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最大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中国错过低油价时期 08年前完成原油储备1亿桶
2007-07-06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文字:[    ]
战略石油储备:更应考虑自身安全

  伊朗石油部长瓦兹里•哈马内11日表示,“我们已经跟他们(中方)进行了讨论,希望在中国战略石油的储备中获得一席之地。”

  中国已在浙江镇海完成了首批原油储备,储油设施的容量为3300万桶。相关部门正准备向位于浙江舟山岙山的第二个储备基地储入原油。据悉,中国的目标是在2008年前完成1亿桶原油储备。
本稿由中国化工网www.chemnet.com.cn整理
  但也有业内专家担忧,“不能只是顾着往储备罐里灌油,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才能更好地发挥‘战略石油储备’的作用,保障战略储备自身的安全。”

  分歧一拖十几年

  回忆起石油储备,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王震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提出来战略石油储备,各种意见随之诞生,当时大家对于储备的思路存在分歧,石油战略储备这件事情就被耽搁下来,拖到现在。”他惋惜地说:“错过了比较好的国际低油价时期。”

  “就是目前,业内对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也还存在一些分歧。”石家庄经济学院教授孙长远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种观点认为,国际市场原油需求继续上升,产油国的产量不能充分保证供应,油价会进一步上扬,国家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已刻不容缓。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建立石油战略储备是从战略角度出发,维护和保障石油安全。油价不是重点。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虽说政府在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过程中很可能会较多考虑能源安全,而较少考虑节省费用,但这并不表示中国会在油价过高的情况下,通过大规模进口石油来满足战略储备。

  “必须要储备,现在国家对(战略石油储备)这件事情是很坚定的,不储备能源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金融安全必须考虑

  与进口量的激增对应的是国际油价不断波动,因此有观点认为,“要和美、日一样,建立保障90天或更长的储备计划。”

  而对于战略石油储备的资金来源,孙长远认为,在考虑成本效益的情况下,在高油价时不宜大规模储备,尽可能降低储备成本。他建议,应该在储备中避免出现政府大包大揽储备任务的角色,而是引入市场化因素,鼓励非公有经济参与到战略储备的建设中。

  “这件事不单单是多少钱的问题,如果我们忽视金融手段,那么战略石油储备自身就会存在很多无法预见的金融风险。”王震认为,虽然战略石油储备的首要任务是保证总量不变,但是因为涉及国有资产,在保证总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还要考虑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他认为,随着国际能源价格与期货等金融产品价格进一步“挂钩”,储备的金融安全防范就迫在眉睫。

文字:[    ]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