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重型卡车市场 进入新产品竞争时期
2007-07-11 来源:中国工程机械银网 文字:[
大 中 小 ]
今年上半年,国内重卡市场出现了许多新产品:陕汽德御、华菱欧款和窄体重卡、精功重卡、配装康明斯发动机的福田欧曼ETX国际版、柳汽新霸龙、陕汽德龙 F3000、解放J6等。其中,多数是企业推出的战略性高端重卡新产品。这些产品进一步丰富了国内市场,国内重卡市场也由此进入了高端产品竞争期。
比拼新产品
现在的重卡市场局面是,传统的斯太尔平台垄断市场的格局被打破,采用欧系、日系技术或整合全球资源自主开发的新产品大放异彩。
J6是一汽解放定位于国际先进设计标准投巨资打造的拳头产品。发动机选用一汽技术中心和一汽锡柴全新开发的13升重型发动机,配装由美国伊顿公司研发,一汽技术中心为适应大吨位公路用车自主研发的500单级桥(是目前国内同类产品中最大的单级后驱动桥)。
与一汽解放走完全自主研发的路不同,东风柳汽霸龙 507则体现了“欧洲技术”;国内独家引进并消化吸收欧洲骨架式驾驶室技术,自重轻、强度高,其安全性能满足并超过欧洲法规。车架、车门密封条和驾驶室都展现欧洲重卡特点,并针对中国市场要求进行优化改进。该车搭载了节油性能突出的雷诺发动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霸龙507的涂装线是原风行MPV的涂装线。
华菱重卡更多地体现出日本技术。它引进了日本三菱扶桑卡车公司的最新技术,特地从日本进口一台5000吨压机进行大梁冲压,选装日本三菱发动机,主要总成选用国内外成熟的配套总成。
此外,高可靠性、高经济性、人性化设计、配套运输方案也成为高端重卡比拼的对象。如解放J6追求飞机头等舱般的舒适感受,让用户体验移动之家的驾乘乐趣。
挤压进口卡车市场
“国内企业推出的新车型也能达到我们的要求,可靠性提高很多,价格便宜很多,服务也重视起来了。”一些放弃选用进口重卡的用户如是说。
这也是国内一些重卡企业老总乐意看到的事情。华菱重卡在2004年10月上市之初就喊出“替代进口”口号。在东风商用车公司的规划中,霸龙507定位于欧洲技术平台的专业重卡,市场目标是替代进口。
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我们的新产品就是冲着进口卡车去的。在前期产品研发时,我们系统研究了进口卡车的产品特点、技术趋势和营销服务策略,做到了心中有数。”
这两年,进口重卡市场一直处于不冷不热的尴尬境地。面对中国重卡市场爆发式的增长,国外卡车巨头并没有分享到多少果实。统计数据显示,国内每年进口的牵引车约1000多辆,算上盘底在内,也仅为2000辆左右。今年一季度,进口牵引车还不到300辆,总体呈现下滑趋势。
对此,专家指出,国内重卡质量的快速进步,是导致进口重卡销量不佳的主要原因。自主品牌重卡不但成功狙击了进口卡车在国内市场的扩张,而且东风天龙、解放J6和华菱欧款等更成为走向海外市场的新希望。
发动机将成竞争焦点
近年来,我国卡车重型化趋势明显,大功率高性能发动机逐渐成为重卡企业竞争的焦点。据了解,自卸车动力争竞的主战场将由191千瓦以下升级到191千瓦~213千瓦之间,牵引车动力的竞争将由191千瓦~213千瓦升级到220千瓦以上。交通部推荐车型中整车产品大部分都是牵引车,其中220千瓦以上车型成为主要推荐产品。
专家分析,谁掌握了先进的重卡发动机,谁就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格局中占据主动。目前,重卡行业前三名的一汽、东风、中国重汽都有整车和发动机一体化的优势。陕汽与康明斯合资生产的发动机有望于今年问世。北汽福田也在努力寻求与国外发动机厂商合资合作生产发动机。重庆红岩与上汽、依维柯合资后,发动机生产也成为一个重要项目。
除了动力性能、质量等内在品质外,动力总成的零部件通用化程度、服务维修网络的普及、配件价格等因素对重卡市场竞争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文字:[
大 中 小 ] [
打印本页]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