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考虑银矿床的产出的地质环境、含矿岩系和成矿特征等因素,可将我国的银矿床划分为六种类型:
一是矽卡岩型银矿床和产于碳酸盐岩中的热液型银矿床。两类矿床的主岩都是碳酸盐,矽卡岩型接触变质深,碳酸盐岩型接触变质弱。典型矿床如四平山门银矿、高家堡子、凤凰山等。储量占银产的36.62%。
二是赋存于变质岩和碎屑岩中的热液型银矿床。变质岩中热液型银矿床多呈脉状,物质来源有于陆相火山热液有关的(浙江银坑山),有与斑岩热液有关的,有与岩浆热液、构造热液双重有关的(庞西洞)。此类型矿床储量占银储量的24.3%。
三是岩浆型和产于侵入体中的热液脉形银矿床。岩浆型矿床是指赋存于基性和超基性岩中与铜镍硫化物伴生的银矿床,典型矿床为新疆喀什通克矿区;产于侵入体中的热液型矿床的赋矿床围岩多为酸性岩基或大岩体,银矿壹石英脉为主,爆破角砾次之,典型矿床为丰宁牛圈子银矿。此类型矿床储量占银矿储量的3.78%。
四是陆相岩型与次火山岩(斑岩)型银矿床。这类矿床指赋存于火山岩或斑状超浅称侵入体中的矿体,此类矿床是世界也是中国最重要的银矿床类型,储量占银矿储量的19%,典型矿床为冷水坑铅锌银矿、河北支家地银矿。
五是海相火山岩型和沉积变质型银矿床。这类矿床主要产于秦岭褶皱系远古宇、祁连褶皱系古生届及巴颜喀拉甘孜褶皱系中生届。此类矿床探明储量占银矿储量的13.7%,海相火山岩型典型矿床为湖北竹山银董沟银金矿,沉积变质型矿床为河南桐柏破山银矿。
六是沉积形和风化淋积型矿床。此类矿床探明储量占银矿储量的3.58%。沉积形银矿床又分为震旦系顶部黑色页岩中的银钒矿,赋存于红盆中伴生的砂岩铜矿和赋存于同生断陷盆中细碎屑岩灰岩中的含银铅锌矿,典型矿床为陕西柞水银硐子银铅锌铜矿。风化淋积型银矿典型矿床如浏阳七宝山金银矿就是铁锰帽型。
国内多为中小型银矿,且多为伴生或共生:根据2019年发表的《中国银矿的资源特征及成矿规律概要》,我国共发现银矿1483 个,其中大型银矿(储量大于1000t)仅52 个(3.5%)。国内白银储量有42%以上属于共伴生银矿,多为铅锌矿伴生或共生,矿体与国外相比较薄,开采成本较高,银品位低于50g/t 的银矿储量达到伴生银总储量的75%以上。受制于低品位薄矿脉,国内白银生产难以达到国外世界级银矿的规模效应,生产成本较高,且在一定程度上受铅锌价格影响。根据世界白银协会,中国矿产银主要来自铅锌伴生矿,约占 2018 年中国矿产银产量的 70%,而独立银矿在矿产银产量份额仅 6%。
图表 中国白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