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作为一个融合了卫星导航技术、地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多领域技术的综合性产业,其核心是利用卫星导航系统精确获取位置信息,并通过与其他技术的深度融合,为众多行业和大众生活提供多样化的服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创新,卫星导航产业正朝着高精度、高可靠性、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其应用场景也在持续拓展,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卫星导航行业概况
卫星导航是指采用导航卫星对地面、海洋、空中和空间用户进行导航定位的技术,是现代信息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精度、全天候、全球覆盖等显著优势。目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有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和欧盟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除了以上四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外,还有一些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如日本的准天顶卫星系统(QZSS)、印度的区域导航卫星系统(IRNSS)等,这些系统主要为特定区域提供导航定位服务。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运营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备定位、导航、授时全球服务能力,当前北斗规模应用已进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关键阶段。根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35年前发展规划》,明确在确保北斗三号系统稳定运行基础上,我国将建设技术更先进、功能更强大、服务更优质的下一代北斗系统。计划202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关键技术攻关;2027年左右发射3颗先导试验卫星,开展下一代新技术体制试验;2029年左右开始发射下一代北斗系统组网卫星;203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
二、卫星导航行业发展政策
卫星导航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我国通过一系列政策文件和专项规划,推动卫星导航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和应用推广,形成了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核心的产业生态体系。
三、卫星导航行业发展现状
1.卫星导航总产值
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稳步提升,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不断释放对卫星导航设备及时空数据的需求,为北斗时空信息应用与服务市场的发展注入活力,产业整体经济效益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2023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达到5362亿元,同比增长7.09%。2025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将达到6021亿元。
2.卫星导航产业结构
从细分市场来看,中国卫星导航产业生态范围进一步拓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其中,产业核心产值(涵盖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同比增长5.5%,达1611亿元,占总体产值的30.04%。由卫星导航应用和服务所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同比增长7.79%,达3751亿元,占总体产值的69.96%。
3.重点应用场景产值占比
“北斗+”“+北斗”在各领域应用进一步深化,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展。北斗大众应用正成为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大众消费产品的标准配置,包括华为、小米、苹果等国内外主流智能手机厂商均支持北斗。除智能手机外,部分款型的国产新能源汽车也具备了北斗定位或短报文通信功能。从产值规模占比来看,2023年智能手机占比31.88%,乘用车导航仪占比26.29%,乘用车自动驾驶占比5.97%,通信占比4.31%,道路运输占比4.07%,农业占比2.46%。
4.各类高精度应用终端销量
在“+北斗”发展态势的强劲推动下,中国高精度定位产业的经济效益逐步向外显现。2023年国内市场各类高精度应用终端(含测量型接收机)总销量达280万台/套,其中应用国产高精度芯片或模块的终端已超过80%。2025年中国各类高精度应用终端总销量将达到350万套。
5.卫星导航相关企业数量
当前北斗基础产品供应链稳定,芯片、模块、天线等系列基础产品不断迭代升级,性价比持续提升,已经实现亿级量产规模,有力支撑了自主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稳健发展。截至2025年3月底,中国卫星导航相关企业注册总量达到6.97万家。从历年企业注册情况来看,2024年注册量最高,达到1.24万家。
6.卫星导航行业竞争格局
中国卫星导航企业呈四层梯队竞争格局:第一梯队以中国卫星、北斗星通为代表,依托国家战略资源主导全产业链(卫星制造、核心芯片),垄断国防及重大基建市场;第二梯队如华测导航、海格通信,凭借高精度定位算法和垂直领域技术壁垒(测绘、军用),抢占民用高附加值场景;第三梯队(振芯科技、合众思壮等)聚焦北斗特色应用(短报文通信、应急终端),依赖性价比拓展自动驾驶等新兴市场;第四梯队多为区域化部件供应商(中海达等)。
四、卫星导航行业重点企业
1.北斗星通
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所从事的业务涵盖卫星导航和无线通讯两个行业领域,公司深耕行业近25年,正在全力构建全球领先的“智能位置数字底座”。北斗星通是我国卫星导航产业首家上市公司,也是最早从事导航定位业务的专业化公司之一。公司紧扣我国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和产业化推广,在国产替代的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自主研发的导航定位芯片、模块、天线等基础产品全面领跑行业,为全球用户提供卓越的产品、解决方案及服务。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4.98亿元,同比下降63.3%,归母净利润亏损3.5亿元,同比下降316.98%。
分产品来看,2024年公司主营业务中,导航产品收入6.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6.08%,芯片及数据服务收入6.6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4.24%。
2.华测导航
自2003年成立以来,华测导航始终聚焦高精度导航定位相关的核心技术及其产品与解决方案的研发、制造、集成和产业化应用,不断拓展至多行业领域,为各行业客户提供高精度定位装备和系统应用及解决方案,是国内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产业的领先企业之一。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22.68亿元,同比增加24.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9亿元,同比增加37.84%。
分产品来看,2023年公司主营业务中,系统应用及解决方案收入15.1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6.69%,高精度定位装备收入11.6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3.31%。
3.海格通信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无线电导航研发与制造的单位,拥有国内领先的高精度、高动态、抗干扰、通导一体等关键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北斗全产业链研发与服务能力。公司突破了北斗三号核心技术,掌握核心技术体制,构建起芯片竞争优势,是特殊机构市场北斗三号芯片型号最多、品类最齐全的单位。公司着力推进“北斗+5G”技术融合和关键成果转化,有效布局交通、电力、石油石化、林业、应急、渔业等行业市场和大众消费及物联网应用领域。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49.2亿元,同比下降23.71%,归母净利润5313.58万元,同比下降92.44%。
分产品来看,2024年公司主营业务中,数智生态收入23.6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8.15%,无线通信收入15.8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2.17%,北斗导航收入4.53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21%,航空航天收入4.27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69%。
4.合众思壮
北京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聚焦高精度卫星导航业务、移动互联业务、时空信息服务三大主要业务领域,持续提升经营管理质效。公司的高精度卫星导航业务是以测量测绘、精准农业、集思三大产品线为主导,打造了RTK测量、GNSS模组、智能终端、精准农业、形变监测等终端产品在研发、生产、销售方面的闭环体系,实现高精度卫星导航核心技术、板卡部件、终端设备、解决方案到服务平台的全产业链覆盖。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9.05亿元,同比下降33.87%,归母净利润亏损6372.72万元,同比下降2298.02%。
分产品来看,2023年公司主营业务中,北斗高精度业务收入7.0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8.90%;北斗移动互联业务收入6.9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8.45%;时空信息服务收入2.4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3.73%。
5.中海达
广州中海达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高精度导航定位技术产业链相关软硬件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制造和销售,深化北斗精准位置行业应用,全力打造高精度时空信息解决方案。公司以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为基础,融合激光雷达、声呐、光电、惯导等多种技术,已形成“海陆空天、室内外”全方位、全空间的高精度定位技术产品布局。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2.20亿元,同比增长2.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1244.98万元,亏损收窄。
分产品来看,2024年公司主营业务中,高精度定位装备及行业解决方案收入10.5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6.21%,时空数据及信息化收入1.68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3.79%
五、卫星导航行业发展前景
1.政策支持行业发展
国家高度重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发展和规模化应用,报告期内,从国家到地方,出台了众多支持政策,国家相关部委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星导航条例(公开征求意见稿)》《关于开展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遴选的通知》《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关于大众消费领域北斗推广应用的若干意见》等行业政策的基础上,发布了多项规划及意见,鼓励推动北斗产业发展。
2.产业链完备自主,技术不断成熟
当前,北斗卫星导航产业链已基本形成覆盖卫星平台和卫星载荷、北斗芯片、模块板卡、终端集成等完整体系,基础产品供应链稳定,芯片等基础产品不断迭代升级,实现亿级量产规模,有力支撑了自主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稳健发展。国产导航芯片制程也领先全球,抗干扰天线、高精度天线技术日趋成熟,配合星基增强与地基增强系统,现已可实现毫米级高精度定位,为众多行业和大众应用场景提供了技术支持。
3.“北斗+”融合深入,创新应用涌现
目前,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正以技术体系创新和应用模式创新为主线,积极推动“北斗+”融合技术创新和“+北斗”时空应用发展。在技术融合方面,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正加速与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创新,推动卫星导航技术向智能化、综合化方向迈进,如北斗系统通过与人工智能AI算法的结合,实现了高精度定位技术与智能感知、智能控制的深度融合,推动了无人系统、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技术创新,拓展了传统行业的应用场景,如无人巡检、智能监控等,更催生了低空经济、自动驾驶等新业态。随着技术标准完善和跨领域协作深化,北斗与人工智能AI的协同效应将推动全行业向高效化、智能化方向持续升级,催生新一代时空智能体系。
在应用创新方面,“行业+北斗”跨行业协同发展的趋势明显,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突破行业纵深,从测量测绘领域向灾害监测、交通、农业、能源、水利水文、自动驾驶等下游行业应用领域扩展和深化,创新应用场景持续涌现,发展出无人化、智能化的生产作业新模式,如在农业机械、工程机械领域,利用北斗系统通过高精度定位技术结合导航控制算法,实现机械车辆或农用车辆的高精度自动化作业,生产效能显著提升,以科技创新驱动,赋能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