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中国智能家电“五大战区”:珠三角领跑,长三角紧逼
2025-04-07 来源: 文字:[    ]

中国智能家电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展望未来,随着物联网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智能家电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各区域正通过差异化战略抢占先机,珠三角依托完备的供应链和家电制造积淀持续领跑;长三角发挥沪苏浙皖协同优势,打造智能技术策源地;胶东半岛凭借海尔、海信构建生态闭环;京津冀形成"北京研发-津冀转化"的协同体系;中西部借力产业转移与成本优势加速崛起。

一、智能家电市场潜力

随着智能家居概念的普及和消费者对于智能化生活的需求增加,智能家电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24年中国智能家电市场规模约为7560亿元,同比增长3%。2025年中国智能家电市场规模将达到7938亿元。

当前,全国空调、电视、冰箱、洗衣机普及率高。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居民平均百户年末空调、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柜)拥有量超100台,洗衣机百户年末拥有量98.2台,热水器、排油烟机略微逊色,百户年末拥有量分别为89.8台、68.9台。但是,家庭清洁电器产品普及率仅仅11%左右,其中,洗碗机市场渗透率不足5%,扫地机器渗透率仅为6%,厨余垃圾处理器普及率不足1%。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家电产品的性能不断提升,功能日益丰富,满足了消费者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同时,随着消费者对智能家居生活的了解和接受程度不断提高,智能家电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未来,智能家电市场前景广阔。

二、智能家电产业区域分布

中国智能家电产业呈现明显的区域集聚特征:珠三角以佛山、深圳、广州、珠海、江门、中山为核心,形成从零部件生产到整机装配的全产业链布局,依托完备的供应链和家电制造积淀持续领跑;长三角发挥沪苏浙皖协同优势,以AIoT技术研发为突破口,杭州的算法、苏州的传感器、上海的设计服务形成技术闭环,打造智能技术策源地;胶东半岛依托海尔、海信等头部企业构建"硬件+平台+服务"生态闭环,通过卡奥斯等工业互联网平台输出场景化解决方案;京津冀以北京AI研发与天津制造为双核,中关村科技企业提供AI/大数据支持,天津基地承接产能转化,叠加河北原材料与物流优势,形成"北京研发-津冀转化"的协同体系;中西部借力成渝、武汉等国家级政策试验区,以土地与人力成本优势承接产业转移,通过智能家居产业园建设加速崛起。目前,各区域通过差异化发展构建了涵盖研发、制造、供应链的完整产业生态。

1.珠三角智能家电产业分布

珠三角地区家电产业起步早、基础好,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从原材料供应、核心零部件制造到整机组装、品牌营销的完整产业链。佛山、珠海、中山等地拥有美的、格力、格兰仕、TCL等全球知名家电品牌,产业集聚效应显著。传统家电制造的深厚积淀为智能家电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成熟,珠三角家电企业积极向智能化转型。

目前,珠三角地区是中国智能家电产业的核心区域,其产业集群效应显著,形成了以佛山、深圳、广州、珠海、中山、江门为代表的分工协作网络。佛山是珠三角智能家电产业的绝对核心,深圳以科技赋能开辟新赛道,珠海依托格力深耕高端制造,中山聚焦细分领域,广州则通过跨界融合拓展增量,江门正以全产业链配套优势和侨乡资源联动大湾区,加速打造智能家电产业协同创新基地。

展望未来,珠三角智能家电产业凭借产业链优势、创新活力和市场敏锐度,有望在全球智能家居浪潮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但需通过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标准协同、深化跨界融合来巩固竞争优势。

2.长三角智能家电产业分布

长三角地区拥有完整的智能家电制造产业链,是中国智能家电产业的核心集聚区之一,已成为全球智能家电生产与研发的重要基地。上海以研发设计和总部经济为主导;江苏(苏州、无锡、南京)聚焦高端制造和零部件生产;浙江(宁波、杭州)以智能家电整机制造和电商渠道为特色;安徽(合肥、芜湖)承接产业转移并发展绿色家电。海尔(合肥)、美的(芜湖、宁波)、格力(南京)、方太(宁波)、老板电器(杭州)、博西华(南京)等头部企业扎根长三角,形成全国领先的产业链集群。

长三角地区智能家电产业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需求,未来发展潜力巨大。长三角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云集,为智能家电产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长三角地区还拥有众多科技企业,为智能家电的智能化、联网化提供了技术支持。长三角地区居民收入水平较高,对智能家电的接受度和购买力较强。未来,通过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推动行业标准制定、培育本土品牌和加强产业链协同,长三角地区有望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家电产业高地。

3.胶东半岛智能家电产业分布

胶东半岛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智能家电产业基地,依托区位优势、制造业基础、港口优势和政策支持,形成了“整机制造+核心零部件+配套服务”的全产业链格局。

青岛作为全国智能家电产业龙头,拥有海尔、海信等全球知名品牌,产业规模超3000亿元,形成研发、制造、出口全链条优势,智能家电产量占全国1/3,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潍坊以配套产业为核心,聚焦电机、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为青岛家电集群提供供应链支撑,歌尔股份等企业推动细分领域专精特新发展,成本优势和本地化配套能力突出。烟台通过电子产业跨界布局智能家居,依托开发区LG产业园,融合汽车电子与家电技术,日韩合作特色明显,正从代工向自主创新转型。威海走差异化路线,以新北洋智能终端为引领,聚焦医疗健康类智能产品,外向型特征显著,成为胶东半岛特色化补充。

胶东半岛智能家电产业形成“青岛引领—潍坊配套—烟台跨界—威海细分”的产业格局,但需突破核心技术依赖,强化区域联动以提升整体竞争力。

4.京津冀地区智能家电产业分布

京津冀地区智能家电产业依托北京的技术研发、天津的制造基础及河北的产业链配套,形成协同发展格局。

北京聚焦研发创新与总部经济,依托高校资源推动AI、物联网技术突破。天津发挥制造业基础和港口优势,承接高端制造与出口。河北承接零部件生产与组装环节,依托成本优势布局产业园区。

5.中西部地区智能家电产业分布

中西部地区智能家电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依托政策支持、劳动力成本优势和产业链配套完善,逐步形成多个集聚区。

三、智能家电重点省市分布

1.家用洗衣机产业分布

我国家用洗衣机产业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浙江、山东、广东等地。2024年江苏、安徽家用洗衣机产量超3000万台,分别为3852.21万台,3346.25万台,占比分别为32.82%、28.51%。浙江、山东家用洗衣机产量超1000万台,广东、重庆家用洗衣机产量介于500-1000万台之间。湖北、天津、上海家用洗衣机产量超100万台。

2.家用电冰箱(家用冷冻冷藏箱)产业分布

我国家用电冰箱(家用冷冻冷藏箱)产业主要分布在安徽、广东、江苏、山东等地。2024年安徽家用电冰箱(家用冷冻冷藏箱)产量3000.46万台,占比28.86%。广东紧随其后,家用电冰箱(家用冷冻冷藏箱)产量2617.82万台,占比25.18%。江苏、山东家用电冰箱(家用冷冻冷藏箱)产量超1000万台,分别为1681.80万台、1043.24万台,占比超10%。湖北、浙江、辽宁、重庆、四川、贵州家用电冰箱(家用冷冻冷藏箱)产量超100万台。

3.家用冷柜(家用冷冻箱)产业分布

我国家用冷柜(家用冷冻箱)产业主要分布在广东、山东、安徽、湖北、浙江、河南等6省市,2024年广东、山东家用冷柜(家用冷冻箱)产量超600万台,分别为650.32万台、641.87万台,占比分别为23.55%、23.24%。安徽家用冷柜(家用冷冻箱)产量575.36万台,占比20.84%。湖北、浙江家用冷柜(家用冷冻箱)产量占比超10%。

4.空调产业分布

我国空调产业主要分布在广东、安徽、浙江、湖北、重庆、山东、河北、河南等地。2024年广东空调产量9359.25万台,占比超35%。安徽、浙江、湖北、重庆空调产量超2000万台。

5.彩色电视机产业分布

我国彩色电视机产业主要分布在广东、山东、四川、安徽、福建、江苏、广西。其中,广东占据半壁江山,2024年广东彩色电视机产量11973.07万台,占比57.71%。山东、四川彩色电视机产量产比超10%,产量分别为2635.08万台、2164.08万台。安徽、福建、江苏、广西彩色电视机产量超500万台。

四、重点城市智能家电分布

1.佛山智能家电分布

佛山家电产值约占全国的15%以上,已形成全国乃至全球规模最大、品类最齐全的家电配件产业链,生产了全球25%的电饭煲、33%的抽油烟机、43%的热水器、48%的微波炉。2023年,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6360.0亿元、增加值1457.6亿元,其中家用电力器具完成增加值985.3亿元,占集群完成增加值比重67.6%。

佛山智能家电产业主要分布在顺德。顺德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规上企业160家,建筑、家具用金属配件制造规上企业55家,照明灯具制造规上企业56家,家用电力器具专用配件制造规上企业95家,电线、电缆制造规上企业45家,家用通风电器具制造规上企业45家,其他家用电力器具制造规上企业49家,风机、风扇制造规上企业16家。

顺德拥有广东万和集团有限公司、海信家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智能家电知名企业,拥有顺德(北滘)集成科创园、北滘智造小镇、顺德(勒流)智慧家居产业园、广东工业设计城等产业载体。

2.青岛智能家电产业分布

青岛是国内传统的三大家电生产基地之一,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成功获批组建全国唯一的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拥有海尔、海信、澳柯玛等超过20个世界级、国家级高端家电品牌。海尔连续16年居全球大型家电品牌零售量第一,海信电视机出货量全球第二。

近年来,青岛发挥全国智能家电产业领头雁和排头兵作用,率先开启了从传统家电到智能家电、从被动智能到主动智能、从智能产品到智能生态的转型升级之路,形成了“先进制造实力+世界级品牌+创新研发能力”的发展新模式。

从产业分布来看,青岛智能家电产业以黄岛区为核心,向崂山区、即墨区、李沧区等区域辐射,形成“研发-制造-配套-出口”全链条生态。

3.珠海智能家电产业分布

家电产业是珠海重点发展的优势支柱产业,经过多年发展,现已形成以格力电器为龙头企业,以南屏科技工业园、富山工业园、金湾区等为主要集聚区,覆盖空调、烤炉、微波炉、压力锅、电吹风等上百种家电及其配套的产业体系,家电产业呈现出智能化、节能环保、绿色健康的发展趋势。

珠海智能家电产业以香洲区为主导,以高新区和金湾区为辅助。其中,细分产业环节上,香洲区重点布局智能节能型电器、配套服务以及智能软/硬件,高新区、斗门区以及金湾区重点布局智能节能型电器及智能软/硬件。产业业态上,香洲区重点关注智能家电相关的服务类和功能性研发类项目,高新区和金湾区重点关注智能家电相关的制造+研发类和功能性研发类项目,斗门区重点关注制造类和制造+研发类项目。

4.合肥智能家电产业分布

合肥是全国最大的“家电产业基地”。拥有长虹美菱、惠而浦、海尔、美的、格力等行业龙头企业,形成集研发、生产、销售、物流及相关配套服务的完整产业链,三次荣获“中国家电产业基地“称号,家电“四大件”产量预估连续15年居全国城市首位,全国每四台冰箱、洗衣机就有一台产自合肥。

合肥已形成以高新区、蜀山经开区等为主体的西部家电产业集中区,以经开区、肥西经开区等为主体的西南部家电产业集中区,以新站高新区、长丰(双凤)经开区等为主体的东北部家电产品、物流及相关配套产业集聚区,以肥东经开区为主体的东部家电及配套、加工等产业集中区。

文字:[    ]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