以临港开发区、费县、罗庄、沂南等区域为核心的产业布局,发展稀土新材料、高性能纤维、先进陶瓷、高分子材料、新能源材料等细分产业。

11.新能源商用车

临沂市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围绕“全国新能源商用车基地”定位,以临港区为核心,联动罗庄、河东、沂南等区域,形成全产业链条布局。

五、临沂市产业发展规划

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一业一策”改造提升。特色产业向高而攀。食品产业,坚持向规模、链条、研发、品牌发力。木业产业,抓好费县家居产业园、郯城万华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优势产业向链布局。冶金产业,围绕重点产业链条推动3000亿级“钢铁新城”强势崛起。化工产业,重点引导龙头企业发展,加速与新能源、新材料、新制造等产业深度耦合。机械产业,重点推动工程机械提档升级、智能家电补链强链、激光产业扩能增效、环保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向高端装备制造迈进。医药产业,重点补齐生物制药短板,锻造化学制剂、现代中药、医药商贸物流长板,延伸发展大健康产业。建材和纺织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持续提质增效。数实融合向深推进。大抓数字经济,加快产业数字化,实施“工赋临沂·益企行动”,分行业搭建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加快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战新产业全面起势。抢抓光储氢产业“新风口”,聚力推动新能源产业爆发式增长。光储产业,重点招引头部企业,做大做强兰山、河东、兰陵3个光伏产业园区,打造“中国光伏新城”;氢能产业,坚持“应用+产业”双轮驱动,重点抓好氢冶金、氢交通、氢化工、氢装备制造,开展绿电制氢试点,建设“北方氢能之都”。借势破局新能源商用车“新赛道”,推动魏桥新能源商用车项目建设;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商用车基地。

未来产业坚定入局。前瞻布局人工智能、合成生物、人形机器人、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在应用场景构建、人才引育、产融合作等方面积极探索,打造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多方参与的产业创新生态,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文字:[    ]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