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2025年甘肃农业资源分析
2025-04-08 来源: 文字:[    ]

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强调,要积极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农业品牌。甘肃光照充足、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有着发展特色农业的天然优势。近年来,甘肃省重点围绕“牛羊菜果薯药”等优势特色产业及地方性特色农产品,通过实施现代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推进行动,不断调整优化种养结构,优势特色产业区域布局趋向合理,甘肃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步伐逐步加快。

一、肉牛资源

1.肉牛养殖规模

近年来,甘肃省肉牛产业呈高质量发展态势。2024年,甘肃肉牛规模养殖场1513个,良种化率达到82%,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54%。到2025年,打造凉州、甘州、玛曲3个30亿级肉牛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崆峒、张家川、崇信、镇原、夏河5个10亿级肉牛现代农业产业园。

2.肉牛资源地位

肉牛产业是甘肃省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甘肃省肉牛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升。2024年,甘肃省牛存栏量、出栏量均位居全国第八位,牛肉产量位居全国第十一位,肉牛屠宰企业67家,屠宰能力达260万头,甘肃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牛肉生产供应基地。

3.肉牛养殖分布

目前,甘肃形成了河西走廊肉牛优势区、陇东“平凉红牛”优势区、中部肉牛优势区等五个优势区,肉牛产业布局集中度得到明显提升,培育了“天祝白牦牛”“平凉红牛”“河西肉牛”“甘南牦牛“庆阳早胜牛”5个“甘味”肉牛区域公用品牌,品牌影响力得到增强。

二、肉羊资源

1.肉羊养殖规模

肉羊产业是甘肃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养殖企业3336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9家,省级龙头企业63家,肉羊规模化比重达到54%。到2025年,甘肃省将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绿色优质羊肉产品生产核心基地,打造环县百亿级产业园,打造东乡、民勤2个50亿级产业园。

2.肉羊资源地位

甘肃省是全国养羊大省,肉羊存栏量居全国第三,出栏量居全国第四,成为全国优质肉羊供应基地,迈入“羊业大省”行列。甘肃拥有“东乡手抓”“靖远羊羔肉”等知名食品品牌,“环县滩羊”“金塔肉羊”“永昌肉羊”等1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

3.肉羊养殖分布

甘肃积极推进羊标准化基地建设,大力引进和培育畜牧业龙头企业,已初步培育形成了河西甘南临夏、中部和陇东四大肉羊优势带,产业优势布局基本形成,区域化优势逐步显现。

三、蔬菜资源

1.蔬菜种植规模

目前,甘肃省种出了我国品质最好的大蒜、品质最佳的洋葱、胡萝卜、番茄、韭黄、百合、辣椒、黄花菜、香菇、木耳等,培育了兰州高原夏菜、兰州百合等11个“甘味”蔬菜区域公用品牌。到2025年,甘肃省蔬菜产业将建成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榆中、肃州、民乐3个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临洮1个50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2.蔬菜资源地位

甘肃是我国“西菜东调”“北菜南运”的五大商品蔬菜基地之一,也是被农业部列入规划的“黄土高原夏秋冷凉型蔬菜”和“西北内陆出口型蔬菜重点生产基地”,高原夏菜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蔬菜品种多,特色蔬菜也多,被列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地标蔬菜”更是撑起了大西北的“菜篮子”。

3.蔬菜种植分布

甘肃省大力推动河西戈壁生态农业发展,集中建成蔬菜育种中心7个,千亩以上生产基地30个,各类加工等生产线15条,蔬菜生产正朝着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目前,甘肃省形成了河西走廊高效蔬菜区、中部及沿黄灌区高原夏菜区、渭河流域传统蔬菜区、泾河流域新兴蔬菜区、“两江一水”流域早春蔬菜区五大蔬菜优势产区。

四、苹果资源

1.苹果种植规模

近年来,甘肃省致力于发展壮大苹果产业,苹果贮藏能力达到340万吨,有50多家苹果生产经营企业具备经营出口权。到2025年,甘肃省苹果种植面积稳定在580万亩,把静宁县和麦积区分别打造成全国最大的富士苹果和元帅系苹果批发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

2.苹果资源地位

甘肃现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苹果优势产区,苹果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二,产量居全国第三,平凉、庆阳已成为全国知名的优质红富士苹果生产基地,天水、陇南礼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元帅系苹果生产基地。甘肃培育了“天水苹果”“庆阳苹果”“静宁苹果”三个“甘味”区域公用知名品牌,产品不仅销往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还出口到俄罗斯、东南亚、欧盟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

3.苹果种植分布

甘肃省不断加大苹果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引导苹果种植向陇东南的平凉、庆阳、天水和陇南优势产区集中。目前,甘肃省形成了以平凉、庆阳为主的陇东黄土高原优质红富士苹果优势区;以天水、陇南为主的浅山丘陵国内最大的元帅系苹果优势区;以白银、兰州、定西、临夏为主的中部黄河流域特色苹果优势区。

五、马铃薯资源

1.马铃薯种植规模

马铃薯是甘肃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占甘肃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1/4以上。甘肃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马铃薯产业已成为主产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2024年,马铃薯产量达1650万吨。到2025年,力争全省马铃薯播种面积稳定在900万亩左右,鲜薯总产量达到1700万吨左右,生产原原种17亿粒以上。

2.马铃薯资源地位

甘肃省是全国马铃薯主产区之一和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三位。其中,定西土层深厚,富含钾素,马铃薯繁育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被誉为“中国薯都”。定西马铃薯平均干物质含量、平均淀粉含量、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华北产区和云贵高原两大马铃薯优势产区的平均值。

3.马铃薯种植分布

经过多年的产业发展,马铃薯产业布局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了中东部高淀粉及菜用型生产区,河西灌区全粉及薯条(片)专用型生产区,南部早熟菜用型生产区等三大优势区域,优势区面积、产量、产值占比分别达到87%、89%和90%。

六、生猪资源

1.生猪养殖规模

甘肃生猪出栏量持续增加,2024年达968万头,现有生猪养殖场2592家,生猪良种化程度达到92%以上,规模化程度达到56%以上,出栏生猪10万头以上的县有33个。到2025年,甘肃将打造建设河西走廊、中部沿黄、陇东南3个500万头生猪产业带。

2.生猪资源地位

甘肃省生猪规模不断提升,凉州区生猪出栏124万头,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此外,高台河西猪获得由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登记证书。

3.生猪养殖分布

甘肃持续做好生猪稳产保供,已引进正大、新希望、唐人神、牧原、天兆等大型生猪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以武威、张掖为核心的河西走廊生猪优势产区,以兰州、白银为核心的中部地区生猪优势产区,以庆阳、天水为核心的陇东南生猪优势产区。

七、鸡资源

1.鸡养殖规模

甘肃鸡养殖产业规模化程度逐步提高,达到83%。现有鸡屠宰企业11家,年屠宰能力4030万只,年存栏1000只以上的蛋鸡规模养殖场和年出栏3000只以上的肉鸡规模养殖场分别达到726个和218个。到2025年,甘肃将打造肉鸡全产业链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

2.鸡资源地位

近年来,甘肃省鸡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培育形成了“正大蛋品”“中盛肉鸡”等特色产品品牌。从企业来看,甘肃圣越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拥有目前我国鸡养殖企业最完整的产业链:饲料加工-祖代种鸡-父母代种鸡-孵化-商品代肉鸡养殖-屠宰加工。

3.鸡养殖分布

甘肃省肉鸡生产主要分布在肃州区、甘州区、民勤县、凉州区、镇原县等地,其中,镇原县以龙头企业圣越农牧为引领,把肉鸡产业作为全县首位产业来抓,倾力打造百亿级肉鸡产业链条。蛋鸡生产主要分布在古浪县、靖远县、榆中县等地,值得一提的是,古浪县成功引进德福爱格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产鸡蛋富含虾青素等营养物质,古浪虾青素鸡蛋远销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蛋鸡产业已成为古浪县特色品牌产业。

八、奶业资源

1.奶业规模

甘肃饲草资源丰富,气候比较干燥,适合奶牛养殖。全省100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场有90家,规模养殖量占比80%,全省现有乳品加工企业43家,日处理鲜奶能力4000吨以上。到2025年,甘肃省将打造武威1个100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凉州区、甘州区、古浪县3个50亿级产业强县。

2.奶业地位

甘肃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衔接处,处于“黄金奶源带”,绿洲农业和高原牧场优势独特,形成“庄园”“前进牧业”“燎原”“华羚”等“甘味”企业商标品牌。乳业龙头伊利集团在甘肃东中西部全面布局,带动甘肃奶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3.奶业资源分布

甘肃省奶畜养殖逐步形成了河西走廊黄金奶业优势区、中东部种养循环奶业优势区、高原牧区牦牛奶业优势区、奶绵(山)羊特色奶业优势区、乳品研发加工贸易集中区5个优势产区,加快形成种养加一体化产业体系,引导奶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九、林果资源

1.林果种植规模

甘肃省地域辽阔,地形狭长,山区众多,地理特征与气候条件各异,具备发展林果产业的优势条件。2024年,全省核桃、花椒、油橄榄、葡萄等区域性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超1234.3万亩,林果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到2025年,全省核桃、花椒、油橄榄、葡萄等区域性特色产业种植面积稳定在1236万亩左右,产量稳定在91万吨左右。

2.林果资源地位

甘肃省林果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油橄榄种植面积、鲜果产量均为全国第一。陇南被誉为中国"油橄榄之乡",陇南橄榄油,油酸和亚油酸比值分别高于国外、省外品种1.58%和22.48%,角鲨烯、维生素E含量分别比国内外同类产品高50%和160%以上;武都花椒,麻味物质的主要组成分羟基-a-山椒素含量高达130mg/g,较其它地区高出37-110mg/g。

3.林果种植分布

甘肃林果产业呈现多点开花、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根据气候、水土等自然条件,甘肃逐步形成了以河西走廊为主的葡萄优势产业区,以陇东南部黄土丘陵为主的核桃优势产业区,以陇中南部秦椒系花椒为主的花椒优势产业区,以及核桃、花椒、油橄榄集中产业区,核桃、花椒、葡萄集中产业区,核桃、花椒集中产业区。

十、种业资源

1.种业规模

近年来,甘肃借助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及自然条件,大力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种业已成为甘肃农业发展的优势产业,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到2025年,全省玉米供种量稳定在全国玉米用种量的55%以上,马铃薯良种生产面积45万亩以上,瓜菜花卉制种面积45万亩以上。

2.种业地位

甘肃玉米制种面积和产量全国第一,马铃薯种薯出口额全国第一。

3.种业资源分布

甘肃坚持把种业作为全省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来培育,优势基地地位进一步凸显,形成了以甘州区、临泽县、凉州区、永昌县等8县(区)为主的玉米制种产业优势区和肃州区、金塔县、玉门市为主的瓜菜花卉制种产业优势区。

十一、饲草资源

1.饲草规模

甘肃牧草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依托资源禀赋,甘肃积极布局饲草产业,人工种草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2024年,全省人工种草面积2004万亩。到2025年,全省种草面积达到2531万亩,产量达到3103万吨,饲草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到500家以上,在永昌县、金塔县、山丹县、安定区、岷县等县区建立一批专业化、集约化、高水平优质饲草生产基地。

2.饲草资源地位

甘肃饲草生产经营企业(合作社)410家左右,占全国饲草企业(合作社)总数的34%,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商品饲草生产和供应基地。同时,甘肃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重要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草畜结合可减轻黄河上游、长江上游牧区饲草压力,甘肃饲草产业在保护生态、促进绿色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3.饲草资源分布

根据水热、气候、土地等资源现状和草产业发展特点、经营水平、发展潜力、区域优势,甘肃省将全省饲草产业发展划分为河西走廊优质饲草生产加工区、陇中黄土高原草畜转化及草产品生产区、陇东陇南草畜转化及草产品生产区和甘南高寒草畜转化及草畜平衡区4个区域,推动实现草畜平衡、优质草产品生产加工及草原生态保护。

十二、农业品牌资源

近年来,甘肃省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坚持走“寒旱农业-生态循环-绿色产品-甘味品牌的发展路子,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壮大了一批“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的特色优质农产品。

 “甘味”品牌效益日益凸显。“甘味”品牌荣获“2024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TOP100第1位”,实现“四连冠”。“兰州百合”“花牛苹果”“甘谷辣椒”“静宁苹果”“庆阳苹果”“岷县当归”等6个品牌荣登2024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百强榜。同时,“甘味”还入选“2014-2024区域农业卓越影响力品牌”。2024年,“甘味”品牌遴选吸纳了省内650家企业的2000多种特色农产品,在全国授权开设“甘味”品牌展销中心72家,建成线上“甘味”电商平台23个,年销售额达到309亿元,全省有170余种特色农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子、果蔬等出口额连续两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占全省出口总值的23%以上。

文字:[    ]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