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2025年中国虚拟电厂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2025-05-23 来源: 文字:[    ]

虚拟电厂是一种通过软件和智能技术整合和管理分布式能源资源的系统,它能够实现分布式电源、储能、可调负荷等资源的聚合、协调和优化,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025年4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虚拟电厂的定义、功能定位及市场机制。

市场现状

1.市场规模

中国虚拟电厂已从政策试点迈入规模化、市场化新阶段,千亿级市场正在形成。预计2025年中国虚拟电厂市场规模将达102亿元,到2030年,虚拟电厂市场规模有望超过千亿元。

2.调节能力

发改委数据显示,随着虚拟电厂的不断规范,全球虚拟电厂调节能力将不断增长。预计到2027年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

发展前景

1.技术驱动与标准统一提升行业聚合能力

虚拟电厂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及区块链技术实现海量分布式资源的精准聚合与实时调控。例如,华为“PowerX”平台支持百万级设备接入,腾讯云AI模型预测精度达95%,区块链技术保障交易透明性。技术标准化方面,国家计划2025年启动聚合响应标准制定,推动IEEE 2030.5协议落地,解决设备协议异构问题(如IEC 61850与Modbus并存)。这将显著降低资源接入成本,提升调度效率,为行业规模化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2.政策支持与市场机制优化释放行业活力

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虚拟电厂作为独立主体参与电力市场的地位,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投资运营。深圳、上海等地试点要求商业楼宇100%接入虚拟电厂平台,山西、江苏等省已实现虚拟电厂常态化参与现货市场交易。政策还推动辅助服务品种创新(如调峰权交易、电力期货),提升收益稳定性,解决当前电价补偿波动大、商业模式单一的问题。这一机制优化将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加速行业市场化进程。

3.多元场景协同增强电力系统韧性

虚拟电厂通过聚合分布式光伏、储能及可调节负荷(如充电桩、工业产线),在新能源消纳、尖峰负荷调节及跨区域电网协同中发挥关键作用。例如,上海虚拟电厂最大调节容量达70.43万千瓦,等效于大型火电机组;深圳通过1.8万根充电桩实现秒级调峰响应。未来,车网互动(V2G)、居民侧空调负荷调控等场景将进一步拓展,结合碳交易机制(如需求响应减排量折算CCER认证),构建“源-网-荷-储”全链条协同体系。这种多场景联动将增强电网应对新能源波动和极端天气的能力,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向高弹性、低碳化升级。

文字:[    ]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