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2025年中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分析
2025-03-25 来源: 文字:[    ]

海洋工程装备是专门用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工程技术装备,主要包括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其他海洋资源开发装备和海洋浮体结构物三大类。近年来,我国不断增强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持续、协调发展,行业发展迅速。

一、产业链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上游为海洋工程装备基础,包括主要材料(钢材、铝合金等)、船用涂料(醇酸漆、氯化橡胶漆、环氧漆等)、配套部件(电子元器件、锚链、动力系统、采钻系统、压载水系统、舱室设备等)、海工装备设计;中游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包括资源调查勘察设备、钻井平台、生产平台、海洋工程作业船及辅助船等;下游为工程总包及应用服务,包括海洋工程项目总包、海洋能源开发工程建筑、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采、海上油田开采、油田工作及辅助性工作等。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以上游材料与核心技术为基础(如耐腐蚀钢材、智能动力系统),中游装备制造为核心(钻井平台、作业船等),下游工程服务(油气开发、海上风电)推动产业落地。产业链发展依赖材料升级(如轻量化铝合金)、装备智能化(自动化采钻系统)及绿色技术应用(环保涂料),未来深海资源开发与海洋能源转型将驱动全链条协同升级。

二、上游分析

1.钢材

(1)产量

随着工业生产稳步回升,国内制造业用钢需求上升,我国钢材产量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2024年中国钢材累计产量达139967.4万吨,较上年增长1.1%。2025年中国钢材产量将达到140552.4万吨。

(2)重点企业分析

中国钢材企业众多,规模不一。在国企央企中,宝武集团、河钢集团、鞍钢集团、首钢集团等大型钢铁企业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在民企中,沙钢集团、建龙集团、敬业集团等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具体如图所示:

2.铝合金

(1)产量

我国是铝合金生产大国,近年来我国铝合金产量稳步增长。2024年中国铝合金产量达1614.1万吨,同比增长9.6%。2025年中国铝合金产量将增至1772万吨。

(2)重点企业分析

中国铝合金行业涌现出了一批重点企业,它们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主要包括忠旺集团、AAG亚铝、兴发铝材、凤铝铝业、坚美铝材等。具体如图所示:

3.电子元器件

(1)市场规模

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整体呈现市场规模大、增长速度快的特征,市场规模增长显著。2023年我国电子元器件市场规模约为171760亿元,同比增长15.06%,2024年约为182943亿元。2025年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至197000亿元。

(2)重点企业分析

中国电子元器件企业竞争呈现出企业数量多、竞争激烈的特点,中国电子元器件企业在中低端领域有一定优势但高端市场仍需突破。目前行业整合加速、头部企业不断提升竞争力,同时面临着国产替代机遇与国际巨头竞争压力并存的局面。

4.海洋工程装备设计

中国海洋工程装备设计行业呈现技术密集化、全产业链整合与国际化竞争特征。头部企业通过核心专利布局(如深海耐压结构、模块化平台、智能码头系统)构建高壁垒,在可燃冰开采、海上风电、深海空间站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行业深度绑定国家战略需求,通过"装备+服务"模式拓展全球市场,同时加速智能化(如VR选型、海底数据中心)与绿色化(如双燃料技术、氢能储运)转型,企业协同效应显著推动产业向高端设计服务升级。

三、中游分析

1.增加值

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持续回暖,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快速增长。2024年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032亿元,比上年增长9.1%。2025年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将达到1126亿元。

2.新订单成交情况

2024年全球共成交各类海洋工程装备215座/艘、272.2亿美元,以金额计同比增加85.1%。从国内来看,中国订单金额保持全球首位,2024年中国累计承接106艘海工装备订单,总合同金额约116亿美元,占全球订单总量的42.6%,继续位居全球第一。

3.产品结构

从成交的海工装备来看产品结构来看,海洋油气装备的主力地位依然稳固。2022年移动生产装备占比50%,建造施工装备占比36%,移动钻井装备占比7%,其余产品占比较小。

4.企业注册量

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持续回暖,新要素、新动能驱动产业转型升级,装备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稳步增强。截至当前,中国海洋工程装备相关企业注册总量达到10.36万家,其中,2024年中国海洋工程装备相关企业注册量达到1.96万家。

5.业务布局情况

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呈现高端化、智能化、全产业链整合三大趋势。技术端,深海钛合金、声呐通信、浮式风电等关键技术突破加速国产替代;市场端,全球海工装备订单向中国集中,2024年国内承接订单占全球42.6%,深海采矿、海底数据中心等新场景驱动增长。挑战在于欧美高端设计垄断、核心配套设备依赖进口,以及深海作业标准化体系尚未完善。未来竞争将聚焦深远海装备自主化(如万米钻探船、采矿车)、绿色低碳技术(如氢能船舶、波浪能发电),以及“装备制造+数据服务”的生态闭环构建。政策红利持续释放,1.2万亿专项资金投入推动3000米级超深水装备商业化,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突破1900亿元。

6.重点企业分析

目前,中国海洋工程装备相关A股上市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共12家。上海市共8家,排名第二。

四、下游分析

1.海上风电

近年来,中国海上风电发展迅速, 2024年中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4331万千瓦,占全部累计装机容量的7.7%。

2.海洋工程建筑业

自然资源部数据显示,2024年实现增加值2194亿元,比上年增长5.7%,跨海通道、海洋油气、沿海港口及航道等多项重大工程稳步推进,绿色智能建设模式广泛应用,海洋工程建筑业持续增长。

3.海洋油气

自然资源部数据显示,2024年实现增加值2542亿元,比上年增长5.8%。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持续发力,深水高精度探测装备加快研发,产业数智化、低碳化加速推进,推动海洋油气产量规模持续提升,海洋原油、天然气产量比上年分别增长4.7%和 8.7%。

 

文字:[    ]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