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位于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之处,居于国家规划的蒙陕甘宁能源“金三角”、陕甘宁革命老区和呼包银榆重点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包西、青银两条大通道在此交汇,是国家“两横三纵”城镇群的重要节点城市,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主要辐射区和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能源支撑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地理和经济区位极为重要。近年来,榆林市立足工业强市战略,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推动工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以能化产业“三化”发展为方向,构建“4+8+N”能化项目支撑体系。围绕能源开采机械、化工设备制造等优势领域引进龙头企业,布局高端装备制造业。全力培育千亿级镁铝产业集群,推动羊绒毛产业高质量发展,分类制定支持政策措施,助力县域经济均衡发展。
一、榆林市产业发展现状
1.榆林市经济发展概况
榆林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榆林市地区生产总值7548.6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7.94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5220.48亿元,增长6.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2010.26亿元,增长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1%。
2.榆林市工业运行情况
榆林全市规上能源工业企业产值比上年下降5.1%,非能源工业产值下降16.3%。能源工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值下降5.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8.1%,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4.1%,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下降2.7%。非能源工业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13.5%,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24.8%。
二、榆林市产业体系
榆林聚焦能源开发、化工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农副食品加工与食品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坚持创新驱动和科技引领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全力推进企业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方向发展,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推动全市产业集群化、数字化、集约化发展。
三、榆林市产业布局
1.榆林市域空间结构
按照“极核引领、圈层发展、轴带联系、多点支撑”的城镇空间发展思路,形成“一核三副、两轴多点”的高质量城镇发展格局,加快促进城镇空间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发展。
2.榆林市域产业空间布局
围绕构建能化主导、多产融合、集聚发展、高端低碳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三带四区”的产业空间布局,引导新要素、新产业和新业态向重点发展区域集聚。
3.榆林市重点园区产业布局
榆林促进产业园区提质增效。重点发展榆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神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靖边经济技术开发区、府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重点产业园区。
四、榆林市重点产业规划布局
1.氢能产业
(1)产业布局
榆林依托府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榆林市横山产业园区等重点园区,发展氢能产业。
(2)产业链
榆林依托丰富的氢能资源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着力发展制氢、纯化、储运、加氢站、氢能多联供的完整产业链条。
2.铝镁及兰炭深加工产业链
(1)产业布局
榆林依托榆林市榆阳产业园区、府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神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神木市产业园区、绥德县产业创新园区等重点园区,大力发展铝镁及兰炭深加工产业链。榆林将全力打造“世界绿色镁都”、区域铝镁全产业链产品集散中心。
(2)产业链
榆林已成立国家镁合金技术研究中心榆林中心,建成榆镁集团贸易平台,今后将围绕“镁冶炼节能环保改造和新技术研发一镁及镁合金新材料研发和设计一高品质镁铝及镁铝合金铸件、锻件、型材、板材制造”“铝及铝加工制造一高品质铝铸件、铝材、锻件”“高纯铝一电子铝箔、铝电解电容器、集成电路基板、蓝宝石、锂电隔膜、铝空气电池”等产业链,发展高强度铸件及板材、宽幅铝镁合金、轻量化汽车配件等产品。全力打造“世界绿色镁都”、区域铝镁全产业链产品集散中心。
3.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产业
(1)产业布局
榆林依托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榆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榆林市榆阳产业园区、榆林市科创新城等重点园区,大力发展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产业。
(2)产业链
榆林市以能源化工装备(煤炭、石油、天然气钻采机械和电力装备)、节能安全环保装备制造和再制造及装备维修等为重点,发展从零部件维修和再制造到整机制造、拆装、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集群,持续推进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打造为中国西部装备智能制造和再制造产业基地。
4.现代煤化工产业
(1)产业布局
榆林是4个国家级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之一,依托榆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榆林市榆阳产业园区等重点园区,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链。
(2)产业链
榆林依托现有的4个千亿级、8个百亿级和N个精细化工项目重点发展高端聚烯烃、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高性能纤维等中下游产业。促进化工原料向材料转变,集约打造高端聚烯烃、煤基可降解塑料、通用工程塑料三大产业集群。
5.轻纺产业
(1)产业布局
榆林是全国非牧区第一养羊大市,是“中国羊毛防寒服名城”榆林羊毛防寒服曾登上冬奥会舞台,产销值占全国75%以上。依托榆林市榆阳产业园区等重点园区,大力发展以羊绒毛为主的轻纺产业链。
(2)产业链
榆林着力打造羊毛绒全产业链,正围绕“一园区一品牌三中心”(即建设一个轻纺产业园区,打造一个“榆林羊绒”区域品牌,建成西北最大的羊绒毛产品交易中心、产品创新研发中心、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三个中心)工作思路,着力推进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数字化、国际化。
6.智能无人系统和航空产业
(1)产业布局
榆林依托榆林市榆阳产业园区、榆林市空港生态区、靖边经济技术开发区、定边县产业园区等重点园区,大力发展智能无人系统和航空产业链。
(2)产业链
依托空域地域、应用场景等优势,重点发展通用航空零部件、航空新材料及应急搜救、农林、环保、通信等民用无人机制造项目,大力发展综合保障服务、航空旅游休闲,逐步形成航空培训、运营服务、维修保养、休闲旅游产业链。
7.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
(1)产业布局
依托榆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榆林市榆阳产业园区等重点园区,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
(2)产业链
榆林依托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和零碳产业园,以榆林优质低价的多晶硅、乙烯、EVA等原料为基础,布局电机、叶轮、机舱罩、蓄电池、光伏玻璃等新能源装备制造全产业链项目,引进制造和科技攻关型企业(机构),建设国家级新能源技术工程中心、研发中心和检测中心,加快形成材料生产、零部件加工、成套设备制造的光伏和风电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8.“碳中和”产业
(1)产业布局
依托榆林市榆阳产业园区、神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神木市产业园区等重点园区,大力发展“碳中和”产业链。
(2)产业链
榆林通过原料优势建设全国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重点发展建筑及路基材料、生态护岸、吸附材料等产业,大力发展“源头减碳和脱碳,储能技术和应用碳捕捉、收集封存、液化、储运、碳交易”产业链加快化工、兰炭、冶炼、水泥、烧碱等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构建从开采到转化到尾气废渣综合利用“吃干榨净”的全产业链。
9.现代特色农业产业
(1)产业布局
榆林依托榆林市榆阳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靖边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府谷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等重点农业及其他园区,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2)产业链
榆林已经形成以羊子、马铃薯、山地苹果、大漠蔬菜为主导,以小杂粮、中药材、肉牛等为重点的“4+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将继续依托地理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持续打造横山羊肉、子洲黄芪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全产业链。
五、榆林市产业发展规划
榆林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立具有榆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坚持多产业融合、全产业链布局、数字化赋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构建能化主导、集群发展、多极支撑、高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